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1025025)

作品数:16 被引量:225H指数:10
相关作者:陈亚宁李卫红付爱红郝兴明陈亚鹏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生物学
  • 8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8篇干旱
  • 6篇干旱区
  • 5篇水势
  • 5篇土壤
  • 5篇极端干旱区
  • 4篇水分
  • 4篇荒漠
  • 3篇柽柳
  • 3篇木质部
  • 3篇荒漠河岸林
  • 3篇河岸林
  • 3篇黑河下游
  • 2篇植物
  • 2篇塔里木河
  • 2篇土壤含水率
  • 2篇土壤凝结水
  • 2篇下垫面
  • 2篇胁迫
  • 2篇含水率
  • 2篇旱胁迫

机构

  • 14篇中国科学院新...
  • 5篇新疆农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黑龙江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黑龙江东方学...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13篇陈亚宁
  • 12篇李卫红
  • 6篇付爱红
  • 5篇郝兴明
  • 3篇陈亚鹏
  • 2篇曹志超
  • 2篇徐茜
  • 2篇杨玉海
  • 2篇马建新
  • 2篇周洪华
  • 2篇李宝富
  • 2篇郭斌
  • 1篇马虹
  • 1篇刘树宝
  • 1篇蔡柏岩
  • 1篇吕东英
  • 1篇朱成刚
  • 1篇木巴热克·阿...
  • 1篇接伟光
  • 1篇苏芮

传媒

  • 3篇中国沙漠
  • 2篇干旱区地理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草业学报
  • 1篇新疆环境保护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Scienc...
  • 1篇植物学报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4
  • 1篇2013
  • 8篇2012
  • 2篇201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Water use strategies of the desert riparian forest plant community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Heihe River Basin, China被引量:11
2014年
The object of this paper is the different plant communities in the Ejina desert riparian forest. Groundwater depth, soil moisture, plant water potential, relative leaf moisture content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was monitored, and the response of soil moisture and plant ecology to the groundwater depth and the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the different plant communities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1) Along with the groundwater depth increasing, predawn and midday water potential of the plants, with the exception of Reaumuria soongorica, did not decrease significantly, indicating that when the groundwater depth is less than 3 m, the plant communities in the range of 4 km from the river way did not suffer or slightly suffer from water stress;(2) The distribution of higher soil moisture content within 0–3 m soil layer is suitable with the plants’ root system, as indicated in the communities of coexisting overripe Populus euphratica or Taramrix chinensis, both of which can release excessive water into soil for shallow rooted shrubs or herbaceous plants when there is water shortage;(3) R. soongorica can absorb deep soil moisture through deep roots for their own survival;(4) The community consisting of Sophora alopecuroides, Karelinia caspica, T. chinensis, and overripe P. euphratica has the best species combination for restoring the damaged eco-environment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Heihe River;(5) The order of plants’ relative leaf water contents is K. caspica > S. alopecuroides > young P. euphratica > overripe P. euphratica > mature P. euphratica = T. chinensis coexisting with other species > single R. soongorica > single T. chinensis and the order of WUE is single T. chinensis > single R. soongorica > T. chinensis living in symbiosis with other species > S. alopecuroides = young P. euphratica > mature P. euphratica > overripe P. euphratica > K. caspica. Therefore, with ample soil moisture, the plant community helps rapid growth
FU AiHongCHEN YaNingLI WeiHong
极端干旱区不同下垫面土壤凝结水试验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为了探讨极端干旱区植被生长季的土壤凝结水特征,采用微渗计和中子仪,于2010年6-7月对塔里木河下游地区胡杨林、柽柳丛和裸地3种典型下垫面密封和不密封处理的土壤凝结水的变化特征、形成时间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微渗计和中子仪观测结果均显示观测期间裸地产生的土壤凝结水总量最大,其次为柽柳丛,而胡杨林形成的土壤凝结水总量最小。观测期间研究区凝结现象从21:00-22:00左右开始,02:00-03:00左右达到第一个峰值前,随着近地表气温和地温的降低,土壤凝结水量呈增加的趋势。不密封处理产生的土壤凝结水量显著大于密封处理的(t<0.01)。柽柳丛土壤日均凝结水量最大,其次为裸地,胡杨林最小。方差分析显示,不同下垫面类型土壤的日均凝结水量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3种下垫面土壤凝结水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呈双峰曲线。凝结过程一般从22:00左右持续到次日09:00左右。土壤凝结水量主要受气温、大气相对湿度、表层地温、风速以及下垫面等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以为生态退化区的植被恢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郭斌李卫红郝兴明李宝富曹志超
关键词:干旱区中子仪塔里木河
黑河下游荒漠河岸林植物水分传输观测试验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荒漠河岸林是长期适应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环境的产物,具有独特的水分利用和生存策略.对黑河下游胡杨、柽柳等主要荒漠河岸林植物液流、水势、木质部导水率、根系水分再分配以及植物水分来源等的测试分析表明,在降水稀少、蒸发强烈的黑河下游,胡杨、柽柳主要利用的是深层土壤水和地下水,其中成熟胡杨主要吸收地下175~325 cm处土壤水和地下水供其蒸腾和生存所需;胡杨根系水力提升过程主要发生在10~70 cm土层,蒸散导致的土壤耗水量中有10%来自根系提升的水量;植物根和枝条木质部的初始导水率(Ks0)和最大导水率(Ks,max)相对较高,其中柽柳木质部的潜在导水能力比胡杨强;胡杨、柽柳液流速度呈单峰型,在午后达到峰值,黎明前水势无显著变化,反映未受到严重水分胁迫;黑河下游河道附近的地下水埋深大多在4m以内,基本可以满足荒漠河岸林植物的生长发育,黑河下游荒漠河岸林生态系统处于稳定和发展状态.
陈亚宁李卫红周洪华陈亚鹏郝兴明付爱红马建新
关键词:荒漠河岸林水分传输水力提升内陆河
极端干旱环境下的胡杨木质部水力特征被引量:17
2012年
胡杨作为我国西北干旱区重要的乔木树种,研究其木质部水力特征对了解此树种适应极端干旱环境的生物学背景具有重要意义。以塔里木河下游的胡杨成株和2年生胡杨幼株为研究材料,对其木质部最大导水能力(ks(max))和自然栓塞程度(PLC)等木质部水力特征及其水力特征有关的木质部导管(或管饱)数量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成株胡杨多年生枝条和侧根(2≤d<5 mm)木质部自然栓塞程度均较高,PLC均值高于50%,其中多年生枝条栓塞程度具有一定的日变化规律,6:30—7:30的PLC均值(58%)小于14:00—15:00的(67%);河道边上成株胡杨侧根的均ks(max)和PLC均值都小于距河道200 m处的。随着土壤干旱程度的加剧,幼株胡杨侧根的PLC均值随之增加,而叶片气孔导度随之降低,土壤含水率与侧根PLC均值,叶片气孔导度之间分别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R=-0.9、R=-0.811)。在统一直径范围内(2≤d<5 mm),成株胡杨侧根均导管直径(dmean)和水力直径(d95%、dh)均大于胡杨幼株,而导管密度胡杨幼株高于成株胡杨;胡杨侧根木质部ks(max)与均导管直径、水力直径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R>0.9)。
木巴热克·阿尤普陈亚宁郝兴明李卫红苏芮
关键词:侧根
荒漠河岸林植物木质部导水与栓塞特征及其对干旱胁迫的响应被引量:31
2012年
以同处于干旱区的塔里木河下游(铁干里克)和黑河下游(乌兰图格)断面为研究区,比较了荒漠河岸林主要建群种胡杨(Populus euphratica)、柽柳(Tamarix spp.)、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和花花柴(Karelinia caspia)在长期遭受不同干旱胁迫下的根、枝条木质部导水力和栓塞化程度的变化特征,并分析了木质部导水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及适应策略。结果表明:1)黑河下游荒漠河岸林植物的导水能力显著高于塔里木河下游,其中柽柳、胡杨、疏叶骆驼刺和花花柴根木质部的初始比导率(Ks0)分别高11.97、6.74、7.10和3.73倍,枝条的Ks0分别高9.48、3.65、2.07和1.88倍,地下水埋深导致的干旱胁迫程度不同是诱发荒漠植物导水能力差异的根本原因;2)柽柳耐干旱能力最强,适应范围较宽,而花花柴、疏叶骆驼刺的耐旱性相对较弱,适生范围较窄,这可能与植物的根系分布有关;3)干旱胁迫较轻时,枝条木质部是荒漠河岸林植物水分传输的主要阻力部位,干旱胁迫严重时,根木质部是限制植株水流的最大阻碍部位;4)荒漠河岸林植物主要通过调节枝条木质部的水流阻力来适应干旱胁迫,且其适应策略与干旱胁迫程度有关,干旱胁迫轻时,植物通过限制枝条木质部水流来协调整株植物的均匀生长;干旱胁迫严重时,植物通过牺牲劣势枝条、增强优势枝条水流来提高植株整体生存的机会。
周洪华李卫红木巴热克.阿尤普徐茜
关键词:荒漠植物栓塞导水率木质部
极端干旱区胡杨宽卵形叶水分变化影响因子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以新疆塔里木河下游极端干旱环境下胡杨宽卵形叶为研究对象,结合对气象因子、土壤水盐和胡杨叶片气体交换、水势特性的实地监测资料,研究了影响胡杨叶片气体交换特性和水势变化的主导环境因子,揭示了反映胡杨生长发育期叶片水分变化的环境因子的指示性和指示阈值。结果表明,空气相对湿度、气温等气象因子是影响极端干旱区胡杨叶片水势和气体交换特性变化的主要因素;(48.19±1.06)%的空气相对湿度是影响胡杨叶片气体交换特性变化的临界阈值,可作为反映胡杨生长与否的指示指标,不能反映胡杨叶片水分变化状况。在极端干旱的塔里木河下游,空气相对湿度在10.69%~48.19%时利于胡杨叶片气体交换和生长。该研究可为减轻胡杨受旱程度、维持胡杨正常生长及时补充水分提供理论依据。
付爱红李卫红陈亚宁陈亚鹏马建新
关键词:水势气体交换环境因子
荒漠河岸柽柳(Tamarix chinensis)灌丛的能量平衡特征被引量:16
2014年
用涡度相关法对新疆塔里木河下游荒漠河岸柽柳(Tamarix chinensis)灌丛进行了1个生长季的实验观测,利用同步气象资料探讨了干旱胁迫环境下柽柳灌丛的近地面微气象和能量平衡特征,并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线性回归及能量平衡比率法对比分析了不同天气条件下柽柳的日能量平衡变化和分配的差异。结果表明:观测期内柽柳灌丛的能量平衡闭合率为72.3%,地表能量通量和能量分配特征呈明显的单峰型二次曲线,地表净辐射通量和潜热通量是柽柳灌丛生长季的主要能量收入项和支出项;生长季内柽柳灌丛的能量平衡残差出现系统性、正负交替的日循环规律;在不同天气条件下,能量的分配转化和平衡程度均有明显差异,晴天的能量闭合状况好于阴天、降雨及扬沙天气,白天好于夜间;能量平衡比率在日出前与日落后的变化显著,且出现瞬时能量过闭合现象。受光合作用的影响,能量平衡闭合程度及碳通量的变化与不同天气下的温度及水分密切相关。
马虹陈亚宁李卫红
关键词:涡度相关
中国黑河下游荒漠河岸林植物群落水分利用策略研究被引量:22
2014年
以中国黑河下游额济纳荒漠河岸林为研究对象,结合对典型植物群落内地下水埋深、土壤含水率、植物水势、叶片相对含水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野外实地监测和调查,研究了群落土壤水分和植物生态对地下水埋深的响应,揭示了不同植物群落的水分利用策略.结果发现:(1)随着地下水埋深的增大,除了红砂外,植物黎明前和午间水势均无显著降低,说明在地下水埋深3 m以内时,距河道4 km范围内的植物群落未遭受或遭受较轻的水分胁迫.(2)0~3 m内土层土壤含水率较大值所在位置与植物吸水根系分布深度相一致,说明在与过熟胡杨或柽柳共存的群落中,过熟胡杨或柽柳具有供给水分的作用,当与其共存的其他灌木或草本植物缺水时,过熟胡杨或柽柳可将体内多余的水分释放到该土层,供给这些浅根系植物生长所需;而红砂可借助其深根系特征,吸收利用深层土壤水分维持自身生存,苦豆子、花花柴、柽柳和过熟胡杨是恢复黑河下游受损生态环境的最佳植物种组合方式.(3)植物叶片相对含水率由高到低排序为:花花柴〉苦豆子〉幼龄胡杨〉过熟胡杨〉成熟胡杨=与其他物种共存的柽柳〉单一红砂〉单一柽柳.水分利用效率由高到低排序为:单一柽柳〉单一红砂〉与其他物种共生的柽柳〉苦豆子=幼龄胡杨〉成熟胡杨〉过熟胡杨〉花花柴.由此可知,当土壤水分较充足时,该区植物群落趋向于促进水分含量较小的柽柳、幼龄胡杨和红砂的快速生长,它们不具有储水以备水分亏缺时使用的功能,抗旱性较强;而减缓水分条件较好的苦豆子和花花柴的生长,它们具有储水功能,抗旱性较差.总体来看,黑河下游荒漠河岸林植物群落趋向于促进水分利用效率较高物种的生存.
付爱红陈亚宁李卫红
关键词:水势土壤含水率荒漠河岸林
不同下垫面土壤凝结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4
2011年
凝结水是干旱区生态系统重要的水分来源。2010年6—7月采用底部连通和不连通的微渗计对塔里木河下游地区胡杨林、柽柳丛和裸地3种典型下垫面土壤凝结水的变化特征、形成时间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观测期间研究区裸地土壤凝结水总量最多,其次为柽柳丛的,而胡杨林的最小,其凝结水总量分别为2.60、2.49、1.26 mm,方差分析显示,不同下垫面类型土壤的日均凝结水量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②凝结过程一般从22:00持续到次日8:00,晴天日出后一定时间范围内凝结现象仍继续发生,3种下垫面土壤凝结水量的变化趋势均呈双峰曲线,2:00~4:00左右达到第1个峰值,第2个峰值出现在8:00左右;③连通微渗计产生的凝结水量显著高于不连通微渗计的(t<0.01)。凝结水量主要受气温、大气相对湿度、地温、风速以及下垫面等因素的影响。
郭斌陈亚宁郝兴明李宝富曹志超
关键词:塔里木河干旱区裸地
极端干旱区多枝柽柳茎水势变化影响因子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以新疆塔里木河下游极端干旱环境下天然植物多枝柽柳为研究对象,基于对气象因子、土壤水盐和多枝柽柳茎水势特性的实地监测资料,研究了影响多枝柽柳茎水势变化的主导环境因子,揭示了反映多枝柽柳生长发育期茎干水分变化的环境因子的指示性和指示阈值。结果表明:①在众多环境因子中,土壤水分对多枝柽柳茎水势变化影响最强烈,多枝柽柳对土壤水分的吸收不存在最低土壤含水率阈值,但36%的土壤含水率为影响多枝柽柳茎水势变化的临界上限,超过36%则对其没有明显影响。②土壤pH值的变化可反映极端干旱区多枝柽柳茎水势特性的变化;7.95±0.03的土壤pH值为反映多枝柽柳茎水势发生变化的临界阈值,当土壤pH值大于7.95±0.03时利于多枝柽柳有效分泌盐碱,维持正常生长。该研究为减轻多枝柽柳受旱程度、维持多枝柽柳正常生长及时补充水分提供理论依据。
付爱红李卫红陈亚宁
关键词:水势土壤水分土壤盐分土壤PH值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