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地震行业科研专项(200708026)

作品数:10 被引量:236H指数:7
相关作者:陈章立郑斯华王勤彩华卫刘丽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广东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主题

  • 7篇地震
  • 4篇震源
  • 3篇应力降
  • 3篇震源参数
  • 3篇反演
  • 2篇断裂带
  • 2篇遗传算法
  • 2篇余震
  • 2篇散射
  • 2篇散射系数
  • 2篇汶川8.0级...
  • 2篇汶川地震
  • 2篇裂带
  • 2篇龙门山
  • 2篇龙门山断裂
  • 2篇龙门山断裂带
  • 1篇大姚地震
  • 1篇地震序列
  • 1篇应力场
  • 1篇应力触发

机构

  • 8篇中国地震局地...
  • 3篇中国地震局
  • 2篇广东省地震局
  • 2篇云南省地震局
  • 1篇河北省地震局
  • 1篇日本东北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台网...

作者

  • 8篇陈章立
  • 7篇郑斯华
  • 5篇王勤彩
  • 4篇华卫
  • 2篇苏有锦
  • 2篇杨晶琼
  • 2篇刘丽芳
  • 1篇张森
  • 1篇杨周胜
  • 1篇刘杰
  • 1篇赵翠萍
  • 1篇李志雄
  • 1篇晏纯清

传媒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地震
  • 2篇地震研究
  • 1篇地震地质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地震学报

年份

  • 6篇2010
  • 4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云南地区散射衰减、吸收衰减及尾波衰减的综合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利用云南省地震局遥测台网记录的地震波形资料,采用多流逝时间窗分析方法,得到了云南地区不同台站的散射衰减和吸收衰减,并通过单次散射模型得到了不同台站的尾波衰减.研究结果显示,云南地区的散射衰减、吸收衰减、总衰减和尾波衰减空间分布以金沙江—红河断裂带为界,均表现出西部低,东部高的特征.云南地区地震波衰减以吸收为主,2~4 Hz、4~8 Hz、8~16 Hz三个频带各台站的吸收衰减Q_i^(-1)均大于散射衰减Q_s^(-1),1~2 Hz除个别台站的吸收衰减明显小于散射衰减,其它台站均大于或接近散射衰减.尾波衰减Q_c^(-1)在1~2 Hz稍大于吸收衰减而小于总衰减,在2~4 Hz、4~8 Hz、8~16 Hz与总衰减接近,个别台站大于总衰减Q_t^(-1).云南地区散射衰减与频率的关系为Q_s^(-1)=0.0138f^(-1.61),吸收衰减与频率的关系为Q_i^(-1)=0.0119 f^(-1.86),总衰减与频率的关系为Q_t^(-1)=0.0247 f^(-1.1),尾波衰减与频率的关系为Q_c^(-1)=0.0129 f^(-0.71).与世界其它地区相比,云南地区的散射衰减处于中等偏低的水平,吸收衰减处于中等偏高的水平.
王勤彩陈章立王中平郑斯华
关键词:尾波衰减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序列震源参数分段特征的研究被引量:73
2009年
本文利用四川省区域固定地震台网观测记录到的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序列的资料,从中挑选部分台站和地震资料,在精确扣除了余震区地震波衰减与台站场地响应后,计算得到了汶川地震序列中1070次M_L≥3.0级地震的震源参数,结果显示,地震矩与震级之间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应力降和视应力的大小与震级大小有关.利用M_L 3.0级地震资料得到的应力降的时空演变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汶川余震序列地震应力降总体上随时间是一个衰减过程,预示着主震发生后整个余震区应力降呈逐渐衰减的状态.主震发生之后,以虎牙—北川—安县为界,空间上龙门山断裂带上地震活动水平和应力降具有明显的分段性.5月17日之前M_L≥5.0余震主要集中在龙门山断裂带北川以西,由于地震释放了较多应力,该地区应力降较低,而北川至青川之间地震活动水平相对较弱,应力降一直处于高值水平.5月17日之后,M_L≥5.0余震活动主体地区则转移到北川至青川之间,在该段发生了5月25日青川6.4级最大余震,在这之后,整个余震序列应力降随时间变化开始趋于平稳.
华卫陈章立郑斯华
关键词:汶川8.0级地震震源参数龙门山断裂带应力降
利用尾波包络线反演方法研究2003年大姚地震震中区下方地壳的非均匀结构被引量:1
2010年
以单次散射模型、球形辐射源、一维线性速度模型为基础计算理论包络线,通过尾波归一化方法把理论与观测包络线结合起来形成非线性方程组,用迭代最小二乘方法反演大姚震区的散射系数空间分布.结果显示,MS6.2和MS6.1地震序列的主震和余震基本都分布在高散射系数区内.MS6.2地震序列震源深度在研究区中部向下弯曲绕过低散射系数区,在深度剖面上呈弧形分布;震源深度较浅的MS6.1地震序列向北西、南东方向的扩展终止于两端的低散射系数区.大姚强震区10km深度上的高散射系数条带沿震源断层分布,暗示了震区下方断层破碎带的存在.
王勤彩陈章立郑斯华
关键词:散射系数
利用不同方法估算流动台站的场地响应被引量:25
2010年
本文以2003年7月21日云南大姚6.2级地震序列为例,分别利用地面运动反演法(Moya方法)、水平与垂直向之比法(Nakamura方法)和参考台站法研究大姚地区场地响应特征。主要结论有:①Moya方法计算的场地响应结果表明,大姚地区场地的放大作用是比较明显的,平均在3~20倍,最高达到40倍;卓越频率位于3~6Hz之间,但在高频处(约10Hz以上)场地响应衰减得比较明显;不同岩性台基的台站,其场地响应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别,台基为风化砾岩的场地响应结果比较平缓,其场地响应值比台基为土层的其他台站小一些。②入射角在40°以上和以下范围,Nakamura方法得到的场地响应形态有差异,但在各自范围内,场地响应与入射角的依赖关系不明显。③利用同一台站不同时间记录到的地震资料,由三种方法各自得到的场地响应都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由于垂直分量仍具有放大作用(在10Hz以下),Moya的结果大于Nakaruma的结果,但两者形态上一致性较好;参考台站法由于受参考台站的影响,计算得到的场地响应形态和其他两种方法差异较大。④Moya方法是依赖于震源模型的方法,它能给出绝对的场地响应值,其它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种相对场地响应,受参考对象的影响较大。
华卫陈章立郑斯华
汶川8.0级地震触发与余震活动空间分布研究被引量:27
2009年
文中分析研究了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发震构造即龙门山断裂带历史和现今地震活动情况,并计算主震发生后产生的库仑破裂静应力变化,讨论了地震触发与余震空间分布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龙门山断裂带以虎牙—北川—安县为界分为二段,西南段和东北段在地震活动性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虽同处一条断裂带上,但两者之间地震活动没有联系。汶川8.0级主震发生之后,在空间上产生的库仑破裂静应力变化具有很明显的分区特征。龙门山断裂带北川至青川之间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值大于+0.05 MPa,主震对该地区后续ML≥5.0余震的发生存在着触发作用。
华卫陈章立李志雄赵翠萍王勤彩
关键词:汶川地震应力触发余震活动
汶川大地震余震序列震源机制的空间分段特征被引量:52
2009年
利用汶川地震序列周围450km范围内6个台站记录的宽频带波形数据,通过时间域矩张量反演方法,得到该地震序列88个地震的矩张量解.结果显示震源机制解类型具有明显的空间分段特征.沿着主破裂带方向自西南至东北共分为6段,震源机制类型由开始的逆冲为主,经过各种震源机制类型交替出现的过渡带,转变为以右旋走滑为主.在小鱼洞镇附近出现与主破裂正交的左旋走滑型地震.利用FMSI程序分别反演各段的应力场,发现沿着主破裂带方向自西南至东北,最大主应力方向由近EW向逐渐转变为NW-SE向,最后又转变为近EW向.
王勤彩陈章立郑斯华
关键词:汶川地震矩张量反演应力场
云南和四川中小地震应力降时空特征研究被引量:19
2010年
通过消除S波观测谱中的传播路径、场地响应、仪器响应、噪声等的影响,得到中小地震的震源谱。根据Brune震源模型,运用遗传算法计算了云南地区2121次ML2.0~5.3地震和四川地区323次ML3.0~5.1地震的应力降参数Δσ,分析了云南地区和四川地区中小地震应力降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云南地区的地震应力降范围为0.03~47.55MPa,其中Δσ≥10.0MPa(高应力降)的地震占4.8%,Δσ的年均值在2.30~5.05MPa之间;四川地区应力降范围为0.19~47.47MPa,其中Δσ≥10.0MPa(高应力降)的地震占21.7%,Δσ的年均值在5.11~8.72MPa之间。Δσ≥10.0MPa(高应力降)的地震主要分布在滇西北至滇东北及川滇交界一带,尤其是在龙门山断裂带有较明显分布。龙门山断裂带Δσ≥10.0MPa的地震占35.8%,Δσ的年均值在5.20~12.09MPa之间,2004~2007年高应力降地震事件明显增多,反映了汶川8.0级大震前的高应力变化过程。
刘丽芳苏有锦刘杰杨晶琼
关键词:应力降遗传算法中小地震龙门山断裂带
2008年盈江5.9级地震序列震源参数研究被引量:16
2010年
2008年8月21日在云南省盈江县发生了MS5.9地震。利用云南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ML≥2.5余震波形记录,通过对S波观测记录谱进行传播路径、场地响应和仪器响应等影响的逐一消除,得到了196个ML≥2.5地震的震源谱,进而根据Brune圆盘震源模型,利用遗传算法计算了地震矩、应力降、震源半径等震源参数,结果表明,该地震序列的地震矩在1012~1016N.m间,与近震震级有很好的线性关系,与震源半径也呈线性关系;应力降与近震震级有一定的线性趋势相关性;拐角频率和地震矩之间有明显的依赖关系。
杨晶琼杨周胜刘丽芳苏有锦张森
关键词:震源参数遗传算法震源谱地震序列
三峡水库地区震源参数特征研究被引量:41
2010年
利用2009年3—11月三峡水库地区26个流动台站记录到的数字地震观测资料,首先采用Atk inson方法得到该地区地震波衰减特征,再用Moya方法得到26个台站的场地响应。在此基础上,精确测定得到了该地区1,020个ML≥0.1地震的震源参数,开展了定标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1)三峡水库地区的非弹性衰减结果为Q(f)=112.0f0.918,具有较小的Q0值和较大的η值。除个别台站外,绝大部分流动台站的场地响应值位于1~10倍之间。2)地震矩M0随震级ML的增大而增大,两者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统计关系为LogM0=1.07ML+9.76。应力降与地震大小之间的关系与Nuttli(1983)的板内地震为增加应力降(ISD)模型的结果比较吻合,统计关系为LogΔσ=0.66ML-3.08。3)三峡水库地区地震辐射能量和地震视应力均随震级的增大而增大,后者意味着大地震是比小地震具更高效率的地震能量辐射体。4)与同震级的构造地震相比,水库地震的应力降值比前者明显偏低,约小10倍。这可能是由于水库蓄水造成地下介质孔隙压力增大,从而导致在一个比较低的构造应力情况下发生水库诱发地震。
华卫陈章立郑斯华晏纯清
关键词:三峡水库震源参数水库诱发地震应力降视应力
利用尾波包络线反演方法研究伽师强震群区地壳的非均匀结构被引量:6
2009年
以单次散射模型、球形辐射源、一维线性速度模型为基础计算理论包络线,通过尾波归一化方法把理论与观测包络线结合起来形成非线性方程组,用迭代最小二乘方法反演伽师强震群区的散射系数空间分布.结果表明,伽师强震群区下方中上地壳中存在明显的非均匀结构.在10~25km各深度图像上,研究区中部都存在一低散射系数区,这个低散射系数区在10km、15km深度被高散射系数区包围,在20km深度仅其东侧存在高散射系数区.1997年的7次Ms≥6.0级地震发生在研究区中部的低散射系数区内或低散射系数区向高散射系数区过渡带的低散射系数一侧.
王勤彩陈章立Y.Asano郑斯华A.Hasegawa
关键词:散射系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