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BZZ029)

作品数:12 被引量:30H指数:4
相关作者:王勇马兴文赵书文王勇刘作翔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政治法律
  • 3篇社会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农业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围栏
  • 2篇纠纷
  • 2篇草场
  • 2篇X
  • 1篇帝国
  • 1篇调解
  • 1篇东南
  • 1篇东乡族
  • 1篇学术
  • 1篇杂居
  • 1篇灾害
  • 1篇政体
  • 1篇政治
  • 1篇政治发展
  • 1篇知识
  • 1篇知识点
  • 1篇制度主义
  • 1篇中华文明
  • 1篇社会
  • 1篇收紧

机构

  • 9篇西北师范大学
  • 5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西南政法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4篇王勇
  • 1篇刘作翔
  • 1篇马兴文
  • 1篇吕进鹏
  • 1篇赵书文
  • 1篇王勇

传媒

  • 3篇甘肃社会科学
  • 2篇柴达木开发研...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湖北民族学院...
  • 1篇湖北行政学院...
  • 1篇西北民族大学...
  • 1篇行政科学论坛
  • 1篇法律和社会科...
  • 1篇朝阳法律评论

年份

  • 2篇2015
  • 4篇2013
  • 7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草场承包”为何姗姗来迟
2013年
根据交易成本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如果毗邻牧户草场之间设置阻隔性边界/栅栏的边际收益大于其边际成本时,这样一种界权费用将会由双方承担,即实现内部化。但是,在甘青藏区,基于草场禀赋、传统游牧方式的存续等诸多局限条件,毗邻村或牧户双方之间设置阻隔性边界的费用却不能通过自发商谈的形式实现内部化。由此导致甘青藏区,乃至全国大部分牧区,呈现出了"畜-草"承包不能同步推进的尴尬局面——牲畜承包早已进行,但草场承包却迟迟没有推进。当"拉动内需"即国家补贴下的围栏建设以及由于草原过密化而引发要素价格上涨等多种因素意外地出现并契合在一起时,甘青藏区的草场承包改革才真正得以启动,并籍此使草场承包经营权初级物权化的制度费用问题得到了解决。
王勇
关键词:物权化围栏建设
牧民习性的扩张:“蒙古帝国”形成的一个解释框架被引量:1
2015年
"蒙古帝国"何以扩张?其扩张背后的动机和动力是什么?本文尝试以历史制度主义方法为研究视角,提出一种"牧民习性的扩张"理论,来对"蒙古帝国"的形成提供一个新的解释框架。牧民习性是游牧民在草原游牧生活和生产这一特殊"生境"中自生自发的生存理性和行为习惯,其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独立和一定的历史惯性特征;当"中世纪暖期"这一加剧蒙古游牧民族生存危机的重大"历史关节点"出现时,蒙古游牧民族的这一牧民习性开始得以扩张,由此导致了一场发生于欧亚大陆的人类历史上来势最凶猛、波及范围最广泛、为时最短且破坏性最大的游牧民族入侵农耕文明的浪潮。通过对蒙古人之牧民习性的扩张这一主题的探讨,可以推衍出关于世界文明发展的根本动力,以及中西方文明分岔的历史根源等一系列更为重大的话题。
王勇
关键词:历史制度主义
国家权威阴影之下的宗教权威——以甘青藏区纠纷调解为例被引量:5
2012年
甘青藏区基层社会中不仅存在着国家权威,而且还有宗教权威,这两个权威在藏区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应该以国家权威为主导、活佛等宗教权威人士参与作为藏区群体性纠纷调解的基本模式,单一的国家权威或者宗教人士权威都无法有效地解决这些纠纷。宗教权威应该在国家权威阴影之下调解纠纷,这是维持甘青藏区国家权威与宗教权威理性模式。
赵书文
关键词:宗教权威活佛调解
非正式规则的生发机制及其实践形态被引量:5
2013年
已有的关于规则生发机制的一般理论不能完全解释真实世界中非正式规则生发机制的复杂面向及其制度本相。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当代中国,除了存在作为正式规则的"源头活水"、"搭乘元素"、"解压信息"的非正式规则之外,还存在着作为正式规则的"竞争对手"、"次级效应"、"试错先锋"的非正式规则等实践形态。只有通过对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内在张力进行微观透视,并超越"二分法"的思维定势,才能更为清晰地阐明非正式规则的生发机理,进而彰显其复杂的、多维的存在形态。
王勇
关键词:非正式规则
由“中”而“华”——中华文明长盛不衰的农村和农民学解释
2013年
人类社群持久不衰的基本条件是资源点与知识点的不断集成。中华文明长盛不衰的秘密,从历史的角度来探讨,其要点在于:一个资源点(中原农耕之地)和两个知识/制度创新点(西北游牧民和中原农耕民)。当代中国的复兴不可能完全依赖于去复制前述历史条件,但是,新的资源点与知识点的不断集成这个条件,则是共通的。
王勇
关键词:中华文明
收紧反馈环:基层社会重建的“云浮经验”及其制度内涵被引量:3
2013年
"组为基础,三级联动"这一"云浮经验"的真谛在于:收紧社群内部互动的反馈环,重建一个"紧密关系之群体",使自然村或组这个历史悠久、积淀深厚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自治载体得以真正回归。在一个"紧密关系之群体"中,"第一方控制"(个人自律)将易于实现,"第二方控制"(对等回报)将有效运行,"第三方控制"(居中协调)将富有权威,由基层社会内生的这样一种治理体系,可在不经意中帮助政府实现"惠而不费"的治理目标。基层社会重建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不断发现"基层社会"的过程。作为一种"紧密关系之群体"的基层社会,是稳定性与变动性的统一体。关键是善于发现在特定历史时期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基层社会",适时并有效地利用其内生的自治功能,积极引导其与大社会和其他社会共同体形成利益交集和契合点。这正是"组为基础,三级联动"这一"云浮经验"给予我们的最为宝贵的启示。
王勇
锻铸政体的法理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刘作翔教授学术访谈录被引量:2
2015年
刘作翔教授是当代中国有重要影响力的法理学家之一。正视国情、注重常识、关注实践、完善制度,是他长期以来形成的法学研究的显著风格和基本定位。为了让读者系统分享并理解刘作翔教授法学理论研究的核心思想和见解,尤其是近年来他关于法律与国家、法律渊源、司法改革、法律实施、法治国家等方面的思想观点,近日,他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接受了西北师范大学法学院王勇教授的深度访谈。在访谈中,刘作翔教授就“法理学应关注国家和社会现实”、中国法理学的学科定位、中国案例指导制度的宪政定位、当代中国的法律渊源、法律实施与法治国家建设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看法。“通过法律来锻铸政体”是理解刘作翔教授的学术志业和基本思想的一根主线。
刘作翔王勇
关键词:法理学家法学研究学术政体访谈录
长城、寺庙与围栏——中国/国家建构的产权政治学
国家建构/形成的过程,也就是空间层化—从'平滑空间'到'纹理空间'——的过程,即对属于或即将属于国家疆域的土地产权进行界分和配置的过程,而这一过程的完成则是以界边/界权费用的不断下降为前提的。由于中国国家疆域内的东南/中...
王勇
关键词:寺庙围栏
文献传递
草场使用及草权制度的历史变迁——基于青海省同德县X村的调研被引量:6
2012年
我国的草场主要分布在西北和西南的草原地区。数千年来,碧绿的草原上一直生活着性格豪爽、无拘无束的人民,生长着健壮肥美的牲畜。赞美草原的牧歌传遍大江南北,大草场纯洁、碧绿的意境总是引起人无限遐想,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踏足草场,旅游观光。
马兴文
关键词:草场历史变迁旅游观光
国家起源及其规模的灾害政治学新解被引量:6
2012年
面对重大灾害,小社群将无法自救,这样就会产生对第三者即国家救援力量的需要,从而使国家得以催生;源起于救灾的国家必须对发生于其疆域内的重大灾害进行持续性救援,这是保持国家政权正当性和合法性存续的基本前提;大国在大灾面前,有集中资源及救援动员方面的相对比较优势,因此,重大灾害频发与大国形成之间具有互构关系;国家对灾害的救援并不意味着国家可以包揽所有的灾害救助行为,而是要发挥社会自救和国家救援的各自优势。
王勇
关键词:灾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