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厚度为369cm的台错TT-1剖面中,共采取连续样品156个,单样平均厚度仅为2.36cm,使之成为一个理想的进行高分辨率研究的对象。通过对样品的硅藻研究,以及全部样品的孢粉和介形虫化石分析鉴定,本项研究取得了多项创新研究成果。①结合铀系不平衡法获得的准确可靠定年数据,本文重建了西藏台错古湖区自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古气候、古环境演变。从万年尺度上,台错在>32.60~26.15ka BP间的6.45ka间长期处在潮湿、湿润的环境之中;在26.15~4.50ka BP的21.65ka间,气候则以偏干和寒冷为大背景;在4.50ka BP,沉积记录终断,表明湖泊干枯消失。从百年-千年尺度上,厘定出台错自22.70ka BP以来,经历了明显的寒冷气候事件8起,湿润气候事件3起,以及气候颤动事件2起,从而更加详尽地描述了台错在18.2ka中经历的19个古环境、古环境演变阶段。②首次发现了两种硅藻的新化石种--西藏胸隔藻属新种Mastogloiatibetica Li et Wei和西藏桥弯藻属新种Cymbellataicuonensis Li et Zheng。③首次在西藏境内大量发现了Cyprideis torosa(结节正星介)和C.littoralis(滨海正星介)。本文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及青藏高原的古气候、古环境研究,提供了来自高原内部的全新精细记录和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