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宁省科技厅基金(2011225021)

作品数:8 被引量:47H指数:4
相关作者:徐梦婷杨兴旺孙霄王宇陶英群更多>>
相关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解放军第202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技厅基金辽宁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机器人
  • 3篇手术
  • 3篇手术机
  • 3篇手术机器人
  • 3篇ROSA
  • 3篇出血
  • 2篇血压
  • 2篇微创
  • 2篇立体定位技术
  • 2篇高血压
  • 2篇高血压性
  • 1篇单抗
  • 1篇电极记录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减少
  • 1篇血小板减少症
  • 1篇伊马替尼
  • 1篇伊马替尼治疗
  • 1篇引流
  • 1篇引流术

机构

  • 6篇沈阳军区总医...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第20...

作者

  • 4篇许峰
  • 4篇陶英群
  • 4篇王宇
  • 4篇孙霄
  • 4篇杨兴旺
  • 4篇徐梦婷
  • 3篇王婷婷
  • 3篇王俊和
  • 3篇费爽
  • 2篇白颖
  • 2篇王吉刚
  • 2篇刘景华
  • 2篇刘洋
  • 2篇刘彦琴
  • 2篇张晓琳
  • 2篇周凡
  • 2篇李敏燕
  • 1篇吴滨阳
  • 1篇崔湧
  • 1篇孙艳红

传媒

  • 3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中国实用乡村...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解放军医学院...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期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早期分子反应39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评估伊马替尼治疗慢性期慢性髓细胞白血病( CML)的早期分子反应(EMR)。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4月至2014年3月应用伊马替尼治疗的39例 CML 慢性期 EMR 的患者,并分析影响 EMR 的因素。结果39例 CML患者可评估38例,EMR 率61%。其中,低、中危组 EMR 率70%(19/27),高危组 EMR 率36%(4/11)。高危组与中、低组比较,EMR 率明显减低(P 〈0.05)。EMR 患者和 EMR 失败患者,例数分别为23例和15例;初诊时肋缘下脾脏大小分别为4.0(QR =1.5)cm,11.3(QR =1.6)cm(P 〈0.05);白细胞计数分别为23(QR =4.0)×10^9/ L,35(QR =8.9)×10^9/ L(P 〈0.05)。结论初诊时脾脏大、白细胞计数高、Soka1评分高危可能与伊马替尼治疗 CML 的 EMR 失败相关。
刘景华周凡刘洋惠玉刘彦琴王吉刚白颖张晓琳李敏燕
关键词:慢性髓细胞白血病伊马替尼
超声引导下腹直肌鞘阻滞对开腹子宫全切除术后镇痛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腹直肌鞘阻滞(RSB)对开腹子宫全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40例全身麻醉下行开腹子宫全切除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SB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使用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比较两组术后2、6、12和24h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术后24h舒芬太尼消耗总量、镇痛泵总按压次数,发生恶心呕吐例数及镇痛满意度评分.结果 RSB组术后2、6、12、24 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相同时间点,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Ramsay镇静评分均<4分.术后24h,RSB组舒芬太尼消耗总量为(73.1±8.6) μ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1.7±12.3)μ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SB组镇痛泵总按压次数为(6.5±2.1)次,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2.3±4.6)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SB组镇痛满意度评分为(7.3±0.7)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8±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B组有4例出现恶心呕吐,而对照组有3例出现恶心呕吐,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观察到与RSB操作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RSB用于开腹子宫全切除术后镇痛能明显减少静脉阿片类镇痛药用量,增加患者术后镇痛满意度.
崔湧王羿鸥孙艳红吴滨阳
关键词:子宫切除术镇痛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为基础治疗32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评价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评估小剂量利妥昔单抗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应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100 mg/周,连用4周)为基础治疗的32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疗效。结果 32例ITP患者中可评估29例,完全反应18例,有效5例,无效6例,总反应率79.3%。新诊断ITP患者6例,完全反应1例,有效2例,无效3例;持续性ITP患者5例,完全反应4例,有效1例;慢性ITP患者18例,完全反应13例,有效2例,无效3例。先前治疗史:糖皮质激素有效17例,完全反应12例,有效2例,无效3例;糖皮质激素无效10例,完全反应6例,部分反应3例,无效1例。结论小剂量利妥昔单抗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治疗中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小,可作为有效的二线治疗手段。
刘景华周凡刘彦琴王吉刚白颖张晓琳李敏燕刘洋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利妥昔单抗小剂量
ROSA辅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优越性及可行性研究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对比立体定向手术机器人(Robot of Stereotactic Assistant,ROSA)辅助与框架立体定向辅助脑内血肿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46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例资料,均采用血肿钻孔引流术治疗,根据时间节点分为框架辅助组58例(2015年8月-2016年4月)和ROSA辅助组88例(2016年5月-11月)。结果框架辅助组手术时间(48.02±7.68)min,ROSA辅助组(30.13±8.72)min。框架辅助组术后再出血率为10.3%(6/58),ROSA辅助组为1.1%(1/88)。框架辅助组术后拔管时间(3.64±0.87)d,ROSA辅助组(1.12±0.36)d。ROSA辅助组在手术时间、术后再出血率、术后拔管时间均优于框架辅助组(均P<0.05)。结论 ROSA辅助脑内血肿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能够有效减少手术时间、术后再出血率及术后拔管时间,减轻病人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孙霄陶英群许峰杨兴旺王宇徐梦婷王俊和费爽王婷婷
关键词:立体定位技术引流术
ROSA辅助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干出血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分析立体定向手术机器人(Robot of Stereotactic Assistant,ROSA辅助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干出血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高血压脑干出血的病例资料,均经微创手术治疗,根据时间节点分为框架辅助组17例(2014年1月-2016年3月)与ROSA辅助组16例(2016年5月-10月)。结果 ROSA辅助组血肿清除率优于框架辅助组(P=0.031),ROSA辅助组手术时间与术后拔管时间均少于框架辅助组(分别为t=1.762,P<0.05;t=2.493,P<0.05)。框架辅助组术后再出血3例,颅内感染2例;ROSA辅助组无再出血和颅内感染,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125和P=0.258)。结论 ROSA辅助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干出血在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等方面,均优于框架立体定向辅助治疗,适用于高血压性脑干出血的超早期治疗。
许峰陶英群孙霄杨兴旺王宇徐梦婷王俊和费爽王婷婷
关键词:脑干出血立体定位技术微创治疗
ROSA辅助与传统幕下开颅术治疗小脑出血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对比立体定向手术机器人(Robot of Stereotactic Assistant,ROSA)辅助血肿清除与幕下开颅术治疗小脑出血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小脑出血的病例资料,根据时间节点将其分为幕下开颅组22例(2014年1月-2016年4月,采用幕下开颅术清除血肿)与ROSA辅助组21例(2016年5月-10月,采用ROSA辅助血肿清除术)。结果手术时间与术后拔管时间,ROSA辅助组均明显少于幕下开颅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540,P<0.001;t=2.390,P<0.05)。颅内感染与术后再出血,幕下开颅组均为3例(13.6%),ROSA辅助组无颅内感染与再出血,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χ2=1.336,P>0.05)。结论 ROSA辅助血肿清除治疗小脑出血在手术时间和术后拔管时间,均优于幕下开颅术治疗小脑出血。
许峰陶英群孙霄杨兴旺王宇徐梦婷王俊和费爽王婷婷
关键词:小脑出血微创
尿液透明质酸酶活性检测在膀胱癌中的诊断意义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尿液透明质酸酶(HYAL)活性检测在膀胱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75例膀胱癌患者(恶性组)、53例泌尿系统良性疾病患者(良性组)$N40例健康体检人群(正常对照组)为研究对象。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q定尿液HYAL活性。结果恶性组尿液HYAL活性显著高于良性组和对照组(p〈0.01),良性组尿液HYAL活性高于正常对照组(P〈O.01)。膀胱癌患者尿液HYAL活性与淋巴结转移、复发和病理分期有关。尿液HYAL活性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5(P〈0.01)。尿液HYAL活性和尿脱落细胞学的联合诊断的灵敏度为83.8%,特异度为98.3%。结论HYAL可能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有关,尿液HYAL活性的检测可以用于膀胱癌的辅助诊断。
李云慧彭婧
关键词:膀胱癌透明质酸酶尿液
应用ROSA机器人优化STN—DBS手术的皮质穿刺点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以丘脑底核(STN)为靶点的脑深部电刺激术(DSB)(简称为STN-DBS)的最佳皮质穿刺点。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9月至2017年4月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应用机器人立体定向手术辅助系统(简称ROSA?机器人)辅助STN-DBS治疗的50例帕金森病患者(共植入100根治疗电极)。所有患者均应用CT血管成像和MRI融合图像确定手术路径,术中记录电生理信号长度。选取典型电生理信号长度≥5 mm的80侧手术计划的影像资料,在ROSA?系统三维图像上建立笛卡尔坐标系。分别测量皮质入点至皮质正中矢状线的距离、皮质入点至颅骨冠状缝下皮 投影的距离,计算其参考范围,构建出皮质穿刺点的最佳区域。结果术后无一例发生脑出血。皮质入点至皮质正中矢状线的距离为29.6~50.8 mm,平均(37.9±5.0)mm,参考范围为32.9~42.8 mm;皮质入点至颅骨冠状缝下皮质投影的距离为-8.5~30.3 mm,平均(9.0±6.5)mm 参考范围为2.5~15.5 mm。结论以STN为靶点的DBS中,在旁开距离为32.9~42.8 mm,冠状缝前2.5~15.5 mm的区域内选择电极皮质穿刺点,术中有机会获得更长的典型电生理信号。这一区域范围对传统的框架辅助STN-DBS手术亦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杨兴旺陶英群金海许峰李晓秋王新红王宇孙霄徐梦婷
关键词:深部脑刺激法微电极记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