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05JJD740005)

作品数:11 被引量:401H指数:8
相关作者:席建国冉永平杨文秀李成团刘冰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语言文字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3篇语用功能
  • 2篇学习词典
  • 2篇英语
  • 2篇语用标记
  • 2篇语用标记语
  • 2篇语用充实
  • 2篇话语
  • 2篇交际
  • 2篇词典
  • 1篇信息焦点
  • 1篇言语交际
  • 1篇英汉
  • 1篇英汉学习词典
  • 1篇英语学习
  • 1篇英语学习词典
  • 1篇语法化
  • 1篇语境
  • 1篇语用策略
  • 1篇语用信息
  • 1篇语用学

机构

  • 4篇广东外语外贸...
  • 4篇浙江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肇庆学院

作者

  • 4篇席建国
  • 2篇杨文秀
  • 2篇冉永平
  • 1篇陈黎峰
  • 1篇张静燕
  • 1篇姜琳琳
  • 1篇张新红
  • 1篇江晓红
  • 1篇李成团
  • 1篇王磊
  • 1篇刘冰

传媒

  • 4篇外语研究
  • 2篇解放军外国语...
  • 1篇语言教学与研...
  • 1篇外语教学与研...
  • 1篇修辞学习
  • 1篇现代外语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0
  • 8篇2008
  • 2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词汇信息的松散性及其语用充实被引量:46
2008年
本文从语用学的视角探讨话语理解中词语、结构等局部信息的松散性及其语用充实。结合日常言语交际,作者首先指出词语、结构甚至话语理解中的信息松散现象以及松散的层级关系,意在说明交际中普遍存在的非刻意用法和近似用法或松散用法;分析表明,语境中词汇、结构或整个话语所传递的信息可能出现多个选项,或出现程度、等级、范围等的伸缩,造成信息理解的不确定性、信息指示的多向性;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语用松散"的概念与定义,并构建了词汇信息传递的基本路向和该信息处理的语用充实过程,并从信息理解的角度探析了语境下松散信息的语用充实。
冉永平
关键词:语用充实
插入式语气标记语语用功能研究被引量:12
2008年
本文重点讨论了插入式语气标记语的语用功能、工作机制和语用动因。插入式语气标记语表达语气停顿和语气缓和功能,增强说话人对陈述命题所持的附加意义,使话语具有更强的主观性,以使自己的见解获得更大的认同性和可接受性,降低/减少实施言语行为时可能产生的负面语用影响。文章认为交际者使用插入式语气标记语主要基于以下语用动因:(1)体现使用语气缓和语的元语用意识,是一种礼貌现象;(2)满足交际需要和顺应交际语境,交际需要对话语的产生具有语用制约性,这种制约性和对语境的顺应性使交际者对自己的言语方式不断作出动态选择;(3)明示话语含意,以便自己的交际意向得到最大程度的识解,从而获得最佳语用效果。
席建国陈黎峰
关键词:语用功能主观性交际需要顺应性
论法律翻译中的语用充实被引量:30
2008年
语用充实是一种词汇语用现象,指言语交际者充分调用语境将语言使用中的各种不确定性词义加以确定化的语用认知过程。本文以语内交际中的语用充实的研究为基础,展开对法律翻译这类特定的语际交际的研究,主要研究法律翻译中比较突出的指示语类、概念类、主题类、语篇衔接类和含义类等五类语际语用充实。本文对法律翻译中的语用充实的研究表明,在法律翻译这一双重明示—推理交际过程中,译者在解读原法律文本的过程中应当主动调用自身的逻辑知识、法律专业知识及其他百科知识,对言语刺激中各类法律信息和语言信息的未定点加以充实;译者在将语用充实后的信息用目的语重新表达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尊重目的语规范和目的语的法律文化,并对目的语接受者的认知语境做出恰当评估。本文提出的研究法律翻译中的语用充实的关联理论框架和分析模式可以为分析翻译实例提供一个新视角,也可以为评价翻译特别是法律翻译提供一种新视角。
张新红姜琳琳
关键词:语用充实词汇语用学法律翻译
学习词典中的语用标记语被引量:8
2008年
语用标记语的语用信息是学习词典中语用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考察了本世纪初具有代表性的学习词典对语用标记语语用信息的反映情况,从语用信息量和提供语用信息的方式两个方面对它们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其特点及不足,并对未来学习词典提出了建议。
杨文秀
关键词:学习词典语用标记语英语学习词典英汉学习词典
语用标记语功能认知研究被引量:32
2008年
语用标记语是人类语言"语法化"的结果,是语言"主观化"现象的类典型。语用标记语的语用意义和概念意义的规约化程度具有不均衡性、不对称性及动态发展的特征。英、汉语言中的一些常用语用标记语,如坦言性标记语、阐发性标记语、理据性标记语、断言性标记语、评价性标记语、警示性标记语和补说性标记语主要表达语用信息,具有人类语言元话语功能的一些典型性特征。即使是同一类语用标记语也可表达几种不同微功能。语用标记语对于话语的生成和语篇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制约作用。
席建国刘冰
关键词:语用标记语语法化主观化认知语境语用信息
话语前置结构的认知研究
2008年
话语前置结构句法上具有较强的标记性。这种句法结构的形成有其认知基础。语言的句法结构安排往往体现人类"空间维度"、"时序维度"的识解方式和规律,如使信息焦点得以突显,是不同识解方式的产物。话语前置结构比常规结构能够更好地突显说话人意欲强调的语用信息,是一种语用策略。
席建国王磊
关键词:信息焦点语用策略
言语交际中词义确定的认知语用观被引量:3
2010年
词义的不确定性一直备受学界关注。本文基于关联理论框架探讨在可变语境中词义确定的心理过程和认知机制,认为词义的确定过程是听话人以编码概念为出发点构建的特定概念,以确定其在一定语境条件下临时性交际意义的语用推理过程,并进而对特定概念建构引发的语用收窄和语用扩充做出阐释。词汇语用现象的研究是语用学研究对象向词汇层面的推进。
江晓红
学习词典中的礼貌原则被引量:6
2007年
由于中西文化在礼貌原则方面的差异,英语学习者的中介语中常出现由于礼貌原则把握不当而产生的语用失误。为了帮助学习者减少此类语用失误,学习词典,尤其是英汉学习词典,应力求做到全面、系统地反映礼貌原则。从语用学的角度看,礼貌原则体现在语言的3个层面:词语、句子和语篇。本文分析了现行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学习词典中应用礼貌原则的方式及其存在的不足,并就如何改进提出了建议。
杨文秀
关键词:英语汉语学习词典礼貌原则
指示语选择的语用视点、语用移情与离情被引量:240
2007年
本文以互动交际中汉语的人称指示语为对象,探讨其使用与理解的语境依赖性。文中重点分析它们在人际交往中的语用视点,并在语用移情功能的基础上提出"语用离情"的概念,意在补充类似词语的人际交往功能,进一步揭示语言选择存在的语用理据以及人际关系制约下的适应性与顺应性;同时说明多数条件下它们的出现受制于人际亲疏原则的支配。
冉永平
关键词:人称指示语语用移情
话语后置的认知基础及其功能分析被引量:8
2008年
话语后置是汉语口语交际中一种较为常见的言语现象。这种句法结构安排是有认知基础和理据的,是一个心理建构体的概念化过程,概念化方式受说话人客观世界特定识解方式的制约。说话人对同一客体、事件情景概念化方式的不同反映了交际主体语用意识上信息焦点突显的不同。从语用维度来看,话语后置是一种交际策略,表达特定的语用信息和功能。
席建国张静燕
关键词:语用功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