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CCSF2007-21)

作品数:8 被引量:258H指数:8
相关作者:陈正洪王胜刘可群田红陶寅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区域气候中心安徽省气候中心湖北省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武汉区域气象中心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降水
  • 4篇气候
  • 4篇旱涝
  • 3篇灾害
  • 3篇涝灾
  • 3篇旱涝灾害
  • 2篇气候变化
  • 2篇降水气候
  • 1篇汛期
  • 1篇汛期降水
  • 1篇玉米
  • 1篇栽培
  • 1篇栽培技术
  • 1篇增产
  • 1篇增产栽培
  • 1篇增产栽培技术
  • 1篇生育
  • 1篇生育阶段
  • 1篇受灾
  • 1篇受灾面积

机构

  • 5篇武汉区域气候...
  • 2篇湖北省气象局
  • 2篇安徽省气候中...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淮北市气象局
  • 1篇安徽省铜陵市...

作者

  • 5篇陈正洪
  • 2篇王胜
  • 2篇刘可群
  • 1篇刘安国
  • 1篇姚永明
  • 1篇丁小俊
  • 1篇吴必文
  • 1篇谢五三
  • 1篇邓伟涛
  • 1篇陈波
  • 1篇史瑞琴
  • 1篇覃军
  • 1篇陶寅
  • 1篇周金莲
  • 1篇鲁俊
  • 1篇张礼平
  • 1篇田红
  • 1篇姚雷
  • 1篇张意林
  • 1篇刘敏

传媒

  • 2篇气象
  • 2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暴雨灾害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淮北夏玉米生育期气候资源特点和增产栽培技术被引量:19
2009年
通过对淮北地区夏玉米生育阶段气象因子的分析,结果显示:6-9月的气候资源基本上满足夏播玉米生长发育的需要,只是降水略有不足,再加上降水的年际间和时空分布的变幅大,有时与玉米的生育阶段需要不吻合,就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灾害。应该充分利用当地的气候资源、根据夏玉米的生育气候特点和增产栽培的气象条件,采用科学的栽培技术,达到玉米增产丰收的目的。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气象为农业增产服务的内容,可为当地夏玉米生产提供参考。
姚永明陈玉琪张啟祥陈若礼
关键词:夏玉米生育阶段气候资源增产栽培
近56a武汉市降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37
2008年
以武汉市1951—2006年逐日降水资料为基础,采用累积距平、线性趋势、移动T检验、5%分位数、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近56 a来武汉市降水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56年来,武汉市年降水量、降水强度呈增加趋势,而降水日数呈减少趋势;(2)除春季外,其它季节以及汛期、梅雨期、伏旱期等时段的降水量均有所增加;降水日数在春、秋季、汛期呈下降趋势,其余时段则为增加趋势;降水强度在夏季、伏旱期呈减小趋势,其余时段均为增大趋势;(3)梅雨期、年的降水量变化较为一致,其周期性变化明显,主要表现为10 a年代际周期,突变点约在1979年;(4)1960、1970年代暴雨日数较少,在1979年前后突变增多后,进入多暴雨阶段;(5)历年最大日降水量、5%分位数极端降水强度、暴雨平均强度变化略有减少趋势但不显著,而大暴雨平均强度减弱趋势明显。
张意林覃军陈正洪
关键词:降水气候变化突变
近45年华中地区不同级别强降水事件变化趋势被引量:32
2010年
利用华中五省84个测站1961-2005年逐日降水资料,通过分位值法、趋势系数法、蒙特卡洛统计检验法、曼一肯德尔法、小波分析等现代统计诊断方法,分析了华中地区不同级别强降水的时空变化趋势、突变和周期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分位值减小,降水量、日数的平均值和均方差逐渐减小,变差系数逐渐增大;而强度的3项指标均逐渐增大;在空间分布上,降水量自河南向湖南和江西逐渐增大;日数自北向南逐渐增大;强度以湖北东部至江西北部的长江中下游一线以及湖南西北部局部地区为高值区;区域平均的降水量、日数和强度均呈增加趋势,但不同测站表现不同;降水量一致在1993年发生突变,呈增多趋势;日数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生突变;强度自1994年开始增强,21世纪后加强、减弱现象交替出现;降水量、日数和强度有12~14年的年代际变化和6~9年的短期变化。
陈波史瑞琴陈正洪
关键词:强降水
安徽省夏季降水变化及其对旱涝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1
2008年
[目的]探讨安徽省夏季降水变化对旱涝灾害的影响。[方法]通过对降水时间序列线性趋势分析、距平计算和小波变换来研究降水变化规律;采用旱涝Z指数计算气候旱涝指数。[结果]结果表明:夏季降水强度增强趋势明显,极端降水事件增多,以淮北显著;夏季淮北准2年和准8年周期振荡较明显,沿江江南准16年周期较明显;全省平均入梅日期6月16日,出梅为7月10日,梅雨量年际变幅大。[结论]安徽省极端降水事件有增加的趋势,气候旱涝灾害频繁现象从20世纪90年代起越来越明显。
王胜鲁俊吴必文陈正洪
关键词:夏季旱涝灾害
淮河流域主汛期降水气候特征及“旱涝急转”现象被引量:58
2009年
淮河流域地处南北气候的过渡地带,主汛期降水变率大,旱涝灾害频繁。利用淮河流域126个地面气象站降水资料,采用EOF分解、线性变化趋势、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对主汛期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典型旱涝年降水特征以及"旱涝急转"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淮河流域主汛期的降水量空间分布呈现南部多于北部、山区多于平原、近海多于内陆的特征,并且旱、涝均主要是以南部为主发生;降水量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点,尤其是最近10a的年际变率在增大,集中强降水主要出现在7月上旬;淮河流域"旱涝急转"现象频繁发生,尤其是2000年以来频次显著增多,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不利影响。
王胜田红丁小俊谢五三陶寅
关键词:淮河流域降水气候特征旱涝急转
湖北省近50年旱涝灾害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被引量:19
2010年
利用湖北省71个气象台站1960-2007年地面观测资料以及旱涝受灾面积、成灾面积资料,在当地常用旱涝指标的基础上,提出全省性的旱涝指数,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湖北省旱涝气象灾害变化特征以及旱涝受灾面积、受灾率、成灾率与旱涝气象灾害指数、水稻种植百分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8月是湖北省的主汛期,85%以上中涝、90%以上的大涝均发生在这一时期;干旱每月都有可能出现,但4-9月干旱对湖北省农业的影响最大;湖北省旱涝气象灾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发生;近50年大涝出现的频率为3年一遇,大旱为4年一遇,旱涝指数随年际的变化加强或减弱的趋势并不明显。洪涝受灾面积、受灾率、成灾率以及干旱成灾率加重趋势较为显著,其原因一方面是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耐涝性能较强的水稻种植面积的大量减少,而旱地面积相对增加,另一方面水利设施设备老化,河道淤积,排洪灌溉能力减弱。
刘可群陈正洪周金莲刘敏
关键词:洪涝干旱受灾面积
湖北省近45年降水气候变化及其对旱涝的影响被引量:50
2007年
从气候倾向率、旱涝倾斜度以及强降水过程次数与强度等方面,对湖北省72个气象台站近45年雨量观测资料及来自于中国农业部信息中心网站洪涝干旱受灾面积等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45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湖北东部,尤其是江汉平原东南部的年雨量呈增加趋势,而年降雨天数有减少的趋势;年雨量的增加主要是大雨或强降水增多造成的;湖北省强降水过程及其中心强度呈增多和加强趋势。雨量增多、雨强加大、围湖造田、江河水位高出江汉平原地表以及江汉平原自然下沉等因素加大加快了旱涝灾害程度与频率,应当引起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
刘可群陈正洪张礼平刘安国
关键词:降水倾向率旱涝灾害
长江中下游地区类寒潮发生频次的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34
2011年
本文采用中国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1957 2008年中国753个台站逐日温度资料,挑选出长江中下游地区(27.5°~32.5°N、112°~123°E)的51个测站,对该地区类寒潮发生频次特征进行分析,得出主要结论:长江中下游地区类寒潮的发生随着全球变暖的气候趋势,总体频次减少。有明显的年代际特征,20世纪60—80年代,类寒潮发生频次逐渐减少,90年代类寒潮又略增多,1973年前后出现突变。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以5年和14年信号周期变化,长江中下游地区类寒潮发生频次最高的月份分别为每年3月和11月,但存在明显的年际差异,年际差异最大的区域在皖南、赣北和浙西。
姚永明姚雷邓伟涛
关键词:年变化特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