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13CX06013A)

作品数:8 被引量:50H指数:5
相关作者:赵晓东杨少春刘金华向奎钟思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冀东油田中国石油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4篇盆地
  • 3篇新近系
  • 3篇砂岩
  • 2篇油田
  • 2篇剩余油
  • 2篇石膏
  • 2篇准噶尔盆地
  • 2篇哈密盆地
  • 1篇地层
  • 1篇地层对比
  • 1篇心滩
  • 1篇油藏
  • 1篇原油
  • 1篇粘土
  • 1篇粘土矿
  • 1篇粘土矿物
  • 1篇真武油田
  • 1篇致密砂岩
  • 1篇致密砂岩气
  • 1篇致密砂岩气藏

机构

  • 8篇中国石油大学...
  • 5篇中国石油冀东...
  • 4篇中国石化胜利...
  • 4篇中国石油
  • 3篇中国石化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8篇杨少春
  • 8篇赵晓东
  • 3篇向奎
  • 3篇刘金华
  • 2篇钟思瑛
  • 2篇朱春艳
  • 1篇张世奇
  • 1篇陈宁宁
  • 1篇陈国宁
  • 1篇李媛媛

传媒

  • 2篇地质论评
  • 1篇矿物学报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新疆地质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年份

  • 2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准噶尔盆地车北地区浅层砂岩油藏顶底双油水倒置成因被引量:7
2014年
基于油水性质及油水分布特征分析,从构造、岩性、碳酸盐胶结及原油稠化等方面研究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北部新近系沙湾组浅层砂岩油藏顶部和底部双油水倒置现象成因。车北地区原油为重质稠油,随油层深度增加,原油密度和黏度呈相应增大的趋势,储集层碳酸盐胶结作用和原油稠化作用是双油水倒置现象的决定性因素。当下降盘油层顶部超过一定深度后,由于原油稠化作用,原油密度可接近或大于地层水密度,导致油藏底部出现油水倒置;构造高部位碳酸盐胶结作用较强,导致储集层物性变差,后期运移的高黏度稠油无法进入高部位储集层中,从而导致构造高部位油水倒置。在构造中高部位聚集常规稠油,其密度小于地层水密度,油水分异较为完全。
赵晓东杨少春向奎陈国宁朱春艳魏晓晴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
吐鲁番-哈密盆地吉深1区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甜点”预测被引量:7
2014年
提出多相带匹配分析法预测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甜点",即以有利的沉积相带、构造相带、储集相带等控带因素为单因子,针对不同地区,综合考虑各单因子的影响程度,依据不同因子控带贡献大小,采用叠合匹配原则,根据匹配程度将"甜点"由好到差分成Ⅰ、Ⅱ、Ⅲ和Ⅳ类。通过分析吐鲁番-哈密盆地吉深1区中侏罗系西山窑组一段沉积、构造、储层等控带因素认为:研究区有利沉积相带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的辫状河道和河道叠置体微相;有利构造相带主要为南部斜坡带、中部凹陷局部微隆起及断裂发育储层改造区和北部长轴状大型背斜构造带;有利储集相带主要为孔隙度>3.2%、渗透率>0.1×10-3μm2的储层分布区。通过多相带匹配分析,预测研究区Ⅰ类"甜点"主要位于南部斜坡吉深1井西侧、吉1井附近、中部凹陷带的西侧狭长条带、北部构造带的吉3背斜中部、东深2井背斜西翼及之间的局部小构造。对比分析预测结果与录井及测井解释成果,符合度较高,该方法能够直观有效地预测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甜点",对于指导该类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杨少春赵晓东张喜周立业刘桓
关键词:致密砂岩气藏吐鲁番-哈密盆地
砂岩储层中碳酸盐胶结物定量识别及对含油性影响——以准噶尔盆地车北地区新近系沙湾组为例被引量:5
2015年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北部新近系沙湾组砂岩储层中发育碳酸盐胶结物,该胶结物含量直接影响储层的含油性。为了定量识别碳酸盐胶结物,本文以岩芯常规分析数据为基础,利用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微观薄片定量测量,弥补了岩芯常规分析数据的不足,发现车排子地区北部沙湾组砂岩中碳酸盐胶结物的含量(Y)与地层水中Ca^(2+)浓度(X)呈很好的正相关性(Y=0.0512·X^(0.7155)),相关系数达到0.93。利用地层水Ca^(2+)的浓度定量计算碳酸盐胶结物获得比较好的结果,解决了无实验分析井的碳酸盐胶结物含量求取的难题。对比分析碳酸盐胶结物数据和试油试采数据,发现碳酸盐胶结物含量≥20%的井基本不产油,碳酸盐胶结物含量<20%的井产油性较好,表明碳酸盐胶结物控制车排子地区北部新近系沙湾组砂岩储层的含油性。
温雅茹杨少春赵晓东向奎朱春艳
关键词:碳酸盐胶结物含油性
注水开发油田粘土矿物变化及其对剩余油形成影响被引量:12
2014年
以注水开发油田苏北盆地真武油田为例,通过X射线、扫描电镜、薄片观察等实验分析,探讨了粘土矿物在注水开发过程中的微观和宏观变化特征,分析了粘土颗粒在注水储层中运移方式,并估算了粘土矿物各组分机械渗流的颗粒大小。结果表明:随着开发程度的逐渐加深伊蒙混层的相对含量逐渐减少而高岭石却是相应增加,伊利石和绿泥石基本不变;粘土颗粒主要以机械渗流运移为主;制约粘土矿物的运移的主要条件为孔喉的宽度,估算的粘土矿物运移最小孔喉宽度为20μm。粘土矿物的转化导致储层孔隙结构的变化,表现为储层粗孔道更加通畅,细孔道更容易被堵塞,从而控制和影响着油田开发后期剩余油的形成。
赵晓东杨少春钟思瑛刘金华温雅茹兰志勤
关键词:粘土矿物高岭石剩余油注水开发
沉积认识下吐鲁番—哈密盆地吉深1地区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地层对比格架的建立被引量:2
2013年
根据岩芯观察结果,结合区域地质、钻井及测井资料分析表明吐鲁番—哈密盆地吉深1地区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地层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在沉积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多种地层对比方法,对勘探新区进行科学、合理的地层对比。结果表明:水西沟群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的平原和前缘亚相,各亚相体对应于"组"的级别地层单元;厘定三工河组和八道湾组的地层界限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与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的相变界面;以上、下两套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河漫沼泽微相稳定的煤层为区域对比标志层,准确控制目的层,并利用沉积旋回和岩性对比,进一步将各亚相体划分出相当于"段"的级别的地层单元。由此建立的沉积认识的地层对比格架,能够客观反映地层沉积的变化,为下一步地质研究打下基础。
赵晓东杨少春陈宁宁张喜陈国宁
关键词:水西沟群沉积相地层对比
辫状河心滩内部非均质性及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被引量:16
2015年
辫状河心滩是油气富集的重要储层之一,注水开发会影响并改变心滩内部剩余油分布形式,储层非均质性是影响心滩内部剩余油分布的关键地质因素。以江苏真武油田三垛组一段6砂组辫状河心滩为例,利用岩心观察、岩心分析和测井曲线资料,结合现代沉积考察,平面上将心滩分为滩头、滩尾、滩翼和滩中等4个部分,垂向上将心滩序列划分出垂向加积体、落淤层、侧向加积体、垂向加积面和侧向加积面等5种结构,认为"三体两面"为心滩垂向序列的典型内部结构,落淤层和侧积体是影响心滩内部存在较强非均质性的主要因素。其中,落淤层主要发育泥质、钙质和物性等3种类型,是心滩内部非均质性的主控因素;侧积体与围岩性质差异较大,侧积体的存在加剧心滩内部的非均质性。心滩内部非均质性控制着剩余油的分布,落淤层发育的滩尾、滩中和侧积体发育的滩翼剩余油较为富集,而注采井和落淤层的匹配程度对剩余油的分布也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建议注水井应该分布在心滩的滩头位置,而采油井应在心滩的滩尾、滩中和滩翼位置。
杨少春赵晓东钟思瑛刘金华魏晓晴李媛媛刘桓
关键词:真武油田心滩内部结构非均质性剩余油
准噶尔盆地南部四棵树河地区新近系龟壳状结构石膏脉的发现及成因被引量:2
2014年
原生的石膏脉通常呈层、片状分布,在准噶尔盆地南部四棵树河地区野外地质考察中发现有龟壳状结构的石膏脉晶体。通过对周边地区露头实测、探勘、取样及盆地腹部钻井取心资料分析,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龟壳状结构石膏脉形成的古环境背景、盆内沉积证据、龟裂成因和充填石膏成因进行系统研究。准噶尔盆地在三叠—新近纪为内陆浅水湖盆沉积,南部山前地区新近系沙湾组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和湖泊相,岩相古地理特征受湖平面升降及构造综合控制。研究区发育大量红层沉积,盆地岩石的"先成岩、后胶结"为龟壳状结构石膏脉形成提供了必要条件。综合认为,龟壳状结构石膏脉的形成可能是经"两期盐湖、四个阶段"的作用而成,主要分为一期盐湖作用的原始状态阶段和龟裂状态阶段、二期盐湖作用的龟裂注溶盐水状态和龟裂充填石膏状态。龟壳状结构石膏脉的发现可推测盆地腹部存在天然储层裂缝改造区,为预测有利区带提供地质依据,并对中国西北地区新近纪干旱沉积环境指示具一定参考意义。
赵晓东杨少春向奎刘金华张世奇魏晓晴
关键词:新近系
新疆乌苏地区新近系石膏脉特征及形成过程
2014年
基于野外地质调查及采集样品的微观分析,文中详细研究了新疆乌苏地区新近系发育的石膏脉特征,并从古沉积环境、成岩作用、风化作用和溶盐水注入期次等方面分析了石膏脉的形成过程。该区石膏脉发育形态特殊,主要是由两横两纵4条线状主控石膏脉派生出的各种产状石膏脉组成,呈龟壳状。通过分析认为该石膏脉的形成过程共经历过4个阶段,炎热的古沉积环境为沉积大量的石膏矿物奠定了基础,先成岩后胶结的成岩作用为石膏脉形成提供了必要条件,加上强烈的风化作用和多期地表溶盐水注入和析出,形成了现今的龟壳状结构石膏脉。该套石膏脉的存在为推测盆地中心可能存在天然储层裂缝改造区提供线索,并对西北地区新近纪干旱沉积环境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杨少春赵晓东刘桓向奎
关键词:新近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