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0999)
- 作品数:2 被引量:4H指数:1
- 相关作者:许春娣周同林凯毛朝明李晓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基础研究重大(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胃黏膜损伤免疫机制进展被引量:3
- 2009年
-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作为人类最常见的模式病原菌和致病菌之一,其与胃黏膜上皮接触及定植后,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引起宿主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异常,并可导致胃黏膜损伤、溃疡形成,甚或癌前病变;也可累及胃肠道以外多个脏器病变。炎症免疫反应是H.pylori黏膜损伤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在此过程中,凭借胃黏膜复杂而精细的免疫调节功能,胃上皮细胞不仅是H.pylori接触感染的首道防线或受害者,更可能作为主动或直接参与者,在局部防御或免疫损伤的病生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调节作用,这些与作为模式识别受体的天然免疫分子调控密切相关。针对H.pylori感染及损伤机制,如何继续从细胞和分子水平以及细菌与宿主两方面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免疫干预以及个体化治疗与群体预防策略,可能是H.pylori基础与临床研究的关键问题。
- 许春娣林凯周同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致病机制胃黏膜屏障胃上皮细胞
- 树突状细胞DC-SIGN在免疫介导实验性肾炎肾小管间质损伤中的作用及抗P选择素功能域单抗的干预调节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DC)表面特异的胞间黏附分子3捕获非整合素(DC-SIGN)在免疫介导肾毒血清件肾炎(NTN)肾小管间质损伤中的作用,以及抗P选择素功能域单抗(PsL-EGFmAb)的干预调节.方法 WK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PsL-EGFmAb干预组.模型组注射预制的兔抗大鼠肾毒血清1 nd/kg;PsL-EGFmAb组在注射肾毒血清同时及注射后2 h,注入PsL-EGFmAb 2 mg/kg;正常对照组则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随后于实验第4、7、14天,分别观察大鼠肾功能及肾组织病理变化,并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肾组织DC-SIGN+DC分布;实时定量PCR检测P选择素、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0、干扰素(IFN)-γ、IL-4的mRNA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肾脏分离DC表面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MHC Ⅱ)、DC-SIGN、CD80表达;细胞迁移试验及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DC迁移与刺激T细胞的能力;ELISA法测定MLR上清中IFN-γ、IL-4含量.结果 NTH大鼠第4天起,未成熟DC-SIGN+DC即以肾间质为主浸润并于14 d成熟,且迁移及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增强,其肾内分布与新月体形成、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及肾功能改变呈正相关.此外,大鼠第4天起肾内趋化因子及促炎因子RANTES、TNF-α mRNA表达持续上调,而抗炎因子IL-10 mRNA于第4天明显增强随后呈下调趋势;至14 d时IFN-γ/IL-4 mRNA比值增高,与DC成熟状况呈正相关.经PsL-EGFmAb干预,伴随Dc表面DC-SIGN及相应共刺激分子CD80表达下降,DC成熟、迁移及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受抑,肾内促炎因子下降而抗炎因子上调,Th1/Th2偏移受到抑制.同时大鼠肾内新月体形成减少,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减轻,且肾功能改善.结论 DC-SIGN介导了DC肾间质浸润,并可能是局部免疫反应失衡以及肾小管间质病变的重要调控因素.PsL-EGFmAb在抑制DC迁移的同时可通过靶向DC-SIGN调抑DC成熟及功�
- 蔡敏超邹杰周同李晓陈静毛朝明张雁云陈楠许春娣
- 关键词:P选择素肾小管间质损伤DC-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