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计划项目(20110602)

作品数:2 被引量:24H指数:2
相关作者:刘强李敏刘晨朱耿平赵燕妮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计划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地理分布
  • 1篇嗅觉
  • 1篇日本双棘长蠹
  • 1篇双棘长蠹
  • 1篇啮小蜂
  • 1篇潜在地理分布
  • 1篇子机
  • 1篇进化分析
  • 1篇基因
  • 1篇分子
  • 1篇分子机制
  • 1篇CDNA序列
  • 1篇GARP
  • 1篇MAXENT

机构

  • 2篇天津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李敏
  • 2篇刘强
  • 1篇朱耿平
  • 1篇刘晨
  • 1篇赵燕妮

传媒

  • 1篇昆虫学报
  • 1篇应用昆虫学报

年份

  • 2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基于Maxent和GARP模型的日本双棘长蠹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分析被引量:21
2014年
【目的】日本双棘长蠹Sinoxylon japonicum是一种重要的林木蛀干害虫。该虫自1981年首次报道于云南昆明以来,先后在中国的10多个省市被发现。近年来该害虫在北京、天津和河北等地对国槐Sophora japonica的危害日趋严重。【方法】在本研究中,作者按时间顺序梳理了日本双棘长蠹在中国的分布记录,根据日本双棘长蠹已有分布记录及其主要寄主植物国槐在我国的种植区域采用了Maxent和GARP两种生态位模型对日本双棘长蠹的潜在地理分布进行分析。【结果】日本双棘长蠹在中国南方地区呈零星分布,而在中国北方地区较为集中。分布记录的报道时间呈现出由南向北和自东向西的局势,推测这种分布格局是由于其寄主植物所导致的:中国北方地区危害严重可能与国槐在中国北方的集中种植有关,寄主树苗在不同地区间的调运是其种群扩散主要原因。基于生态位模拟的结果显示日本双棘长蠹在中国具有较大的适宜生态空间,潜在地理分布范围较广,从北到南其适生区主要有:辽宁西部、北京、天津、宁夏、河北、山西南部、山东、陕西、江苏、安徽、湖北、重庆、浙江、江西、湖南以及四川和贵州西北部。【结论】这些地区间的树苗转运需要做好检验检疫工作,以防止日本双棘长蠹的扩散。
朱耿平刘晨李敏刘强
关键词:日本双棘长蠹MAXENTGARP
周氏啮小蜂非典型气味受体基因的cDNA序列及进化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对重大林业害虫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的重要寄生性天敌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 Yang(膜翅目:姬小蜂科)一个Or83b直同源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CcOr1进行多角度的进化分析,为研究周氏啮小蜂嗅觉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转录组测序的方法鉴定CcOr1基因全长,并对该基因进行序列及进化分析。【结果】该基因长度为1 428 bp,编码475个氨基酸;蛋白二级结构预测具脊椎动物G蛋白典型的七跨膜结构域。【结论】该基因较为保守,主要接受负选择压力。作为寄主广泛的寄生蜂,周氏啮小蜂与寄主单一的类群相比,其同义突变率较低,密码子偏好性较高。
赵燕妮刘强李敏
关键词:进化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