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0988)

作品数:4 被引量:24H指数:3
相关作者:刘占举苏婧玲杨璇罗杰冯百岁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郑州大学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炎症
  • 4篇炎症性
  • 4篇炎症性肠病
  • 4篇细胞
  • 4篇肠病
  • 2篇外周
  • 2篇外周血
  • 2篇结肠
  • 2篇结肠炎
  • 2篇克罗恩
  • 2篇克罗恩病
  • 2篇溃疡
  • 2篇溃疡性
  • 2篇溃疡性结肠炎
  • 2篇白细胞
  • 2篇白细胞介素
  • 2篇表达及临床意...
  • 1篇性疾病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机构

  • 3篇同济大学
  • 2篇郑州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郑州大学第二...

作者

  • 4篇刘占举
  • 2篇苏婧玲
  • 2篇杨璇
  • 1篇马俊芬
  • 1篇冯百岁
  • 1篇罗杰

传媒

  • 3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IL-23受体在炎症性肠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检测炎症性肠病(IBD)即溃疡性结肠炎(UC)及克罗恩病(CD)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白介素-23(IL-23)受体的表达情况,并讨论其在疾病发生中的意义。方法收集30例UC患者、16例CD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的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采用三色流式细胞术检测IBD患者外周血CD4+T、CD8+T和CD56+NK细胞表面IL-23受体(IL-23R)的表达,并与正常外周血比较。结果UC及CD患者外周血中CD4+T、CD8+T、CD56+NK细胞表面IL-23R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BD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IL-23R的表达增高,提示IL-23R在IBD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冯百岁罗杰刘占举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T淋巴细胞NK细胞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
白细胞介素-23对炎症性肠病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IL)-23对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外周血中自然杀伤(NK)细胞促炎细胞因子分泌和细胞毒作用的影响,探讨其在IBD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利用免疫磁珠分离12名健康人、16例克罗恩病(CD)患者和25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NK细胞.体外培养NK细胞,并予空白刺激、IL-23刺激、IgG刺激或IL-23+IgG联合刺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a和干扰素(IFN)-γ分泌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经不同刺激培养的NK细胞对K562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结果 正常对照组的NK细胞经人IgG和IL-23单独刺激后TNF-α、IFN-γ的分泌水平未明显增高(P值均>0.05),二者联合刺激则能显著促进TNF-α、IFN-γ分泌(P值均<0.05).单独应用IgG刺激CD和UC患者NK细胞分泌TNF-α、IFN-γ的效果不明显(P值均>0.05).单独应用IL-23则具刺激作用(P值均<0.05),二者联合应用的刺激作用更明显(P值均<0.01).IL-23单独刺激和联合刺激均不能增强正常对照组NK细胞的细胞毒作用(P值均>0.05).但单独应用IL-23可增强UC和CD患者NK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分别为51.5%±7.1%和50.2%±8.7%,P值均<0.05),且联合刺激可进一步增强该作用(分别为65.3%±6.6%和62.4%±5.5%,P值均<0.01).结论 IL-23能刺激IBD患者NK细胞分泌TNF-α和IFN-γ,并能增强NK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可能直接参与了IBD的发病过程.
杨璇马俊芬刘占举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白细胞介素-23杀伤细胞
白细胞介素-25在炎症性肠病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 通过检测白细胞介素(IL)-25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肠黏膜及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IB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收集12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16例克罗恩病(CD)患者及13例对照者的内镜肠黏膜活检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肠黏膜内IL-25 mRNA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技术分析IL-25在肠黏膜中的原位表达;同期收集20例UC、24例CD患者及20名健康对照者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中IL-25水平.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UC及CD患者肠黏膜组织内IL-25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UC及CD组间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分析显示IL-25阳性细胞在正常肠黏膜固有层内有较多表达,同时黏膜内的肠上皮细胞也存在IL-25低表达,UC及CD患者肠黏膜IL-25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UC及CD组间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显示UC及CD患者血清中IL-25表达量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IL-25在IBD患者肠黏膜及血清中表达显著降低,提示IL-25表达缺陷与IB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IL-25有可能成为IBD治疗的新靶点.
苏婧玲刘占举
关键词:克罗恩病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白细胞介素-25
趋化因子CXCL9、CXCL10及CXCL11在炎症性肠病中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1年
趋化因子是一个促炎多肽细胞因子的超家族,主要由白细胞与造血微环境中的基质细胞分泌,可结合血管内皮细胞,具有激活和趋化白细胞移动作用。近期研究已显示趋化因子CxCL家族可在一系列自身免疫性疾病中产生明显的促炎效应,但目前CXCL家族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仍不清楚。
苏婧玲杨璇杨平常刘占举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趋化因子CXCL10自身免疫性疾病血管内皮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