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1CB201105)
- 作品数:29 被引量:339H指数:11
- 相关作者:姜振学罗晓容李卓张立宽李峰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库车坳陷迪那2气藏成因类型及成藏机制被引量:2
- 2015年
- 利用流体包裹体岩相学观察、均一化温度测试、储层定量颗粒荧光分析等手段厘定天然气充注史,应用沉积-成岩-构造一体化预测模型恢复储层孔隙度演化史,并综合天然气充注史与储层孔隙度演化史之间的关系,判识迪那2致密砂岩气藏的成因类型,明确其成藏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迪那2气藏具有"早油晚气、晚期为主"的两期油气充注特征,第一期为康村组沉积时(5-12 Ma)的原油充注,第二期为库车组沉积至今(0-5 Ma)的天然气充注;古近系储层具有长期浅埋—短期深埋的特点,储层孔隙度在西域期沉积初期(约2 Ma)降低到10%以下并致密化;迪那2气藏天然气大量充注时间早于储层致密化时间,其成因类型属于"致密常规气藏"。认为迪那2气藏具有"中新世早中期的原油充注、上新世的气侵形成常规气藏、西域期以来的致密常规气藏调整改造再富集"的成藏过程。
- 李峰姜振学李卓杜忠明
- 关键词:致密砂岩气藏成藏机制
- 库车拗陷东部侏罗系“连续型”致密砂岩气成藏条件分析被引量:8
- 2014年
- 有利的成藏条件是"连续型"致密砂岩气大规模聚集成藏的重要基础,明确成藏条件对于致密砂岩气藏理论研究和勘探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文中讨论库车拗陷侏罗系阿合组"连续型"致密砂岩气藏形成所需要的烃源岩、致密砂岩储层、盖层条件及构造条件.结果表明:下伏三叠系烃源岩为致密砂岩气藏的形成提供充足的气源,广泛分布的致密砂岩储层控制致密砂岩气藏在时间和空间的分布范围,致密储层上覆煤系地层与下伏泥岩为致密砂岩气成藏提供保护作用;后期的强烈构造活动,一方面促进地层快速沉降,有利于烃源岩快速演化,另一方面对致密砂岩气藏具有调整改造的作用,构造裂缝改善储层的物性,同时形成天然气散失的通道.因此,有利的源岩、储层、源储配置关系、盖层及构造活动是库车拗陷东部侏罗系"连续型"致密砂岩气藏形成的有利条件.
- 袁文芳王鹏威秦红庞雄奇张博杜忠明邢星
- 关键词:成藏条件侏罗系
- 库车拗陷野云2致密砂岩气藏地质特征及成藏机制被引量:3
- 2014年
- 运用包裹体岩相学观察、显微测温等方法,分析油气充注历史,利用岩心、薄片等资料恢复孔隙度演化史,确定野云2致密砂岩气藏的成藏过程.结果表明:野云2致密砂岩气藏主要具有以康村期少量原油充注、库车期以来天然气充注为主的两期油气充注历史;白垩系储集层孔隙度在中新世以来迅速下降,在上新世致密化,演化至现今孔隙度约为5.9%;经历"康村期早期原油充注、库车期天然气充注、西域期以来调整破坏"3期成藏过程.该研究结果对库车拗陷东部野云地区的致密砂岩气藏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 曹少芳李峰张博姜振学秦红李卓邢星杜忠明李鑫
- 关键词:致密砂岩气藏地质特征成藏机制
-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延长组重力流沉积特征及相模式被引量:54
- 2015年
- 基于岩心、测井资料和重力流研究理论等,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陇东地区重力流沉积特征及相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区重力流沉积主要类型有滑动岩、滑塌岩、砂质碎屑流沉积、泥质碎屑流沉积与浊流沉积,受多方物源、湖盆底形、触发机制等因素共同影响,多期重力流在湖盆中部形成两类沉积体——湖底扇和滑塌体。湖底扇发育水道,可识别出内扇、中扇、外扇3类亚相,主水道、主水道侧缘、分支水道、分支水道侧缘、水道间、浊积席状砂等6种沉积微相,推测为季节性洪水成因。滑塌体不发育水道,可划分为滑动岩、滑塌岩、碎屑流舌状体、浊积体等4部分,推测为地震等触发机制导致的坡折地带沉积失稳垮塌形成。将相模式与重力流类型结合,可更加直观地研究深湖区重力流沉积物组合特征、发育模式,为深水油气勘探提供理论依据。
- 刘芬朱筱敏李洋徐黎明牛小兵朱世发梁晓伟薛梦戈贺敬聪
- 关键词:重力流沉积延长组鄂尔多斯盆地
- 准噶尔盆地高压带碳酸盐胶结层的分布及特征被引量:13
- 2011年
- 利用镜下观察、测井解释及氧碳同位素分析等方法,在分析碳酸盐胶结物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准噶尔盆地南缘古近系安集海河组高压带内碳酸盐胶结层的分布及形成环境。安集海河组超压带砂岩碳酸盐胶结物主要为连晶状铁质亮晶方解石,胶结层具有低声波时差、较高电阻率、低自然伽马值等特征。纵向上,超压带内的钙质胶结层主要分布于压力释放带及超压过渡带,包括超压顶界上部和下部,超压带内砂岩发育段的顶部和厚层超压泥岩中的岩性过渡带。大部分胶结物具有氧同位素呈高负值的特征,是晚期较高温度环境下,先于或同时于油气运移期形成的。
- 张立强罗晓容
- 关键词:碳氧同位素古近系准噶尔盆地
- 东营凹陷民丰北带沙四上亚段砂砾岩体沉积相带边界划分被引量:3
- 2018年
- 东营凹陷民丰北带地区深层砂砾岩体钻井数少,常规沉积相研究方法主观因素过多,加之常规地震属性技术无法准确刻画砂砾岩体沉积相边界,导致该地区沉积相边界划分存在分歧。在总结薄层调谐反射理论的基础上,以沉积学规律为指导,应用分频解释技术对东营凹陷民丰北带地区沙四上亚段发育的砂砾岩体的沉积相带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东营凹陷民丰北带砂砾岩体为近岸水下扇沉积成因,细分为近岸水下扇扇根、扇中和扇端3个亚相;砂砾岩体发育段在地震频谱上具有频陷特征,是薄层细粒沉积与厚层粗粒沉积的综合地震反映;低频振幅调谐体切片反映扇根沉积特征,中频振幅调谐体切片反映扇中沉积特征,高频振幅调谐体切片反映扇端沉积特征;横向上,砂砾岩体靠近陈南断层分布,由陈南断层向南依次为扇根、扇中、扇端亚相;纵向上,砂砾岩体向陈南断层方向呈退积式发育。该研究成果对岩电关系复杂、常规地震属性较难识别的少井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邵绪鹏张立强靳久强张立宽
- 关键词: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砂砾岩体分频解释近岸水下扇
- 前陆盆地异常流体压力:地质作用及其增压效率被引量:15
- 2013年
- 在前陆盆地形成过程中,强烈挤压构造应力场和特殊的盆—山关系造成极为复杂的沉积环境和构造形变,多种地质作用都可能对地层内异常流体压力的产生及演化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区中段的地质条件及压力分布的分析,利用数值盆地模型方法,模拟分析了在前陆盆地构造挤压和盆地沉降过程中压实作用、断裂开启、褶皱、剥蚀等地质过程对流体压力的作用和影响,定量讨论了压力异常的成因机制及其效率。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构造应力在水平方向上派生的侧向压实作用、强烈的褶皱作用及伴随的快速沉积—剥蚀作用等是前陆盆地中特有的增压作用,都可造成较高压力异常。准噶尔盆地南缘中新生界地层中广泛分布的高异常压力是新生代以来,特别是第四纪以来,在快速的压实作用、构造挤压作用所形成的高地层压力背景下,叠加了近期因断裂活动和背斜构造快速形成所引起的他源高压而形成的。
- 罗晓容
- 关键词:前陆盆地构造形变
- 库车坳陷东部凝析油特征及其成藏意义被引量:9
- 2015年
- 利用原油物性、族组分、轻烃组分、碳同位素、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实验资料,系统分析了库车坳陷东部凝析油的物性和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厘定了凝析油的成因类型,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油气充注历史。研究结果表明:库车坳陷东部凝析油属于典型的陆相油,具有密度低、粘度低、凝固点低、含硫低和含蜡中等的特征,碳同位素关系以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表明凝析油主要来自三叠系湖相烃源岩。库车坳陷东部凝析油和天然气具有不同源、不同期的特征,凝析油主要为湖相烃源岩在成熟演化阶段的产物,天然气主要为煤系烃源岩在高—过成熟演化阶段的产物,凝析油的成熟度低于天然气的成熟度,且早期原油遭受气洗改造作用。因此,库车坳陷东部总体上具有"早油晚气"的充注特征,现今的凝析油是早期形成的原油被气洗改造而形成的。
- 李峰姜振学李卓肖中尧袁文芳曹少芳
- 关键词:凝析油生物标志化合物油气成藏
- 储层结构非均质性及其在深层油气成藏中的意义被引量:51
- 2016年
- 储层孔渗物性的非均质性客观存在,对于地下流体的流动过程影响明显,这不仅对于油气田开发十分重要,在油气运聚成藏研究中也不能忽视。文章讨论一类较为特殊的结构非均质性,即储层中沉积结构的非均质性导致各种致密隔夹层构成某种三维空间结构,阻碍储层中流体的流动,引起埋藏过程中成岩作用、油气运聚成藏及储层致密化过程的强非均质性。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这种非均质性会导致油气运移路径和聚集位置的强非均质性。结合岩心观察和油气藏解剖分析,发现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含油储层在埋藏到盆地深层的过程中成岩—成藏作用交替发生,结构非均质性的存在可在深层条件下保持有效储集空间,有利于晚期油气运聚成藏。
- 罗晓容张立宽雷裕红胡才志施辉曹斌风
- 关键词:砂岩储层成岩作用油气运聚
- 煤系有机质演化过程中CO_2对流体密度的影响被引量:5
- 2016年
- 通过民和盆地侏罗系煤岩在黄金管封闭体系下热模拟实验,获得了煤系有机质各演化阶段的流体组成,应用PVT-sim软件中的PR状态方程计算了煤成烃的密度,同时就煤系有机质产生的CO_2对煤成烃密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认为煤成烃流体密度随演化程度的增加而减小。当压力为10~50 MPa,温度为25~125℃,EASY%R_o(通过计算得出的镜质体反射率)为0.86%~2.52%时,液相流体密度为0.51~0.85 g/cm^3,气相流体密度为0.05~0.85 g/cm^3。煤系有机质演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CO_2,并直接影响煤成烃流体的密度。气相或液相流体密度均随着流体组成中CO_2含量的增加而增大。CO_2通过改变流体偏差因子(Z)和流体组分平均分子量的方式影响煤成烃的流体密度,随着热演化程度的增加,这2种控制因素的主次关系在逐渐改变。低演化阶段CO_2主要以降低流体偏差因子的方式增大流体密度,而高演化阶段CO_2含量的增加使流体平均分子量增大,造成流体密度增大。
- 付德亮周世新马瑜李靖李源遽
- 关键词:气相液相CO2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