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地震行业科研专项(200708029)

作品数:2 被引量:17H指数:2
相关作者:陈桂华宋方敏许洪泰闵伟焦德成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局山东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地表破裂
  • 1篇地表破裂带
  • 1篇地貌
  • 1篇地貌分析
  • 1篇地震
  • 1篇地震地表破裂
  • 1篇地震地表破裂...
  • 1篇东北缘
  • 1篇破裂带
  • 1篇裂带
  • 1篇阶地
  • 1篇块体
  • 1篇河流阶地
  • 1篇洪积扇
  • 1篇北缘
  • 1篇冰川
  • 1篇冰川地貌
  • 1篇川滇块体

机构

  • 2篇中国地震局
  • 1篇山东省地震局
  • 1篇四川省地震局
  • 1篇宁夏回族自治...

作者

  • 2篇陈桂华
  • 1篇焦德成
  • 1篇闵伟
  • 1篇闻学泽
  • 1篇郑荣章
  • 1篇袁仁茂
  • 1篇许洪泰
  • 1篇宋方敏
  • 1篇徐锡伟

传媒

  • 1篇地震地质
  • 1篇第四纪研究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川滇块体东北缘晚第四纪区域气候-地貌分析及其构造地貌年代学意义被引量:7
2010年
地貌年代是新构造特别是活动构造定量研究的瓶颈问题。通过对川滇块体北东边界构造带所在的区域气候变化过程和地貌研究成果的综合分析,利用众多的年代学数据,从区域尺度对地貌的年代、形态和物质组成等特征对比分析,探讨了该区冰川地貌、河流阶地和冲洪积扇的演化特征,揭示了区域气候变化与区域性地貌演化存在的内在对应关系。气候变化产生的气温、湿度、降水量等变化控制了该区冰川地貌和流水地貌的演化。区域内冰川地貌主要是末次冰期的产物,对应于末次冰期两个冰阶,河流作用在7~10ka和1~5ka两个阶段改造末次冰期堆积地貌形成相应的侵蚀地貌。主要河流阶地发育对应于降水量剧烈变化的气候过程,其中形成三级阶地面的流水下切作用最强,随后堆积的深厚物质是二级阶地的主体,并一直没有被后期流水下切作用蚀穿,与气候变化的强度等特点对应。区内冲洪积扇主要有3个堆积时期,即3~5ka,7~10ka和20~25ka,主要发育在气候变化最剧烈的时期,大量的碎屑物形成并短距离搬运堆积。将区域分析综合的结果应运到康定南团结乡附近的地貌分析,可以很好的理解该区的地貌演化,用侵蚀改造的地貌演化结论否认了以前的堆积地貌认识,理清了地貌发育的年龄序列。综合分析与应用的结果表明,区域气候-地貌-构造系统研究对于活动构造年代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陈桂华徐锡伟袁仁茂闻学泽郑荣章
关键词:冰川地貌河流阶地洪积扇
从1786年磨西地震看地震地表破裂带在不同地貌区的保存被引量:11
2011年
地震地表破裂是活动断裂填图的重要内容之一,晚第四纪地貌是保存地震地表破裂等活动断裂最新变形的基本载体,利用不同地貌全面获取断裂的活动信息非常重要。通过对鲜水河断裂带东南段进行野外填图、探槽开挖等调查,讨论了1786年磨西地震地表破裂在青藏高原冰川、冰缘地貌区和高原边缘的流水堆积和强剥蚀地貌区的保存特征。地震裂缝和断错等微地貌在高原冰川、冰缘地貌区记录保存完整。高原边缘的流水堆积具有强侵蚀和快速堆积等不稳定性,在探槽中可以获得不完整的地震地表破裂记录。而强剥蚀区缺少记录地震地表破裂的最新堆积地貌,只能依靠与地震动和断裂破裂具有间接关系的古滑坡等推测地震影响区和地表破裂范围。结合鲜水河断裂带东南段的几何结构和构造环境认为,鲜水河断裂带康定—田湾段是1786年地震的发震构造,该地震破裂长度约80km。
陈桂华闵伟宋方敏焦德成许洪泰
关键词:地震地表破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