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676012)

作品数:9 被引量:32H指数:4
相关作者:孙即霖韦冬妮李永平史得道李斌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上海市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热通量
  • 3篇海气
  • 3篇北太平洋
  • 2篇中国东部海区
  • 2篇中国近海
  • 2篇上空
  • 2篇水汽
  • 2篇水汽输送
  • 2篇平流输送
  • 2篇热带
  • 2篇热含量
  • 2篇热力
  • 2篇热力差异
  • 2篇热量
  • 2篇夏季
  • 2篇近海
  • 2篇海气热通量
  • 2篇海区
  • 2篇MTD
  • 1篇低空

机构

  • 12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国家海洋局
  • 1篇北京市气象局
  • 1篇山东省气象局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上海市气象局
  • 1篇中国气象局广...

作者

  • 11篇孙即霖
  • 3篇丛明
  • 2篇吴德星
  • 2篇高山红
  • 2篇史得道
  • 1篇杨晓霞
  • 1篇翟亮
  • 1篇贺赟
  • 1篇杨超
  • 1篇杨靖文
  • 1篇李永平
  • 1篇石强
  • 1篇张秀芝
  • 1篇韦冬妮
  • 1篇黄健
  • 1篇李斌

传媒

  • 7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Journa...

年份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岛一次局地大暴雨的中尺度环流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利用多普勒雷达、地面自动站、垂直风廓线及GPS水汽分布等多种新型探测资料,对2008年8月14日下午,奥帆赛期间发生在青岛地区的局地大暴雨天气的影响系统和中尺度强降雨形成的动力机理进行了综合分析,并通过0.5 kmWRF模式的数值模拟给出了有地形阻挡情况下海风环流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副高减弱东撤和弱冷空气南下在中低空形成闭合低涡是造成这次过程的主要天气尺度影响系统。海风中尺度辐合带上有风向切变辐合、大暴雨中心有明显的雷暴高压等中尺度天气系统。海风锋区辐合扰动向上传播,引发边界层扰动,是青岛局地大暴雨形成的主要抬升因素,而来自东南海洋上的暖湿平流为大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充沛的水汽和能量。海风锋区辐合带上触发的强对流是大暴雨形成的直接原因;来自于海上的低空急流带来的大量水汽对强降雨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海风在深入陆地后所发生的辐合和上升运动,对造成海风所触发的局地大暴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李斌孙即霖杨晓霞杨凡孙桂平
关键词:低空急流局地大暴雨
冬季北太平洋与北大西洋上空风暴轴特征比较与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采用1948—2007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选取850,700,600,500,250hPa层风场(u,v)、垂直运动场(ω)、位势高度场(H)和温度场(T),对北半球冬季(12、1、2月)太平洋和大西洋上空风暴轴的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北半球冬季风暴轴最强中心位于北大西洋上空,北太平洋高空急流的强度明显大于大西洋高空西风急流的强度。通过诊断分析北太平洋与北大西洋上空风暴轴的影响因素,发现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上空风暴轴强度的影响因素具有明显的差异:在北太平洋上空,涡度平流随高度的变化和厚度平流项对风暴轴的作用较大西洋而言更明显,而涡动能量的向上输送对北大西洋风暴中心的作用更大。对风暴轴年际变化的分析发现,两大洋风暴轴在1980年代之后均有明显的增强现象,而在空间分布的时间演化上,两大洋风暴轴有着相反的演化:太平洋风暴轴有向西南方向移动的趋势,而大西洋风暴中心则略微向东北方向移动。
孙即霖杨超
关键词:中纬度风暴轴年际变化
中国东部近海热含量季节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09年
利用实测海水温度、盐度资料和SODA,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渤、黄、东海热含量和海气界面净热通量及海洋平流输送热量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用SODA资料与用实测资料计算得到的热量输送的变化趋势比较一致。计算海域中海水热含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最大值出现在9月份,最小值出现在2,3月份。海表净热通量与海洋平流热量输送在不同的月份对海域海水热含量变化的作用与季节有关,5~8月渤、黄、东海通过海气界面获得的净表面热量大于通过海洋平流输送的热量,两者都使热含量增加。从9月到次年3月,海气界面净热通量为负,海洋通过海表面失去热量,特别是在冬季,海水失去热量比较多,而平流输送就弥补了部分热量散失。
史得道孙即霖
关键词:热含量平流输送
中国近海海气通量特征的研究
利用NCEP资料和经验正交分解(EOF)方法,对中国近海海域的潜热通量、感热通量、短波辐射通量以及净热通量等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在季节变化中,中国近海夏季净得热,冬季净失热,黑潮区域失热最多,冬半年潜热在黑潮区域有明显...
丛明孙即霖
关键词:中国近海海气热通量年代际
文献传递
不同天气系统影响下块体动力学法计算海气通量的误差估计
2010年
本文利用2006年3~5月珠江口的海气热通量观测资料,结合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块体动力学在不同天气系统影响下计算海气热通量的特点,以及相对较准确的涡旋相关法的相对误差估计。结果表明,在海面为相对低压控制区域时,块体动力学计算的通量异常偏低,相对误差约为潜热通量95.8%;感热通量205.8%;在高压控制下,计算有所高估,相对误差约为潜热通量275.6%;感热通量156%。因此,利用块体法计算海气通量时,应注意根据不同天气系统特点对块体通量系数进行调整。
贺赟孙即霖黄健石强
关键词:海气热通量
德国4站点极端降水频数和强度趋势变化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根据不莱梅、波茨坦、卡尔斯鲁厄和楚格峰1901—2007年逐日降水量分析了各站极端降水的频数和强度趋势变化。结果表明:山区(楚格峰)出现的极端降水数量呈上升趋势,且强度显著增强,在冬、夏2季亦如此。这与全球变暖背景下,山区的积雪融化导致对流活动增强以及大气环流影响水汽输送增强有关;在超过绝对阈值的极端降水方面,北方地区(不莱梅和波茨坦)发生频数保持稳定,无显著趋势变化,南方地区(卡尔斯鲁厄)有显著减少的趋势,且不莱梅的频数变化趋势与波茨坦相似,具有强正相关,而此2站与卡尔斯鲁厄的频数变化趋势呈反位相,有较强的负相关;除楚格峰外,极端降水强度变化无显著趋势。低海拔地区在冬季极端降水的频数和强度上,大部分有显著上升的趋势,而夏季,在2方面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极端降水频数和强度呈强正相关。
杨靖文孙即霖Reiner Schlitzer
关键词:极端降水频数
中国东部海区经向热力差异对夏季南京气候变化的影响
本文研究了东海黑潮流区海域与黄海海域海水热含量在水平方向上的差异(以下简称经向热力差异Meridional Thermal Difference,MTD)对其西侧陆地(以南京为代表)气候变化的影响。利用WRF模式进行的数...
孙即霖丛明吴德星高山红
关键词:中国东部海区
文献传递
澳大利亚冷空气活动对西北太平洋热带辐合带强度的影响被引量:11
2009年
利用1959~2004年纬向风的NCEP/NCAR候平均再分析资料分析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制的9层大气环流模式(IAP9L-AGCM)数值试验,考察了南半球越赤道气流和澳大利亚冷空气活动对西北太平洋ITCZ和台风的影响。研究发现:100°E~165°E向北越赤道气流与ITCZ的强度增强具有明显的关系;10~15 d前130°E~140°E与150°E~160°E越赤道气流的加强对145°E~170°E位置上ITCZ强度的增加具有指示意义。越赤道气流强度对同期110°E~140°E经度ITCZ位置的变化也有影响。数值试验表明:南半球澳大利亚冷空气的活动是造成越赤道气流加强的重要原因,澳大利亚地区受较强冷空气影响时易造成100°E~160°E经度带越赤道气流的加强,特别是140°E~165°E的越赤道气流有利于ITCZ强度增加,导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发生和加强。
孙即霖韦冬妮李永平
关键词:热带西太平洋热带气旋
中国东部海区经向热力差异对夏季南京气候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研究东海黑潮流区海域与黄海海域海水热含量在水平方向上的差异(以下简称经向热力差异Meridional Ther-mal Difference,MTD)对其西侧陆地(以南京为代表)气候变化的影响。利用WRF模式进行的数值模拟试验和对南京的实测结果分析表明,MTD的加强,使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风减弱,减弱了向东的水汽和热量输送,对陆地气候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对SODA再分析资料的分析表明,自1979—2010年,7月份的MTD有增强的趋势;对南京气温实测资料的分析表明,对应东部海区MTD较强的年份,东部地区西南夏季风减弱,使南京气温异常偏低。
孙即霖丛明吴德星高山红
关键词:中国东部海区
冬季北太平洋与北大西洋上空风暴轴特征的分析与比较
本文采用1948-2007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选取850,700,500,250hPa层面的风场(u,v,ω)、位势高度场和气温场(T),对北半球冬季(12月、1月、2月)太平洋上和大西洋上的风暴轴特征及影响...
杨超孙即霖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