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1025013)

作品数:5 被引量:49H指数:3
相关作者:张廷军王康王庆峰彭小清牟翠翠更多>>
相关机构: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科罗拉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际合作与交流专项经费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冻融
  • 2篇流域
  • 2篇河流域
  • 2篇黑河流域
  • 1篇地表
  • 1篇地表辐射
  • 1篇地表辐射平衡
  • 1篇地温梯度
  • 1篇冻融过程
  • 1篇冻土
  • 1篇用水量
  • 1篇水量
  • 1篇热传导
  • 1篇钻孔
  • 1篇结构分解分析
  • 1篇活动层
  • 1篇季节冻土
  • 1篇古气候
  • 1篇海拔
  • 1篇反演

机构

  • 5篇兰州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1篇科罗拉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4篇张廷军
  • 3篇彭小清
  • 3篇王康
  • 3篇王庆峰
  • 2篇钟歆玥
  • 2篇牟翠翠
  • 1篇潘小多
  • 1篇吴青柏
  • 1篇程国栋
  • 1篇吴吉春
  • 1篇刘佳
  • 1篇钟歆钥

传媒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系统工程理论...
  • 1篇冰川冻土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4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祁连山区黑河流域季节冻土时空变化研究被引量:13
2013年
季节冻土的时空变化对地—气水热交换、地表能量平衡、地表水文过程、生态系统及碳循环等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利用黑河流域11个气象站40多年的气温数据和5 cm深度处的土壤温度数据,建立了月平均气温与土壤冻结天数之间的关系。同时应用月平均气温与冻结天数的相关关系和5 km网格化月平均气温及30 m分辨率的DEM数据,编制了黑河流域逐月季节冻土分布图,并按其空间分布特征,将逐月地表冻融状态划分为:完全冻结、不完全冻结和不冻结3种。系统研究了黑河流域2000—2009年逐月季节冻土分布及冻结概率的时空变化特征。在季节分配上,黑河流域完全冻结面积最大值出现在1月;不完全冻结面积最大值在11月;而不冻结面积最大值在6月和7月。在年际变化上,完全冻结状态的离差值在冷季变化大,暖季变化小;不完全冻结状态在一年的回暖期和降温初期,年际变化较大;不冻结状态分别在4月和10月变化较大。冻结概率在1月达到最大值,6月和7月降低到最小值。在空间分布上,黑河流域季节冻土的逐月分布与变化和冻结概率主要受海拔高度控制,纬度的影响次之。
彭小清张廷军潘小多王庆峰钟歆钥王康牟翠翠
关键词:黑河流域季节冻土
黑河上游阿柔草场冻融过程及其对地表辐射平衡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在黑河上游青海省祁连县阿柔乡取得陆而过程观测资料,分析了冻融过程中土壤水热变化及其对地表反照率、辐射平衡各分量和净辐射的影响.结果表明:下层土壤的始冻期和解冻期均滞后于上层土壤的.冻结速率与气温表现为明显的反相位变化,而自上融化的速率则与气温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土壤水分在始冻期和解冻期前后变化很大,而在完全冻结期变化较小.在始冻期前后土壤水分的变化主世是由土壤水的相变和土层间的水分迁移造成的,而解冻期前后的则是土壤水的桕变、降水过程和地表蒸散共同作用的结果.完全冻结期的地表反照率大于始冻期和解冻期的.冻融过程中的总辐射和反射辐射的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减小—增加—略微减小.地表向上长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的变化则可分成减小-增加-略微增加三个阶段.受太阳短波辐射的控制,净辐射依次表现为减小—增大—增大的变化趋势.
王庆峰张廷军彭小清
关键词:冻融过程
基于PBM的甘肃省用水量变化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由于结构分解方法(SDA)的非唯一性缺点,对一种变量变化存在多种分解形式和分析方法,且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基于此,引入一种更为全面的分解方法,路径基础法(PBM),通过对参数的估算来描述并确定时间路径,精确分析各变量对总变化产生的影响.以甘肃省为例,对2002年至2007年间本地用水总量变化进行了分解研究.利用PBM对用水强度,生产技术和最终需求三因素变化对用水总量变化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部门用水强度降低导致了本地用水量的减少;生产技术的改变导致了本地用水量的减少;各产业部门最终需求的增加导致了本地用水量的增加.通过对三个影响因素的综合研究发现,种植业中三个因素对本地用水总量变化的影响最大,这说明甘肃省用水量变化主要是由种植业的用水变化决定的.
钟歆玥王康
关键词:结构分解分析用水量
祁连山区黑河上游多年冻土分布考察被引量:29
2013年
高山多年冻土的分布及土壤季节冻融过程对地表水文过程、生态系统、碳循环及寒区工程建设等都有很大的影响.黑河上游地处祁连山中东部,属于高原亚寒带半干旱气候,研究黑河流域多年冻土分布对于系统理解该区域的生态-水文过程、气候与环境变化以及水资源评价、工程建设等非常重要.2011年6—8月对黑河干流源头西支开展了多年冻土调查,沿二尕公路(S204)在热水大坂垭口至石棉矿岔口之间区域,完成测温孔7眼,并布设测温管进行地温监测.根据勘察、钻探及测温资料,确定了黑河源头地区山地多年冻土下界为海拔3 650~3 700m之间.受高度地带性的控制,随着海拔的降低,活动层厚度由在海拔4 132m时的1.6m增加至在多年冻土下界处的约4.0m,多年冻土年平均地温也相应的由-1.7℃增加到0.0℃左右,而多年冻土厚度由100m以上减小到多年冻土下界处的0.0m.同时,坡度和坡向、岩性、含水(冰)量、地下水、河水等局地因素对多年冻土温度和厚度也有重要的作用.
王庆峰张廷军吴吉春彭小清钟歆玥牟翠翠王康吴青柏程国栋
关键词:活动层海拔黑河流域
利用钻孔温度梯度重建过去气候变化进展被引量:3
2013年
地球表面的温度信号向地下传播并影响地下温度剖面,这种温度剖面可从钻孔中测量,通过分析可重建过去表面温度变化。虽然认识到表面温度变化对地下温度和热流的影响已有很长时间,但仅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钻孔温度剖面才被广泛应用于气候变化研究。钻孔气候方法与其他重建过去气候的近似方法不同,因为它是基于温度剖面测量与过去气候,即地表温度(GST)、重构参数的直接物理联系之上的。钻孔温度气候研究方法已被证实可以重建过去地表温度趋势,并且最终可结合表面气温序列估计其预观测平均值(POMs)。钻孔温度剖面并不是地表温度的代用指标,而是地球大陆表面能量平衡的直接测量。这种地下的信号通过热扩散衰减非常快,因而对从地下温度测量数据中提取过去气候变化信息的方法施加了一个物理限制。描述由钻孔中测量的温度—深度剖面来重建GST历史的基本特征及问题。
刘佳张廷军
关键词:热传导地温梯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