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8BAD98B05)

作品数:36 被引量:479H指数:13
相关作者:朱波夏建国朱雪梅王昌全陈俊华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农业科学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经济管理
  • 2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4篇土壤
  • 10篇紫色土
  • 7篇丘陵区
  • 6篇丘陵
  • 6篇川中丘陵
  • 6篇川中丘陵区
  • 5篇坡耕地
  • 5篇吸附-解吸
  • 5篇解吸
  • 5篇耕地
  • 4篇紫色土坡耕地
  • 4篇护林
  • 4篇官司河流域
  • 4篇防护林
  • 3篇施肥
  • 3篇水稻
  • 3篇水稻土
  • 3篇土壤侵蚀
  • 3篇土壤组分
  • 3篇团聚体

机构

  • 2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3篇中国科学院
  • 5篇四川省林业科...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西南科技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商丘师范学院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内江市农业局

作者

  • 10篇夏建国
  • 10篇朱波
  • 6篇王昌全
  • 6篇朱雪梅
  • 5篇龚固堂
  • 5篇陈俊华
  • 4篇慕长龙
  • 4篇杨占彪
  • 4篇朱志芳
  • 3篇汪涛
  • 3篇邵继荣
  • 3篇吴雪仙
  • 3篇高美荣
  • 3篇杨远祥
  • 3篇仲雨猛
  • 2篇唐家良
  • 2篇赵智
  • 2篇徐天献
  • 2篇郑绍伟
  • 2篇傅斌

传媒

  • 5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土壤通报
  • 2篇山地学报
  • 2篇四川农业大学...
  • 2篇中国水土保持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林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水利学报
  • 1篇土壤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人民长江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10篇2011
  • 17篇2010
  • 2篇2009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土层厚度对紫色土坡地生产力的影响被引量:42
2009年
通过紫色土坡地土层厚度的调查与不同土层厚度的小区对比试验,研究紫色土薄层坡地的生产力特性。结果表明,约73%的紫色土坡耕地土层厚度为20~60cm。土层厚度是紫色土生产力的基本限制条件。土层越薄,作物株高、生物量和产量愈低,生产力愈低;土层越厚,生物量、产量愈高,生产力愈高,土层厚度的影响在玉米季尤为突出,20cm、40cm小区夏玉米产量仅为60cm小区的50%、74%,为80cm小区的28%、40%,100cm小区的23%、34%。当土壤厚度超过60cm,小麦、玉米的株高、生物量及根重差异不显著,而土壤蓄水可抵御紫色丘陵区连续20d的夏旱,因此,可初步判定60cm土层为紫色土生产力临界土层。60cm以上厚度的紫色土可维持基本稳定的生产力水平。
朱波况福虹高美荣汪涛王小国唐家良
关键词:紫色土土层厚度生产力
川中丘陵区边坡防护林对农田土壤有机碳的影响——以盐亭县为例被引量:2
2012年
通过边坡防护林和轮作措施的区组对比分析,研究川中丘陵区典型的边坡防护林——柏木林对农田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有边坡防护林的2种农田(油菜-玉米轮作和玉米单作)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明显高于无防护林同类农田。有防护林的农田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呈与防护林距离减小而下降的变化趋势;而无防护林农田内,不同距离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无显著差异。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防护林对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轮作措施仅对浅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的影响达显著水平。总体上看,柏木防护林能增加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但同时对近距离农作物存在一定的胁迫作用,应该对纯柏木防护林的结构和组成进行改造。
李亚琴李梁黄蓉张益凡何海洋杨占彪
关键词:川中丘陵区防护林土壤有机碳土壤微生物量碳轮作
官司河流域防护林结构调整及景观格局变化被引量:8
2010年
利用2005年度的IKONOS4卫片解译数据、1∶1万林相图、2007年度森林资源二类小班调查资料,结合样地调查数据以及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效益定位站(四川绵阳新桥)径流场的有关数据,对绵阳官司河流域的防护林结构进行了调整,并对调整前后的生态经济效益和景观格局的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本区的林地面积分配不合理。针阔混交林面积偏小,仅占整个有林地面积的14.97%,而针针混交林的面积却占了27.37%,针叶纯林的面积更是占了42.48%。从物种多样性、均匀度以及生态优势度综合来看,均表现出混交林优于纯林。经调整后各类防护林面积比例为针阔混交林28.05%、灌木林17.28%、经济林13.27%、阔叶纯林13.13%、针针混交林11.04%、针叶纯林10.89%、草地6.34%。针阔混交林面积明显增加,从原来的124.39hm2增加到现在的233.13hm2,增加了87.42%。经济林的面积有所增加,从原来的96.67hm2增加到调整后的110.30hm2。本区防护林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指数由调整前的2053.93点上升到调整后的2327.39点,净增了13.31%,经济效益指数则从调整前的2300.40点上升到调整后的2493.63点,净增了8.40%。景观多样性指数(H)和景观均匀度指数(E)分别由调整前的1.8261和0.5238增加到调整后的2.1923和0.7683,分别增加了20.05%和46.68%。景观优势度和蔓延度指数由调整前的0.7348和0.7327减少到调整后的0.3816和0.6928。说明景观的异质性提高,向着多样化和均匀化方向发展。调整后各景观要素的边缘密度和斑块密度减少,其斑块向小型化发展,景观破碎度增加。调整后各要素的散布与分列指数IJI都有明显的增加,说明其空间关系趋于复杂化。聚集度指数AI增大,其斑块越来越聚集,斑块的结合底在增大。各景观要素的LSI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而分维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说明其斑块复杂程度减少,稳定性增�
陈俊华慕长龙龚固堂朱志芳
关键词:官司河流域防护林物元分析
川西山地黄壤组分对氟的吸附-解吸特征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以川西山地黄壤为例,采用选择溶解和模拟试验方法,研究黄壤各组分对F-的吸附与解吸特性。结果表明:黄壤各组分对F-的吸附可分为快速和慢速两个阶段,去除土壤相关组分后,平衡时间缩短,平均吸附速率变大,最大吸附量显著下降。随着初始浓度增大,吸附量呈增加趋势,吸附平衡液pH值上升。与未去除组分相比,经处理的样品对F-的吸附量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其降低量由小到大的顺序为去无定形氧化铁/铝>去有机质>去游离氧化铁/铝。Langmuir、Freundlich、Temkin方程均可较好的拟合样品对F-的吸附,以Langmuir方程最佳。黄壤吸附的F-可为0.02 mol L-1的KCl大部分解吸,去除土壤组分后,黄壤对氟的专性吸附降低,缓冲能力减弱,解吸率增大,解吸率大小顺序为去游离氧化铁/铝>去有机质>去无定形氧化铁/铝>原土,显示了土壤各组分在F-吸附中的重要性差异。
夏丽夏建国
关键词:黄壤土壤组分吸附-解吸
基于生态足迹的雅安市土地生态安全研究被引量:18
2010年
以雅安市1999-2006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利用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对雅安市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进行了研究,对雅安市的生态安全情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雅安市人均生态足迹从1999年的1.068 hm2增加到2006年的1.657 hm2,而同期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则由0.925 hm2下降到0.833 hm2,人均生态赤字由0.143hm2增大为0.825 hm2,生态压力指数由0.858上升为1.126;万元GDP生态足迹在1.87~2.78 hm2之间上下波动,平均值为2.212 hm2。研究期内雅安市的人均生态足迹超出了人均生态承载力,表现出巨大的生态赤字,且生态赤字基本上呈直线上升趋势,雅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土地生态系统始终处于超负荷和不安全的状态。这为揭示区域土地生态安全的本质提供一定参考,同时也指出协调人口、资源和区域经济发展可缓解这种不安全状态。
何淑勤郑子成孟庆文宫渊波王昌全
关键词:土地生态安全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压力指数
紫色土坡耕地硝酸盐流失过程与特征研究被引量:28
2010年
通过对紫色土坡耕地地表径流、壤中流径流过程及其硝酸盐含量的长期监测,研究紫色土坡耕地硝酸盐流失特征。结果表明,径流过程对紫色土坡耕地硝酸盐流失过程影响明显。地表径流过程中硝酸盐含量随降雨历时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而壤中流过程则表现为不断上升、趋于稳定的趋势。紫色土坡耕地硝酸盐流失潜在的环境风险极大,历次降雨产流事件中地表径流和壤中流NO3--N平均含量分别为0.73±0.17 mg L-1、21.72±2.05 mg L-1,其中,75%的地表径流NO3--N含量超过0.5 mg L-1,85%的壤中流NO3--N含量超过10 mg L-1。紫色土坡耕地地表径流NO3--N年流失负荷为0.93±0.05 kg hm-2,壤中流NO3--N年流失负荷为33.51±2.73 kg hm-2,分别占当季施肥量的0.62%、22.34%,随壤中流淋失是紫色土坡耕地硝酸盐流失的主要途径。紫色土坡耕地硝酸盐流失不仅可能造成当地地表水富营养化,而且可能造成当地浅层地下水硝酸盐污染,将加剧长江上游水环境压力。
汪涛朱波罗专溪张剑
关键词:紫色土坡耕地硝酸盐
基于CREAMS模型的川北低山深丘区降雨侵蚀力R简易算法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利用川北低山深丘区的四川省南充市升钟水库水土保持试验站2001—2007年汛期(5—10月)降雨观测资料,以CREAMS模型降雨侵蚀力为基准,分别进行日雨量和月雨量降雨侵蚀力简易算法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汛期多年平均降雨侵蚀力为4 392.06 MJ.mm/(hm2.h),日雨量模型和月雨量模型的回归方程达极显著水平,且2种模型的多年平均降雨侵蚀力值与基准值都相当接近,偏差系数Er日雨量模型(0.000 14)大于月雨量模型(0.000 11),说明月雨量模型优于日雨量模型。
朱雪梅晏巧伦邵继荣杨占彪林立金朱波
关键词:降雨侵蚀力
四川盆地四种柏木林分类型的水文效应被引量:22
2011年
四川盆地丘陵区是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之一,该区大面积柏木纯林林分结构不合理、天然更新不良、林分稳定性差、产品产量和水土保持功能低,急需进行结构调整。通过群落样地调查和坡面径流场观测,对比分析了四川盆地4种柏木林分类型的水文效应。结果表明:(1)4种林分类型林冠截留量与降水量呈幂函数关系;林冠截留率随雨量级的增大而减小,对次降雨的最大截留量为栎柏混交林(9.5 mm)>桤柏混交林(9.2 mm)>松柏混交林(8.8 mm)>柏木纯林(8.5 mm)。(2)4种林分类型之间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枯落物持水量随浸泡时间的变化存在极显著差异;枯落物总存储量变化范围为4.06—7.62 t/hm2,枯落物总持水量排序为栎柏混交林(17.07 t/hm2)>桤柏混交林(13.26 t/hm2)>松柏混交林(8.89 t/hm2)>柏木纯林(7.57 t/hm2)。(3)4种林分0—40 cm土层非毛管孔隙度变化范围为4.21%—6.94%,土壤最大持水量排序为栎柏混交林(1820.83±124.80)t/hm2>松柏混交林(1686.85±76.15)t/hm2>桤柏混交林(1644.45±119.84)t/hm2>柏木纯林(1574.14±119.89)t/hm2;4种林分类型雨季产沙量变化范围在534.2—1467.9 kg/hm2之间。综合分析表明,栎柏混交林是4种柏木林分类型中水土保持效果最优的;因此,该区柏木纯林的结构调整应以促进栎柏混交林的演替为目标。
龚固堂陈俊华黎燕琼张健朱志芳郑绍伟吴雪仙
关键词:林分类型水文效应林冠截留枯落物产沙量
四川省降水空间分布的插值分析被引量:19
2010年
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是区域生态研究的重要内容,基于GIS的空间插值是获取降水分布特征的主要方法,以四川省49个气象站(其中15个为校验站点)2000~2007年的年平均降水量和四川省DEM为数据源,选取了反距离加权法(IDW)、普通克里金法(Ordinary Kriging,OK)和考虑高程、坡度、坡向的协克里金法(Co-Kriging,CK)3种空间内插方法,对四川省降水的最优空间插值方法的选取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考虑高程、坡度、坡向的协克里金插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四川省降水存在较大的空间变异性,有明显由东往西递减的趋势,最大降水量主要分布于东北部的达州、巴中地区以及东南部的乐山、雅安地区。
徐天献王玉宽傅斌
关键词:降水空间插值
官司河流域防护林景观结构及生态功能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利用2005年度的IKONOS4卫片解译数据和2007年度小班调查资料,结合样地调查资料以及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效益定位站(四川绵阳新桥)径流场的有关数据,对绵阳官司河流域的防护林体系景观结构及生态功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防护林景观中,以松柏混交林(Mixed Alnus-Cupressus forest)面积最大,占27.37%,其次是马尾松纯林(Pinus massoniana forest),占25.41%。栎柏混交林(Mixed Quercus-Cupressus forest)最少,只占0.96%。纯林面积明显大于混交林,前者比后者大45.31%。栎柏混交林、松柏栎混交林(Mixed Pinus-Cupressus-Quercus forest)最大斑块指数(LPI)、边缘密度(ED)和斑块密度(PD)较小,分布较为破碎。而马尾松纯林、松柏混交林和柏木纯林(Cupressus forest)分布较为集中。桤柏混交林(Mixed Alnus-Cupressus forest)和松柏混交林的散布与并列指数(IJI)较大,其空间关系较为复杂。栎柏混交林、柏木纯林的聚集度(AI)较小,斑块分散度大,连接性较差;而桤柏混交林、松柏混交林的分散度较大,连接性较好。桤柏混交林、松柏混交林的形状指数(LSI)较小,形状分布较规则,而马尾松纯林、柏木纯林的形状指数较大,形状较复杂。从不同景观类型林下灌草层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可知,松柏混交林、栎柏混交林的灌草多样性指数均较大,而马尾松纯林、柏木纯林则较小。从保持水土功能来看:桤柏混交林、松柏混交林的水土保持效果优于柏木纯林、马尾松纯林,桤柏混交林的水土保持效果优于松柏混交林。因此,对长江防护林进行空间结构调整,应多采用混交林模式,针阔混交林代替针针混交,乔灌草结合,调整合理的密度,使防护林景观的生态功能更好地发挥。
陈俊华龚固堂朱志芳慕长龙
关键词:官司河流域防护林景观要素景观结构生态功能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