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阶平医学基金(LDWMF-SY-2011C003)
- 作品数:2 被引量:8H指数:1
- 相关作者:陈杰王少敏李正邹永光武玲更多>>
- 相关机构:孝感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CD28、CD152水平变化分析
- 2014年
- 目的观察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CD28、CD152水平变化,为慢性丙肝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4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作为观察组,4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用荧光抗体CD4-PECY5、CD8-PE标记过的患者CD4+淋巴细胞和CD8+淋巴细胞表面CD28、CD152表达水平,分析其治疗前后变化水平。结果观察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CD4+CD28、CD8+CD2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CD4+CD28、CD8+CD28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4+CD28、CD8+CD28与对照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CD4+CD15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CD8+CD152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CD4+CD152明显降低(P<0.05),CD8+CD152+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观察组CD4+CD152+、CD8+CD152与对照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HCV-RNA阳性率为82.5%(33/40),治疗后为17.5%(7/40),治疗后HCV-RNA阳性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外周血T细胞CD28、CD152水平变化能反映慢性丙型肝炎患者HCV RNA复制情况及免疫系统状态。
- 陈杰武玲
- 关键词:慢性丙型肝炎外周血CD28CD152
- 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身抗体的联合检测在丙型肝炎诊疗中的应用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丙肝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相关自身抗体检测的意义。方法 196例丙肝患者分为慢性丙肝组及丙肝后肝硬化组。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两组患者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以及CD4+/CD8+,CD4+CD8+(DP)双阳性细胞;采用雅培C8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类风湿因子(RF)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综合分析两组患者各指标差异。结果丙肝后肝硬化组自身抗体阳性率为76.4%,显著高于慢性丙肝组(P<0.01);丙肝后肝硬化组较之慢性丙肝组CD3+和CD4+有所下降,CD8+略有上升,CD4+/CD8+比值下降,CD4+CD8+双阳性细胞明显升高,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丙肝后肝硬化患者自身抗体阳性且DP>5%的患者比例为63.6%,显著高于慢性丙肝患者(P<0.01);自身抗体阳性且DP>5%的患者肝损伤指标ALT及AST均高于自身抗体阴性且DP<5%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及相关自身抗体的联合检测对于慢性丙肝患者肝细胞损伤及病情的进展及转归有一定的提示作用,值得我们加以关注。
- 陈杰邹永光王少敏李正
- 关键词:慢性丙型肝炎T淋巴细胞亚群自身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