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7A01)

作品数:15 被引量:114H指数:7
相关作者:杨谦张向东范金霞李十中徐杰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化学工程
  • 3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7篇乙醇
  • 5篇发酵
  • 4篇芽孢
  • 4篇芽孢杆菌
  • 3篇短小芽孢杆菌
  • 3篇纤维素
  • 3篇木质纤维素
  • 3篇降解
  • 2篇亚硝酸
  • 2篇亚硝酸盐
  • 2篇薯渣
  • 2篇纤维素酶
  • 2篇硝基苯
  • 2篇硝基苯降解
  • 2篇链霉菌
  • 2篇马铃薯
  • 2篇马铃薯薯渣
  • 2篇木糖
  • 2篇秸秆
  • 2篇好氧

机构

  • 9篇哈尔滨工业大...
  • 4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清华大学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郑州航空工业...
  • 1篇塔里木大学
  • 1篇天津科技大学
  • 1篇天津市工业微...

作者

  • 9篇杨谦
  • 6篇张向东
  • 4篇范金霞
  • 3篇李十中
  • 2篇郭鹏
  • 2篇徐杰
  • 2篇王小芬
  • 2篇崔宗均
  • 1篇仉磊
  • 1篇何雨青
  • 1篇吕育财
  • 1篇黄晓梅
  • 1篇牛俊玲
  • 1篇杜然
  • 1篇王莉
  • 1篇李宝珍
  • 1篇章晓庆
  • 1篇许晓菁
  • 1篇张利莉
  • 1篇沈海龙

传媒

  • 2篇食品与发酵工...
  • 2篇环境科学
  • 1篇现代化工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太阳能学报
  • 1篇林产化学与工...
  • 1篇化工进展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年份

  • 3篇2011
  • 5篇2010
  • 7篇2009
  • 1篇2008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株高活力纤维素酶产生菌-链霉菌C-5产酶研究被引量:11
2009年
以链霉菌(Streptomyces sp.)C-5为实验材料,稻草粉为唯一诱导碳源培养基,采用液体摇瓶发酵法,对其产纤维素酶进行了单因素优化试验和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设计优化试验。C-5的最佳培养条件为:稻草粉5%(w/v),豆饼粉1.5%(w/v),初始pH为7.5,培养温度31℃。在此最佳培养条件下C-5的CMCase酶活达到了41.37U,是优化前CMCase酶活的3.32倍。链霉菌C-5的产酶进程长,酶活维持较高水平可达10d以上。因此,利用该菌生产纤维素酶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对提高秸秆的资源利用率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徐杰杨谦
关键词:放线菌链霉菌纤维素酶
直流电场对铜绿假单胞菌PKE117产酶及降解性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研究了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PKE117在直流电场作用下的生长、产酶情况以及电场对其木块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mA,10mA和20mA的弱直流电场条件下,不同的电流强度对菌体的生长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弱电场可改变细胞通透性,从而改变了PKE117的胞外酶类型及产量,在10mA下PKE117对长白落叶松的降解率到达最大值,为6.98%。
杨金水刘辰王光溢赵雪云李宝珍袁红莉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直流电场酯酶木质纤维素降解率
酒精耐受性枯草芽孢杆菌发酵马铃薯薯渣的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从大庆盐碱土中分离到1株高浓度酒精耐受性纤维素降解细菌菌株ZY62。对该菌株的16sRNA进行序列分析确定其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以马铃薯渣和汁水作为发酵培养基初步优化ZY62菌株产羧甲基纤维素(CMC)酶条件,试验结果为pH值自然、37℃、150 r/min发酵时CMC酶活最高;发酵120 h后,薯渣与汁水转化获得的发酵产物中单细胞蛋白含量达到18.5%。小鼠增重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渣与汁水发酵后产物可部分替代豆粕。
张向东杨谦宋佳范金霞
关键词:枯草芽孢杆菌马铃薯薯渣
甜高粱秆分批固态发酵制乙醇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2
2009年
与液态发酵相比,甜高粱秆固态发酵制燃料乙醇具有能耗低、工艺设备简单和排放废物少等优点,近年来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注意。发酵动力学是工业放大过程中设计、操作和模拟优化的基础,文中基于实验室自行筛选的高效酵母菌株TSH-SC-1,对甜高粱秆分批固态发酵制乙醇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根据固态发酵实验结果,分别采用Logistic方程、Leudeking-Piret方程和类似Luedeking-Piret方程,建立了描述固态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底物消耗和产物生成的动力学模型方程,并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参数进行非线性拟合。结果表明,酒精作为酵母厌氧呼吸的能量代谢副产物,与菌体生长速率和菌体浓度都有关系,最大比生长速率为0.331/h,维持常数为0.0127g(糖分)/[g(菌体干重).h]。模型预测值和实验值有良好的拟合性,菌体生长、糖分消耗、乙醇生成3条曲线的相关指数R2分别为0.83,0.996和0.994。表明该动力学模型可以较好地定量描述基于TSH-SC-1菌株的甜高粱秆乙醇固态发酵过程,对指导其下一步过程放大和生产具有实际意义。
王二强耿欣李十中李天成
关键词:固态发酵乙醇动力学模型参数估值
水稻秸秆降解优良放线菌的筛选和鉴定被引量:11
2008年
利用纤维素琼脂选择培养基和刚果红染色方法,从常年堆放的水稻秸秆垛下面的新鲜土壤及腐烂秸秆中筛选分离获得一株具有较高纤维素酶活菌株,经培养特征观察和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为链霉菌C-5。该菌株同时具有一定的漆酶、过氧化物酶、木聚糖酶和果胶酶活性,并且能在30 d内使水稻秸秆的干物质失重率达72%以上,具有很好的水稻秸秆降解能力,对提高水稻秸秆的资源利用率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徐杰杨谦
关键词:链霉菌RRNA序列测序
秸秆燃料乙醇的关键问题与对策被引量:13
2010年
秸秆是一种储量极为丰富的农业废弃物,用其生产燃料乙醇是一项不危及粮食安全又有助于解决世界能源危机的有效途径。对目前国内外利用秸秆生产燃料乙醇的研究状况进行了阐述,同时指出秸秆发酵生产乙醇的关键问题是秸秆的预处理方法、纤维素酶水解、菌种的选育和适宜工艺的选择,在生产和研究中应该将三者视为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力求达到整体的工艺优化和产量提高。在此基础上,提出在纤维素燃料乙醇技术成熟之前,利用秸秆中的可发酵糖直接进行燃料乙醇生产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式。
许晓菁王祥河何雨青
关键词:秸秆燃料乙醇预处理纤维素酶发酵
木糖发酵产乙醇丝状真菌的鉴定及发酵特性
2011年
针对目前对丝状真菌的木糖发酵研究较少的现状,应用杜氏管发酵法初筛和发酵测定法复筛对不同环境的土壤样品进行菌株的筛选,并采用显微镜观察和18S rRNA序列扩增分析对菌种进行鉴定;用重铬酸钾法对菌株的发酵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到一株能发酵木糖的丝状真菌,命名为cs-28;经形态学和生物学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它不仅能发酵木糖,同时也能利用葡萄糖、蔗糖和玉米秸秆等多种发酵碳源;其最适氮源为酵母提取物;在温度为30℃、初始pH值为6.0、初始木糖质量浓度为20 g·L-1时乙醇产率最高.该研究结果为木质纤维素原料的生物转化提供新的菌种资源和工艺参数.
范金霞杨谦姚琳陈刚
关键词:木糖乙醇丝状真菌发酵
酒精耐受性短小芽孢杆菌在硝基苯降解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9年
硝基苯有巨毒,易导致癌症,在工业上硝基苯被大量使用,造成环境污染。在硝基苯的生化处理过程中,如果选择不当在发酵过程中易产生苯胺、亚硝酸盐等二次污染物。本文通过应用高酒精耐受性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ZY05处理硝基苯污染,经发酵试验短小芽孢杆菌在降解硝基苯污染的过程中不产生苯胺、亚硝酸盐等有毒代谢产物,优化了短小芽孢杆菌对硝基苯的降解条件。
张向东杨谦
关键词:短小芽孢杆菌硝基苯降解苯胺亚硝酸盐
多功能细菌复合系NSC-7的菌种组成多样性被引量:2
2009年
NSC-7是一组具有降解纤维素和林丹双重功能的细菌复合系.为系统了解复合系的菌种组成,在有氧条件下,利用传统的平板画线法分离到11株单菌,将11株单菌按体积比1∶1重新组合并不具备分解纤维素的能力,利用单层和双层平板滤纸法检测NSC-7的分解能力,发现只有双层平板上的滤纸变黄且降解,说明复合系内纤维素降解的关键菌是厌氧或微好氧菌.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对NSC-7构建克隆文库,获得了195个16SrDNA片断,经DGGE筛选获得25个代表克隆,其序列数据库比对结果中有60%的近缘种为已知菌,分别归属于Clostridium、Petrobacter、Bacteria、Paenibacillus、Proteobacterium 5个属,其余40%的近缘种为难培养菌株.
刘长莉王小芬牛俊玲吕育财郭鹏沈海龙崔宗均
关键词:木质纤维素克隆文库
兼性厌氧复合菌群H纤维素降解和产乙醇能力及生态组成初探被引量:7
2010年
通过限制性培养条件和连续继代培养,筛选获得了一组具有高效稳定降解纤维素能力的复合菌群H。该菌群在传代30代以上仍能保持各项性状稳定,其工作pH为6~9,3 d可以完全降解置于100 mL PCS缓冲液培养基中的滤纸,发酵液中能够检出1.54 g/L乙醇。通过16S rDNA扩增和DGGE的方法,对菌群在不同阶段的微生物组成进行了研究,确定了琥珀酸嗜热梭菌Clostridium thermo succinogene、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straminisolvens和紫色板蓝根梭菌Clostridium isatidis等多种可直接实现纤维素到乙醇转化的菌株。菌群通过菌种之间的协同作用,共同维持了体系的稳定及降解能力的稳定。明确菌系的组成,对于进一步研究菌群降解机理、优化菌群和提高乙醇产率意义重大。
杜然李十中章晓庆王莉
关键词:纤维素降解微生物菌群乙醇生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