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1392)

作品数:14 被引量:55H指数:5
相关作者:叶建仁金钢吴小芹蒋萍黄任娥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林业大学黄山学院国家林业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9篇松材
  • 9篇松材线虫
  • 9篇线虫
  • 4篇拟松材线虫
  • 3篇松枯梢病
  • 3篇细胞
  • 3篇枯梢
  • 3篇枯梢病
  • 3篇黑松
  • 2篇致病力
  • 2篇水势
  • 2篇松材线虫病
  • 2篇松树
  • 2篇侵染
  • 2篇拮抗细菌
  • 2篇姊妹
  • 2篇细胞程序性死...
  • 2篇线虫侵染
  • 2篇病理学变化
  • 2篇程序性死亡

机构

  • 14篇南京林业大学
  • 2篇黄山学院
  • 1篇新疆农业大学
  • 1篇国家林业局

作者

  • 14篇叶建仁
  • 4篇金钢
  • 3篇蒋萍
  • 3篇黄任娥
  • 3篇吴小芹
  • 2篇苏胜荣
  • 1篇潘宏阳
  • 1篇盛江梅
  • 1篇谈家金
  • 1篇陈玉惠
  • 1篇厉艳
  • 1篇李玉琴

传媒

  • 8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林业科学
  • 1篇动物分类学报
  • 1篇植物病理学报
  • 1篇福建林业科技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新疆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09
  • 6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松幼苗和幼树离体枝对松材线虫侵染的反应被引量:3
2005年
研究松树幼苗和幼树离体枝对松材线虫侵染的反应,表明组织褐变、失水萎蔫为病害外部症状表现标志;2月龄苗对线虫侵染的反应快速敏感,组织细胞褐变坏死反应明显.而茎已完全木质化的1年生松幼苗和4~5年生幼树离体枝感染松材线虫后,外部症状表现为发病叶褪绿、变红褐色或褐色且萎蔫,症状首先出现在叶基部,很快向叶尖扩展,至整个针叶枯萎死亡.叶部症状的出现标志病害进入发展晚期,寄主已接近完全死亡,茎内失水和细胞褐变坏死已广泛发生.组织细胞褐变坏死反应则直接与线虫的迁移扩散、分布和数量有关.肉眼可见的皮层和髓的褐变通常发生在线虫出现之后,其褐变程度与线虫的数量呈正相关.
陈玉惠叶建仁魏初奖
关键词:松材线虫
松树两种病原菌拮抗微生物的筛选被引量:6
2007年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健康的和感染松枯梢病的松树针叶上分离了叶栖微生物1 862株。选取有代表性的菌株通过室内平皿对峙培养,初步筛选出对松枯梢病菌和松赤枯病菌具有较好生防潜力的菌株12株。其中,拮抗细菌菌株6株、酵母菌3株、丝状真菌木霉(Trichoderma sp.)3株,拮抗效果由强到弱依次为细菌、木霉、酵母菌,细菌无菌滤液的拮抗效果明显好于菌体本身。拮抗菌的筛选以相对抑菌效果为准,同时应考虑被抑制率和菌种本身具有的致病性。
蒋萍吴小芹叶建仁盛江梅
关键词:松枯梢病松赤枯病拮抗微生物
抗性黑松接种松材线虫后的组织病理学变化被引量:4
2008年
用松材线虫接种1年生抗病和感病黑松苗,比较线虫侵染后引起寄主细胞和组织的变化。结果表明:接种后相同时间的茎段上抗病黑松细胞的病变及破坏程度要比感病松苗轻。感病黑松苗皮层树脂道及其周围薄壁细胞较早出现可见的病理变化,木质部最外层病变也明显。抗病黑松首先在皮层薄壁细胞出现可见的病理变化,然后发生变性和死亡的是树脂道及其周围薄壁细胞,而木质部最外层完好。可见,松材线虫诱导寄主组织病理学变化与松苗抗性相关。
苏胜荣李玉琴叶建仁
关键词:组织病理学接种
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PCD)分析测试方法的发展被引量:2
2006年
对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PCD)的分析测试方法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包括细胞形态学观察法、反映细胞膜完整性的方法和反映DNA片段化的方法。并对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分析测试方法的发展趋势作了讨论。
金钢叶建仁
关键词: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凋亡
松材线虫病早期寄主薄壁细胞的死亡方式被引量:8
2008年
研究黑松苗接种松材线虫后,被侵染早期寄主薄壁细胞死亡的过程和方式。应用荧光显微技术观察到,接种后松苗皮层薄壁细胞陆续发生程序性死亡,表现为核染色质浓缩并在核膜下"半膜状"呈新月形凝集以及核变形、降解、不规则碎裂直至解体等细胞凋亡的典型特征,这与自然干枯萎蔫的松苗细胞坏死有显著差异。产生细胞凋亡现象不仅发生在接种点附近,而且还出现在线虫未到达的远离接种点部位,细胞凋亡数量和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线虫在松苗体内不断扩散分布而逐步增加。在松材线虫致使松树萎焉的过程中寄主细胞发生了程序性死亡,并提供了寄主松树感染线虫后发生细胞程序性死亡的有关细胞学证据。在植物组织上应用碘化丙锭荧光染色法研究植物细胞的程序性死亡,该技术可以作为今后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研究的重要方法。
厉艳叶建仁
关键词:松材线虫病细胞程序性死亡
两对姊妹线虫成虫生殖系细胞学特征研究(英文)
2008年
采用DAPI-荧光染色法研究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李氏长尾线虫和吴氏长尾线虫等两对形态相似的姊妹线虫的成虫生殖系细胞学特征,描述并且比较了两对姊妹线虫之间以及姊妹线虫对之间的成虫生殖系细胞排列方式和贯穿于生殖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变化行为,同时也图示了这4种线虫的成虫生殖系细胞核形态图和染色体形态图。研究表明,利用线虫成虫生殖系细胞学特征来探讨线虫种类之间甚至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将可能便于人们更好地界定线虫"种"的范围及解释线虫进化和系统发育过程;研究还表明,经DAPI-荧光染色的生殖系细胞排列模式可能可以作为一种较好的线虫分类特征。此外,本研究的4种线虫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12。
黄任娥叶建仁吴小芹
关键词: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核形态生殖细胞
马尾松叶面拮抗细菌NA的分子鉴定被引量:4
2008年
从松树叶面分离到1批拮抗细菌,经过室内外活体接种防病试验,最终筛选出1株对松枯梢病表现出良好防病潜能的生防菌株NA。常规鉴定和Biolog鉴定结果表明其为枯草芽孢杆菌种(Bacillus subtilis)。克隆了NA的16 S rDNA,通过测定和比较16 S rDNA的部分序列,对NA进行了分子鉴定,进一步验证了种的鉴定结果的正确性。
蒋萍叶建仁
关键词:松枯梢病生防细菌RRNA
不同致病力线虫接种黑松后寄主体内组织病理学变化被引量:11
2007年
分别用强、弱致病力松材线虫和无致病力拟松材线虫接种2年生黑松苗,发现不同致病力线虫在黑松苗体内的迁移特性不同,导致黑松苗产生的组织病理学变化也有差异。强致病力松材线虫扩散主要通过轴向树脂道在树体内上下扩散,通过径向树脂道在树体内向外扩散,并以此成为逾越形成层的通道,由于松属植物树脂道是遍布整个树体的一个"管网系统",所以线虫扩散速度快;弱致病力松材线虫扩散主要在皮层中,扩散速度慢,致病速度慢;无致病力拟松材线虫主要分布在皮层中,仅仅在少数皮层树脂道中发现线虫,而其对韧皮部、维管形成层细胞、木质部的射线细胞和树脂道周围的薄壁细胞未造成影响,也不能大量繁殖,因而对黑松不致病。无论是强致病力松材线虫还是弱致病力松材线虫接种后均未观察到线虫直接侵入松树形成层细胞,形成层细胞的死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与线虫未到达的树脂道上皮细胞等薄壁细胞的死亡方式类似。
金钢叶建仁
关键词: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黑松致病力形成层树脂道
松材线虫在抗性黑松体内移动及寄主水势变化被引量:4
2007年
以接种松材线虫的1年生抗性黑松苗为实验材料,用感病黑松苗作对照来研究松材线虫在抗性黑松体内的移动及寄主水势变化。结果表明:接种初期,松材线虫在树体内的数量少,移动速度慢;在抗病黑松体内,线虫主要向下移动,且虫体数量明显少于在感病黑松体内的数量;在感病黑松体内线虫自接种点向上、下移动,且向下移动的速度和虫体数量明显大于向上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线虫开始繁殖,扩散能力增强。水势测定结果显示,感、抗病黑松水势变化总趋势是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
苏胜荣叶建仁
关键词:松材线虫水势
感染松材线虫病松树滑刃目线虫调查被引量:9
2008年
本研究首次在全国范围内调查感染松材线虫病松树体内滑刃目线虫的种群组成,包括种类记述和数量组成分析。结果表明:在300份样品中共分离得到10种滑刃目线虫,隶属于3科、4属,其中有2个国内新记录种;它们是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霍夫曼尼伞滑刃线虫、薄荷滑刃线虫、大核滑刃线虫、小麦长尾线虫(国内新记录种)、爱尔密那长尾线虫(国内新记录种)、李氏长尾线虫、吴氏长尾线虫和外滑刃科线虫一种;描述并且图示比较它们的形态特征。种群数量组成分析表明:松材线虫在感病松树体内占据绝对的优势,削弱了松树线虫群落组成的多样性,即线虫群落结构趋向单一化。研究还表明,利用长尾属线虫的捕食习性来控制中国松材线虫病的流行与危害值得进一步探索与研究。
黄任娥叶建仁潘宏阳吴小芹谈家金
关键词:松树松材线虫种群结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