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科技攻关计划(04NG020-013)
- 作品数:2 被引量:18H指数:2
- 相关作者:任万军杨文钰刘代银樊高琼伍菊仙更多>>
- 相关机构: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四川农业大学甘孜州农科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免耕高留茬抛秧稻的产量及若干生理特性研究被引量:15
- 2008年
- 通过与常耕插秧和抛秧的比较,分析了免耕高留茬抛秧分蘖消长、根系生长、籽粒灌浆和产量特性;同时研究了不同育秧方式和秧龄对免耕高留茬抛秧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高留茬抛秧分蘖缓慢,有效穗数较少。抽穗前植株发根力较低,但抽穗后10d植株发根力高于其他种植方式,抽穗后30d根系伤流强度显著高于常耕插秧和抛秧,后期植株衰老延缓。强势粒灌浆过程差异较小,但免耕高留茬抛秧延长了弱势粒灌浆时间,增加了弱势粒重,提高了单穗颖花数、籽粒充实率和千粒重。产量与其他处理差异不显著。在免耕与前作秸秆高留茬还田条件下,旱育带泥抛栽根多活力高,促进了水稻分蘖早生快发,比塑盘育秧抛栽极显著增产;3个抛栽秧龄中,以秧龄40d处理产量最高。
- 任万军刘代银伍菊仙杨文钰樊高琼
- 关键词:免耕抛秧秸秆还田
- 免耕留茬抛秧栽培模式对水稻生育后期叶片衰老特性的影响被引量:4
- 2009年
- 以穗型差异较大的3个杂交稻组合富优I号、D优527、冈优881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栽培方式下水稻生育中后期叶片的衰老特性及机制。结果表明,免耕留茬抛秧提高了水稻抽穗后叶片的SPAD值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了叶片的POD(过氧化物酶)活性,提高了生育后期(抽穗21d后)叶片的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和CAT(过氧化氢酶)活性,3种酶协同作用,降低了活性氧自由基产生速率和MDA(丙二醛)含量,从而延缓了植株衰老。
- 肖启银任万军杨文钰卢庭启刘代银
- 关键词:水稻衰老免耕抛秧栽培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