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无)

作品数:18 被引量:270H指数:8
相关作者:庞雄奇席伟军罗群王学忠董臣强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2篇盆地
  • 7篇准噶尔盆地
  • 6篇油气
  • 6篇成藏
  • 5篇勘探
  • 4篇油田
  • 4篇储层
  • 3篇塔里木盆地
  • 3篇凹陷
  • 2篇低渗
  • 2篇低渗透
  • 2篇低渗透储层
  • 2篇油气成藏
  • 2篇石炭
  • 2篇石炭系
  • 2篇成藏模式
  • 2篇成岩作用
  • 2篇春晖
  • 1篇地层
  • 1篇地层倾角

机构

  • 7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天然...
  • 3篇中国石化胜利...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
  • 1篇长江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化
  • 1篇中国石油吐哈...
  • 1篇盎亿泰地质微...

作者

  • 4篇庞雄奇
  • 3篇席伟军
  • 2篇王学忠
  • 2篇董臣强
  • 2篇罗群
  • 1篇姜振学
  • 1篇孙龙德
  • 1篇孟庆洋
  • 1篇杨海军
  • 1篇鲜本忠
  • 1篇梅博文
  • 1篇张有瑜
  • 1篇鲍志东
  • 1篇张艳萍
  • 1篇肖中尧
  • 1篇柳波
  • 1篇林壬子
  • 1篇黄志龙
  • 1篇刘传虎
  • 1篇张江华

传媒

  • 4篇石油学报
  • 2篇石油勘探与开...
  • 2篇断块油气田
  • 2篇沉积与特提斯...
  • 1篇沉积学报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新疆地质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延安大学学报...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复杂油气藏
  • 1篇非常规油气

年份

  • 1篇2015
  • 6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西部叠合盆地油气多期成藏模式及勘探有效性被引量:8
2012年
我国西部叠合盆地油气资源丰富,随着勘探难度逐年增加,如何准确定位有利成藏区带对增加勘探成功率至关重要。通过对比叠合盆地主要大中型油气田发现,叠合盆地大都为多期成藏,且晚期成藏有利于油气规模化保存。在大量总结叠合盆地多个油气成藏过程、特点和模式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带的构造演化特点,按照叠合盆地构造变动模式划分,将西部叠合盆地油气多期成藏模式划分为5种,分别是油气连续充注型、早期强烈改造型、中期强烈改造型、晚期强烈改造型和多期充注改造交替型。在晚期成藏有利于油气勘探的前提下,分析认为具有油气连续充注型油气成藏的区域和周边地区由于构造变动轻微,破坏幅度最小,因此油气藏类型较多,规模化可能性最大,最具油气勘探有效性,而多期充注改造交替型成藏模式在构造变动频繁剧烈的影响下,使得油气藏破坏量较大,保存下来的可能性很小,因此也最不具备勘探有效性,此类地区应该尽可能规避。
康德江姜丽娜张金友
关键词:叠合盆地晚期成藏
断裂控烃理论的概念、原理、模式与意义被引量:62
2010年
在论述中国陆相盆地大地构造背景、断裂活动基本特征及其与成盆成烃成藏关系基础上,系统介绍了断裂控烃理论提出的背景及断裂控烃理论的基本概念、原理、主要内容、科学依据和基于断裂控烃理论的勘探思路,并指出断裂控烃理论与其他断裂控油观点认识的不同之处,最后指出了断裂控烃理论的意义。研究表明,三面受挤、陆相为主、东张西压、断裂发育、运动频繁的地质构造背景决定了断裂是控制中国含油气盆地各种地质作用和油气生、运、聚、散、分布的根本因素。基于断裂控烃理论的勘探思路是以断裂(尤其是深大断裂)为主要控制因素和基本线索,寻找控源断裂、控圈断裂、油源断裂及遮挡断裂等控烃断裂,分析断控圈闭和与断裂相关圈闭的油气运聚成藏条件,进行含油气性评价,以确定有利的勘探目标。
罗群
关键词:油气成藏
大民屯凹陷构造油气藏有利分布区定量预测被引量:5
2012年
分析大民屯凹陷构造类油气藏地质特征、分布统计规律,发现:区域盖层(C)、沉积相(D)、古隆起(M)和烃源灶(S)是控制大民屯凹陷构造类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的4个功能要素。据此,提出了功能要素(T-CDMS)组合控油气分布模式,以及构造类油气藏有利分布区带的预测方法。4个功能要素,纵向上的有序组合控制构造油气藏的成藏层位,平面上的叠加复合决定构造油气藏的分布范围,地史过程中联合决定油气成藏的时间。通过各个功能要素的单因素控油气作用及定量表征方法的分析,得到单因素控藏概率,经加权平均,得到综合控藏概率指数(I),根据该指数的大小可预测构造油气藏分布有利区。应用功能要素组合控油气分布模式,预测了大民屯凹陷古近系Es33,Es34和Es4构造油气藏最有利分布区12个,结果证明了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李建华宋兵耿辉庞雄奇
关键词:构造油气藏大民屯凹陷
和什托洛盖盆地低熟煤系烃源岩生烃潜力及勘探前景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和什托洛盖盆地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部,是大型逆冲褶皱带的一个中新生代盆地。目前,该盆地内共完钻3口井,勘探程度较低,通过钻探和野外露头发现该区发育多套烃源岩,油气成藏条件复杂。应用油气地球化学方法和石油地质理论对盆地各套烃源岩开展评价,同时对盆地内沉积、构造、储盖组合及保存条件开展综合分析,取得的认识为: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是一套优质烃源岩,分布广,厚度较大;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生烃潜力较好;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Ⅲ型与Ⅱ:型;有机质成熟度进入生烃门限,能够形成煤成低熟油及煤成气,具备较好的生烃条件。盆地发育多套储盖组合、不同类型的圈闭和复合输导体系,哈山推覆体下部二叠系烃源岩生成的油气能向盆地运移,具备油气运移、聚集、保存和成藏的有利条件,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席伟军
关键词:烃源岩评价成藏油气勘探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北部山前带构造样式与油气成藏被引量:22
2011年
台北凹陷北部山前带是吐哈盆地重要的富油气构造带之一。基于地震剖面解释和已发现油气藏的解剖工作,将山前带地质结构划分为6种构造样式:逆冲叠瓦构造、叠瓦扇构造、对冲构造、冲起构造、前冲构造及双重构造。对构造样式平面展布规律的研究发现,本区受3级不同规模的构造转换带控制,形成了纵向分带、横向分区的构造格局,按照构造变形机制可将冲断-褶皱带划分为逆冲推覆带、断阶带和冲断前缘带。变形带前缘是山前带最为有利的油气富集区,具变形带前缘冲起构造成藏模式和变形带前缘叠瓦扇构造成藏模式2种成藏模式;变形带后缘的对冲构造保存条件好,下盘是潜在的烃源灶发育区,且断层倾角陡、砂体连通性好,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有利构造带。
柳波黄志龙涂小仙张进学牟克勋
关键词:构造样式构造转换带成藏模式
莫西庄油田低渗透储层特征与成因被引量:3
2014年
综合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图像分析、扫描电镜观察、压汞与岩石物性测试等多种技术方法,对准噶尔盆地莫西庄油田侏罗系三工河组低渗透储层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储层物性总体较差,储集空间以原生粒间孔隙和次生溶蚀孔隙组合为主,孔隙结构类型属中孔—细喉道型;沉积因素对低渗透储层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压实作用强是低渗透储层形成的主要因素;胶结作用损失的原生孔隙度一般小于5%,对储层低渗成因起有限的强化作用;溶蚀作用对储层没能发挥明显的改造作用,是低渗储层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张江华刘传虎朱桂林董臣强周晋科
关键词:低渗透储层成岩作用准噶尔盆地
海南福山凹陷顺向和反向断裂控藏机理及油气聚集模式被引量:47
2008年
对于不同产状的断裂,其油气成藏控制机理与结果的差异很大。福山凹陷主体地区发育深层反向和浅层顺向两大断裂系统。前者形成时间早,活动性差,断距大小适合,有利于形成多种圈闭和对油气的遮挡成藏,控制了福山凹陷绝大多数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后者形成时间晚,长期多期活动,断层遮挡油柱高度小,不利于油气的聚集和保存。深层反向断裂控制的油气藏位于断裂下盘,浅层顺向断裂控制的油气藏位于断裂上盘,油气主要富集在深层反向断裂控制的下盘圈闭中。
罗群庞雄奇
关键词:福山凹陷断层圈闭油气聚集
塔里木盆地哈6井石炭系、志留系砂岩自生伊利石K-Ar、Ar-Ar测年与成藏年代被引量:10
2012年
利用自生伊利石K-Ar、Ar-Ar测年技术对塔里木盆地哈6井石炭系、志留系砂岩油气藏的成藏年代进行测定与研究。哈6井石炭系角砾岩段自生伊利石K-Ar年龄为86Ma,相当于晚白垩世,表明为燕山晚期成藏;志留系沥青砂岩自生伊利石K-Ar年龄为125Ma,相当于早白垩世晚期,表明为燕山中晚期成藏。石炭系、志留系砂岩是塔里木盆地的重要储层,广泛分布于塔中隆起、北部坳陷和塔北隆起,已知的自生伊利石年龄范围分别是:石炭系东河砂岩为231~285Ma,志留系沥青砂岩为204~383Ma。与塔里木盆地其他地区相比,本次研究的哈6井石炭系、志留系砂岩的自生伊利石年龄明显偏小,表明哈6井石炭系、志留系油气藏的成藏期明显偏晚,对其勘探意义应该开展深入研究。哈6井石炭系、志留系砂岩自生伊利石的Ar-Ar年龄分别为148~159Ma和189~195Ma,与其K-Ar年龄相比明显偏老,可能不具有明确的地质意义,更不能反映油气注入事件和代表成藏期,快中子照射过程中的39 Ar反冲丢失是其主要原因。
张有瑜罗修泉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自生伊利石成藏年代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构造变换带及其对中生界沉积的控制被引量:16
2009年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前陆冲断带可以划分为西南部的红车断裂带,中部的克百断裂带和东北部的乌夏断裂带,在相邻断裂带之间发育两个具有调节断裂带间位移和应变传递作用的变换带。变换带对研究区中生界沉积的控制体现在:与断裂带主体比较而言,变换带部位发育的沉积类型更加丰富;砂岩粒度较粗,单层厚度较大,横向上分布稳定,推进距离远,砂体往往沿着传递斜坡、变换断层走向富集,可以形成规模巨大的优质储集层。
祁利祺鲍志东鲜本忠黄政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构造变换带中生界
烃类微渗漏与宏渗漏的识别及镇巴长岭—龙王沟地区勘探实践被引量:17
2009年
烃类微渗漏与宏渗漏的识别可提高化探异常解释的正确性,对识别标志研究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表明微生物、罐顶气、酸解烃、土壤气对2类渗漏有不同响应。宏渗漏多具有微生物及烃检测异常指标呈线状分布、烃浓度高、C6+多、烷烃/烯烃值高的特征;而微渗漏多具有微生物异常指标呈散乱分布、烃浓度低、几乎无C6+、烷烃/烯烃值低的特征。对四川盆地南大巴山冲断褶皱带内的镇巴区块长岭—龙王沟地区展开研究,表明龙王沟异常带具有土壤丁烷氧化菌及酸解烃C1—C4异常点线状分布、C1—C4浓度高(>1 000×10-6)、乙烷/乙烯值高(>10)的特征,为宏渗漏,与下伏油气藏可能不垂直对应;长岭复向斜异常带具有土壤丁烷氧化菌异常点散乱分布、C1—C4浓度低(<100×10-6)、乙烷/乙烯值低(<5)的特征,为微渗漏,与下伏油气藏垂直对应。
张春林庞雄奇梅海梅博文林壬子张艳萍
关键词:轻烃微渗漏酸解烃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