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0811005)

作品数:5 被引量:107H指数:5
相关作者:周文孝葛梦春孙俊俊于洋鲍建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杂岩
  • 4篇锡林郭勒杂岩
  • 2篇岩石
  • 2篇岩石学
  • 2篇岩相
  • 2篇闪岩
  • 2篇角闪岩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旋回
  • 1篇岩石学特征
  • 1篇岩相学
  • 1篇闪石
  • 1篇石榴子石
  • 1篇片麻岩
  • 1篇温压
  • 1篇温压条件
  • 1篇锡林郭勒
  • 1篇斜长角闪岩

机构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4篇葛梦春
  • 4篇周文孝
  • 3篇于洋
  • 3篇孙俊俊
  • 2篇鲍建泉
  • 1篇杨巍然
  • 1篇梁晓
  • 1篇刘泽瑞
  • 1篇王杰
  • 1篇王仕海
  • 1篇王世海

传媒

  • 4篇地学前缘
  • 1篇地球科学(中...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亚洲大地构造基本特征和演化规律被引量:27
2012年
根据中国学者的开合构造观点,分析了亚洲大地构造基本特征和演化规律,提出"构造集群"、"构造运动程式"等一些新的认识。(1)亚洲划分为11个大地构造旋回并归纳为大陆基底形成、泛大陆和超大陆形成与发展以及现代板块构造与陆内演化三大阶段。(2)以23条俯冲带或碰撞带为骨干,划分了以西伯利亚陆块、古中华陆块、印度陆块和太平洋板块为核心的北亚、中亚、南亚和东亚4个构造集群,以及11个二级和86个三级构造单元。构造集群系指具有成生联系的陆块、大小不同的地块和各个时期造山带的聚合体;两个构造集群间存在一个构造结合区。(3)亚洲构造变形特点为:中亚构造集群基本呈东西向展布,分别受围绕西伯利亚陆块分布的向南突出的弧形构造和围绕印度陆块分布的主体向北北东突出的弧形构造(仅内弧出现了向南突出的喜马拉雅弧)的挤压,它们同时又被北北东向展布的东亚构造集群强烈改造,从而形成了复杂的构造格局,表明古中华陆块在亚洲大地构造演化中起着"中流砥柱"的重要作用。(4)亚洲大地构造时空演化与全球同步经历了哥伦比亚古陆、罗迪尼亚古陆和潘基亚古陆形成的3次重要造陆事件。在此过程中,中亚构造集群独具特色:哥伦比亚古陆1 850Ma形成,稍早于南亚构造集群(1 800 Ma)和北亚构造集群(1 800~1 600Ma);罗迪尼亚古陆830Ma形成,晚于南北两侧的900~1 000Ma;潘基亚古陆210Ma形成,也比全球普遍于250Ma形成的时间晚。印支运动的广泛发育和强烈影响是中亚构造集群乃至亚洲最显著的特征。(5)总结出背向俯冲对接式、单向运移拼贴式和原地开合手风琴式3种构造运动程式。背向俯冲对接式的动因是地幔对流(软流圈对流或地幔柱对流);单向运移拼贴式可能与地幔上升产生的地幔层流有关;原地开合手风琴式推测是深部地幔"热点"周期活动所
杨巍然王杰梁晓
关键词:开合构造构造旋回
内蒙古锡林浩特地区中元古代锡林浩特岩群的厘定及其意义被引量:17
2013年
通过大比例尺填图和剖面研究,将内蒙古锡林浩特地区的"锡林郭勒杂岩"解体分为3大部分:一套表壳岩、晚元古代基性-超基性侵入岩和早古生代酸性侵入岩.在此基础上根据变质岩的岩性组合和变形变质特点,可将其中的表壳岩化分为4个岩性段:黑云(石榴石)斜长片麻岩,间夹多层条纹状斜长角闪岩,在其顶部多见薄层含磁铁石英岩;中粗粒黑云斜长片麻岩和细粒长英质片麻岩;混合岩化条带状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含石榴石黑云二长片麻岩夹条纹状斜长角闪岩组合;夕线石黑云斜长片麻岩,条纹状黑云斜长片麻岩,间夹含石榴石黑云母石英片岩.通过对比区域内宝音图群、艾勒格庙组、白乃庙群等古老地块的岩石组合,发现在原岩建造、变质级别、沉积环境等特征上均有区别,应将这套表壳岩单独厘定为锡林浩特岩群,它们组成了锡林郭勒微陆块前寒武变质基底岩系,其地质特征的研究对锡林郭勒微陆块基底的形成和演化及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的构造关系演化有重要意义.
周文孝葛梦春
关键词:变质基底锡林郭勒杂岩岩石学
内蒙古锡林郭勒杂岩解体及表壳岩系年代确定被引量:68
2011年
近年来,对中亚造山带中是否存在微地块有诸多不同看法,其中对广泛出露的锡林郭勒杂岩的时代和原岩认识存在较大的分歧。经大比例尺填图和详细露头解剖发现,它囊括了不同岩类、不同变质程度、不同构造样式和形成时代的地质体。文中建议将其解体,对其中被厘定的表壳岩命名为"锡林浩特岩群",这是一套达到角闪岩相变质的夹有火山岩和磁铁石英岩的富铝质的泥质碎屑岩,被SHRIMP U-Pb年龄为739.6Ma的变辉长岩和奥陶纪"S"型片麻状电气石二云母花岗岩所侵位,其中锆石变质核年龄集中在1 005~1 026Ma。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还表明,该岩群分别受到后期一系列热事件的改造。结合区域和研究区地质构造演化年表分析,本文将锡林浩特岩群的形成时代推定为中元古代,它证明了研究区存在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岩系,同时也佐证了锡林郭勒微地块的存在。
葛梦春周文孝于洋孙俊俊鲍建泉王世海
关键词:锡林郭勒杂岩SHRIMP
内蒙古锡林浩特岩群岩石学特征及变质温压条件被引量:10
2012年
锡林浩特岩群出露于内蒙古锡林浩特市东南部,指原锡林郭勒杂岩中表壳岩部分,为一套片麻岩夹层状斜长角闪岩、磁铁石英岩和变粒岩等的变质岩组合。选取岩群中片麻岩及斜长角闪岩进行岩石学及岩相学分析,其中斜长角闪岩主要矿物组合为角闪石+斜长石;片麻岩样品中见夕线石+钾长石矿物组合,石榴子石具明显进变质环带,所以在计算其形成条件时选取了生长于峰期变质阶段的特定部位。运用角闪石-斜长石、石榴子石-黑云母矿物温压计分别估算锡林浩特岩群中准同时形成的变质基性火山岩及变质碎屑岩的变质温压区间。综合二者计算结果,得锡林浩特岩群峰期变质温压条件为660~707℃,0.5~0.6GPa。变质达高角闪岩相。其变质年龄为1 000Ma左右,推测锡林浩特岩群角闪岩相变质为中元古代末期锡林浩特微陆块与其他陆块碰撞的结果。
于洋葛梦春周文孝孙俊俊刘泽瑞
关键词:锡林郭勒杂岩石榴子石温压条件
内蒙古锡林浩特岩群岩相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分析被引量:9
2012年
锡林浩特岩群是内蒙古中东部锡林郭勒微地块内原锡林郭勒杂岩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一套片麻岩夹层状斜长角闪岩、磁铁石英岩和变粒岩等变质岩组成,形成于中元古代[1]。岩群中片麻岩样品显示轻稀土元素富集的中等分异特征((La/Yb)N=4.71~7.97),斜长角闪岩具有平坦型((La/Yb)N=0.74~0.95)和轻稀土元素微弱富集型((La/Yb)N=1.06~3.63)两种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在微量元素N-MORB标准化图解中,斜长角闪岩显示出洋中脊玄武岩和岛弧玄武岩的过渡类型特征。同时结合岩相学和岩石地球化学图解分析,推断片麻岩原岩为富含泥质的亚杂砂岩,而斜长角闪岩原岩为一套具有拉斑质到钙碱性过渡型特征的玄武岩;变质沉积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大陆岛弧环境;变质基性火山岩形成于岛弧-弧后盆地。二者指示锡林浩特岩群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体系。
孙俊俊葛梦春周文孝于洋王仕海鲍建泉
关键词:锡林郭勒杂岩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地球化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