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Y2002D12)
- 作品数:13 被引量:176H指数:10
- 相关作者:孙振兴常林瑞李云玲李莉张晾更多>>
- 相关机构:烟台师范学院鲁东大学上海水产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贝类种质资源保护研究进展被引量:15
- 2005年
- 种质资源保护是保护生物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保护贝类种质资源,是使我国贝类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可靠保障。本文根据国内外近年的研究成果,对种质资源保护的方式、生物技术在贝类种质资源保护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 孙振兴常林瑞
- 关键词:贝类种质冷冻保存保护生物学
- 中国蛤蜊的组织培养被引量:14
- 2005年
- 用1640培养基,对中国蛤蜊(Mactra chinensis)的鳃和外套膜组织进行了原代培养。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26-27℃、pH7.4、培养基中不添加小牛血清的条件下,中国蛤蜊的组织能正常生长。鳃组织培养24小时后即有游离细胞从组织块迁移出来,最长培养时间可持续至第12天;外套膜组织培养48小时后即出现游离细胞,最长培养时间可持续至第14天。
- 孙振兴李清唐锦秀王健
- 关键词:中国蛤蜊原代培养培养基牛血清外套膜
- 皱纹盘鲍群体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 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养殖贝类之一,有必要对其遗传背景进行研究。有关IIAPD技术在鲍研究方面的应用,主要侧重对杂交后代遗传结构的分析(万俊芬等,2001;张蛋范等,20...
- 李莉孙振兴常林瑞李云玲张明青
- 关键词:皱纹盘鲍RAPD标记
- 文献传递
- 皱纹盘鲍野生与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被引量:18
- 2005年
-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山东长岛(CW)、辽宁大连(DW)两个野生群体和山东崆峒岛(KC)一个养殖群体的皱纹盘鲍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W和DW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1703,CW和KC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3673,DW和KC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3477,显示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之间的亲缘关系已发生了变化。CW,DW和KC三个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49.22%、50.78%和43.75%;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3506,0.3408和0.3079。与野生群体相比,养殖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和杂合度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 李莉孙振兴常林瑞李云玲张明青
- 关键词:DISCUSRAPD标记
- 菲律宾蛤仔鳃组织的原代培养被引量:11
- 2004年
- 以菲律宾蛤仔的鳃组织为材料,经除菌、剪碎后,将组织块接种到培养瓶中,分别用E-MEM和M199培养基进行了原代培养。结果表明,两种培养基均可满足菲律宾蛤仔鳃组织培养的要求,在M199培养基中添加0 5%的水解乳蛋白、10%的小牛血清、0 35%的NaCl和青-链霉素双抗液,可获得更好的培养效果,鳃细胞能正常迁出和增殖。
- 孙振兴张晾郝丽红范旭阳闫苗苗张伟
- 关键词:菲律宾蛤仔原代培养
- 三种海产帘蛤目贝类的核型研究被引量:27
- 2004年
- 以大竹蛏、紫石房蛤和中国蛤蜊的鳃组织为材料,经注射植物血球凝集素和秋水仙素处理,低渗作用后,采用滴片法和压片法制片,对3种贝的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贝类的二倍体染色体数均为38条,大竹蛏的核型为26m+6sm+2st+4t,NF=70;紫石房蛤的核型为32m+2sm+4st/t,NF=72;中国蛤蜊的核型为20m+16sm+2st/t,NF=74.在3种贝类的染色体中均未发现随体及性染色体.
- 孙振兴郭胜超邵雁群秦燕杨爱国
- 关键词:大竹蛏中国蛤蜊核型
- 几个因素对菲律宾蛤仔组织培养的影响被引量:7
- 2006年
- 研究了不同消毒剂和培养基对菲律宾蛤仔组织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术必泰消毒剂醋酸氯己定(C26H36O4N10Cl2)的有效浓度为100~200μg.mL-1、或复方新洁尔灭中苯扎溴铵(C21H38BrN)的有效浓度为300~600μg.mL-1时,既能有效杀灭粘附在组织块上的细菌,又能保持细胞活性而不影响细胞生长。在D-MEM、M199和RPMI-16403种培养基中,蛤仔的外套膜和鳃细胞均能正常生长,其中D-MEM、M199的培养效果优于RPMI-1640。
- 李云玲孙振兴陈丽媛李田徐晓波张明青
- 关键词:菲律宾蛤仔消毒剂培养基
- 皱纹盘鲍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被引量:10
- 2006年
- 对采自山东长岛和辽宁大连海域的两个自然群体皱纹盘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RAPD分析。16个随机引物在两群体中共检测到了179个位点,其中,长岛和大连群体中的多态位点数分别为88和91个,两群体的多态位点百分率分别为49·16%和50·84%;Shannon′s多样性指数(H0)分别为0·2496和0·2668。有70%以上的遗传变异来自群体内,显示两群体内均有较高程度的遗传变异。研究结果表明,长岛和大连的皱纹盘鲍群体已出现了明显的遗传分化。
- 李莉常林瑞孙振兴李云玲张明青
- 关键词:DISCUSRAPD
- 菲律宾蛤仔外套膜组织原代培养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0
- 2004年
- 用E MEM培养基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mAdamsetReeve)的外套膜组织进行了原代培养。实验结果表明,在E MEM培养基中添加L 谷氨酰胺、小牛血清、水解乳蛋白等成分 ,温度为26~27℃,pH为7.4的条件下 ,适合外套膜细胞的生 ,培养3d时外套膜组织块周围出现迁出的细胞 ,培养至第8天时形成单层增殖细胞。
- 孙振兴张晾刘雪许昌磊
- 关键词:菲律宾蛤仔原代培养
- 用微卫星标记分析皱纹盘鲍群体的遗传变异被引量:61
- 2006年
- 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对皱纹盘鲍山东长岛和辽宁獐子岛的两个野生群体以及山东崆峒岛一个养殖群体的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对6个微卫星基因座的多态性进行了评估,各基因座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值均大于0.5,适合对鲍群体遗传结构的分析。结果表明,这6个基因座在3个皱纹盘鲍群体中共获得57个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数(A)平均为9.50,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为5.8572,平均杂合度观测值(Ho)和期望值(He)分别为0.6925和0.7966;两个野生群体的杂合度观测值(Ho)和期望值(He)均高于养殖群体。上述结果为保护和利用皱纹盘鲍的遗传多样性提供了依据。
- 李莉孙振兴杨树德常林瑞杨立红
- 关键词:DISCUS微卫星基因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