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60184)
- 作品数:10 被引量:93H指数:7
- 相关作者:温强徐林初徐立安李田周文才更多>>
- 相关机构:江西省林业科学院南京林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基于454测序的油茶DNA序列微卫星观察与分析被引量:22
- 2013年
- 采用MISA软件挖掘比较各1/4个454高通量测序反应获得的普通油茶、浙江红山茶和短柱茶EST序列及普通油茶基因组序列中的微卫星信息。结果显示:3个种的EST序列微卫星出现频率大小相近,普通油茶EST序列的微卫星出现频率高于其基因组序列的;在所有被检索序列的二至六碱基微卫星中,均以二碱基微卫星最多(>55%),并以(AG)n类型为主,但三碱基微卫星在所有EST序列中以(AAG)n类型最多,而在普通油茶基因组序列中则以(AAT)n最多;除六碱基微卫星外,二至五碱基微卫星均表现为不同微卫星重复单元的丰度随着微卫星碱基长度增加而减少。在转录组序列中,除六碱基微卫星之外,不同微卫星单元重复数的变异与重复单元长度呈负相关,推测二碱基微卫星理论多态性最高,而五碱基微卫星理论多态性最低;对在无冗余独立基因各区域中的微卫星进行统计,显示分布比例依次为3'UTR>CDS>5'UTR,在相同区域内比较,UTR区域中二碱基微卫星占总数量比例最大,CDS区域内三碱基微卫星的比例最高,此外5'UTR区域的三碱基微卫星的分布比例均高于3'UTR,初步推断5'UTR区域的微卫星相对3'UTR要保守些。
- 温强徐林初江香梅李江顾胤聪徐立安黄敏仁
- 关键词:山茶属微卫星
- 浙江红花油茶林分群体产量结构特征分析被引量:5
- 2020年
- 通过连续多年对浙江红花油茶样地进行产量统计分析,证实了人工林和天然林的产量分布结构差异不大,验证了浙江红花油茶与油茶、小果油茶及腾冲红花油茶一样,存在高产植株比例小,但其承担群体的产量比例大,低产植株比例大,其承担群体的产量比例小,且高产植株和低产植株是基本固定的事实。对人工林和天然林的生物与生态学特性的连续观测表明树高、冠幅及地径等均与产量存在相关性,但是冠幅的影响更大,主要原因是人工林分种植密度小于天然林分,而人工林分又正处壮林阶段。最重要的是通过测产,证明优良单株在产量中起了关键的作用,为今后的良种选育和低产林改造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
- 李田黄文印黄建军王波王小东叶金山李晓辉朱恒温强
- 关键词:浙江红花油茶
- 浙江红花油茶潜在适生区分布及其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预测浙江红花油茶Camellia chekiangoleosa潜在分布范围,分析影响其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浙江红花油茶保护利用及引种开发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基于浙江红花油茶在中国区域内55个分布点的环境因子,运用最大熵模型(MaxEnt)预测了当前及未来3种RCPs气候变化情景下浙江红花油茶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分布及其变化。【结果】影响浙江红花油菜潜在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最冷季度降水量、最暖季度平均气温和土壤类型,其中最冷季度降水量贡献率最高,最暖季度平均气温和土壤类型次之。当代潜在适生区集中分布于中国中部和南部地区,其中,核心分布区主要位于江西、福建和浙江。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总体适生区范围较当前有不同程度地扩展,总体呈现由华东向西南方向显著扩张的趋势。【结论】浙江红花油茶潜在适生区主要受降水、气温和土壤影响,受海拔影响较小,在中国南方地区有较广泛的适生性,具有引种栽培推广潜力。
- 汪雁楠赖国桢黄建建刘丽婷余良森温强龚春
- 关键词:浙江红花油茶最大熵模型气候变化地理分布环境因子
- 利用RPB2基因序列甄别浙江红山茶及其近缘种被引量:7
- 2015年
- 本研究采用在山茶属物种表现为单拷贝的RPB2基因12~16及23内含子区域序列,开展浙江红山茶及其8个红山茶组近缘种的分子甄别,以期确认来自不同地理种源的浙江红山茶物种真实性,同时通过与组内几个近缘种的系统发育分析,将浙江红山茶从近缘物种中区分出来。浙江红山茶群体真实性检测结果显示,来自4个地理群体的8个供试材料遗传距离仅为0.001 9~0.006 6,个体间虽已存在一定的分化,但与已知的浙江红山茶聚成一类,而与其他红山茶树种明显区分开来,表明这些供试样品均为浙江红山茶;系统发育分析显示,除滇山茶亚组的多齿红山茶之外,其他供试红山茶组物种能按光果茶亚组与滇山茶亚组分成两个类群,各红山茶组物种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018 1,表明各物种间亲缘关系较近,其中浙江红山茶与闪光红山茶遗传距离最近仅为0.009 9,而与假多齿红山茶遗传距离最远为0.026 3,分析结果支持将闪光红山茶与浙江红山茶归并一种。本研究拓宽了浙江红山茶种质甄别技术手段,研究结果可为浙江红山茶遗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也可为今后进一步开展红山茶组的分子系统学相关研究奠定方法论基础。
- 温强朱恒叶金山徐立安徐林初江香梅
- 关键词:浙江红山茶近缘种系统发育
- 一个油茶FAD2基因家族新成员的克隆及分析被引量:8
- 2017年
- FAD2基因是控制油酸向亚油酸转化的关键基因,决定了植物中油酸/亚油酸的含量与比例。本研究对一个油茶FAD2基因家族新成员的特征及其在油茶种子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新克隆得到的油茶FAD2基因CoFAD2-2(登录号:JQ739518)与已知的FAD2-1基因(登录号:KJ995981)差异较大,CoFAD2-2全长为1 558 bp,包含5'UTR 162 bp、3'UTR 247 bp和1 152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了383个氨基酸,该基因无内含子。CoFAD2-2基因编码蛋白具有4个跨膜区、含3个位置保守的组氨酸簇、定位于内质网上。系统发生分析表明该基因与多数油料植物FAD2基因亲缘关系较近,尤其与油橄榄的FAD2-2基因亲缘关系最近。CoFAD2-2基因在开花后42~44周高表达,其他阶段一直维持在很低的水平。这与油茶种子中亚油酸含量变化相吻合。本研究结果为油茶的分子育种提供了新的基因资源。
- 王仲伟温强汤诗杰徐立安
- 关键词:油茶FAD2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
- 油茶栽培品种SSR指纹图谱构建及聚类分析被引量:13
- 2017年
- 本研究首次利用从油茶DNA序列中开发的SSR标记及其近缘种通用性的SSR标记开展油茶栽培品种的分子甄别研究。7对通用性高、多态性好、扩增清晰的SSR标记构建了油茶43个栽培品种的DNA指纹图谱。遗传参数统计显示,43个油茶品种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347 1,Shannon指数为0.517 2;7对SSR引物扩增共得到位点36个,其中多态性位点35个,位点多态性达97.22%,其中利用4个标记CO_g SSR16、CO_gssr37、CO_e SSR4和CO_e SSR44两两组合可以完全鉴别出43个油茶栽培品种。聚类结果表明油茶品种的亲缘关系与地理来源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如来自江西的赣无系列品种大多能够成组聚类,而来自广西的品种(桂软11号,桂软24号,岑软2号,陆川大果)与来自越南的品种(和江2号,越南油茶,东孝2号)聚在一个类群;但也有一些品种地理来源不同而同样聚在同一类群,显示了油茶遗传背景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本研究为油茶品种鉴定及遗传学研究等提供技术基础及理论依据。
- 周文才温强杨军王建文徐立安徐林初
- 关键词:油茶指纹图谱SSR聚类分析
- 浙江红花油茶芽苗砧选择及嫁接成效分析被引量:8
- 2018年
- 以浙江红花油茶为研究对象,在系统掌握最佳的嫁接时间、嫁接方法及管理措施的基础上,应用浙江红花油茶优树材料进行大规模芽苗砧嫁接试验,包括开展不同优树接穗,不同砧木对嫁接苗的成活率、苗木生长量的影响等相关研究。浙江红花油茶本砧嫁接平均成活率最低,仅为47%;普通油茶和越南油茶均可作为浙江红花油茶嫁接砧木,其中越南油茶砧木嫁接成活率最高,可达75%以上,其嫁接苗表现为初期长势旺盛;然而普通油茶砧木嫁接苗总体表现成苗更为均一,分析可能原因在于普通油茶与浙江红花油茶亲缘关系更近,砧穗亲和力更强。以普通油茶为共同砧木,进行浙江红花油茶不同种源优树嫁接,总平均嫁接成活率仅为49.06%。各种源比较,优株穗条嫁接成活率高低为江西婺源(62.4%)>浙江开化(60.5%)>江西德兴(60.13%)>福建霞浦(46.5%)>福建武夷山(35.7%)>浙江遂昌(35.5%)。旨在为浙江红花油茶优良无性系选择及嫁接苗培育产业化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
- 李田徐小强温强周文才余良森朱恒徐林初
- 关键词:浙江红花油茶芽苗砧嫁接砧木选择优树
- 浙江红花油茶种实性状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1
- 2021年
- 【目的】通过分析主分布区浙江红花油茶种实性状遗传变异规律及其与地理生态因子的相关性,为浙江红花油茶种质资源遗传评价和选择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来自江西省、浙江省和福建省主分布区6个代表性产地的浙江红花油茶种实的8个性状进行测定,采用Duncan多重比较、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表型分化系数(VST)及相关性分析等多种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浙江红花油茶总体种实性状变异程度依次为单果籽数>单果质量>千粒质量>鲜出籽率>果皮厚>果高>果径>果形指数,各性状在产地间、产地内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各产地种实性状变异系数排序依次为德兴>乐平>婺源>武夷山>霞浦>开化,种实性状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885 0,德兴与乐平产地具较高的多样性。种实性状的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35.31%,表明浙江红花油茶不同产地的个体变异是其种实性状总体变异的主要来源。各产地遗传聚类结果基本体现了产地的亲缘关系,高海拔的武夷山产地单独成组,显示了高海拔环境对种实性状的分化。种实性状中果皮厚度与海拔、千粒质量与降水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反映了浙江红花油茶对环境的适应性。【结论】较全面地分析了浙江红花油茶6个产区的种实性状变异情况,8个种实性状在产地间、产地内均变异丰富,其中单果质量、果径、鲜出籽率、果皮厚度等经济性状变异较大,德兴与乐平产地在6个产地中具有更高的遗传多样性。群体内变异是种实性状总体变异的主要来源,遗传聚类与产地亲缘关系较一致,高海拔的武夷山产地单独成组,果皮厚度与海拔、千粒质量与降水量均呈显著正相关,显示了环境对浙江红花油茶种实性状的影响。本研究可为不同产地浙江红花油茶特定性状的良种选育提供参考。
- 周文才王仲伟董乐温强黄文印李田叶金山徐立安
- 关键词:浙江红花油茶种实性状
- 浙江红花油茶种质资源述评及育种策略被引量:14
- 2019年
- 浙江红花油茶是重要的观赏及食用木本油料树种,目前该树种的开发与利用仍旧相对滞后。作为种植面积和产量位居第四的油茶树种,浙江红花油茶一直为野生或实生繁殖栽培,至今没有选育出作为食用或观赏兼油用的优良品种或家系。本文综述了浙江红花油茶有关资源分类、孢粉学、主要经济性状及资源培育等相关研究,提出加快开展浙江红花油茶分子育种研究,揭示其分子遗传规律。提高育种效率,缩短育种周期,俨然成为浙江红花油茶种质资源开发及品质育种的当务之急。
- 周文才肖相元沈敬理温强李田朱恒杨军徐林初
- 关键词:浙江红花油茶种质资源品质育种育种策略
- 浙江红花油茶优株筛选与综合评价被引量:19
- 2021年
- 【目的】提出浙江红花油茶优树选择标准与筛选方法,以期为发掘和高效利用浙江红花油茶优质种质资源,促进浙江红花油茶良种化进程提供技术参考。【方法】在浙江红花油茶主产区优良林分中通过初选、复选及基于主成分分析法、模糊隶属函数法的优株评价模型构建、层次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优株的综合评价。【结果】入选的36个浙江红花油茶优株性状差异明显,11个描述的经济性状变异系数均值为16.63%,总不饱和脂肪酸变异系数最小为1.09%,而油亚比的变异系数最大为29.53%。主成分分析表明前5个主成分能代表11个性状的大部分信息,累计贡献率达84.656%,其中第一主成分反映原始数据信息量的29.491%,油酸、亚油酸、油亚比等性状对第一主成分贡献较大;决定第二主成分大小的主要是果皮厚、鲜出籽率、千粒籽重等性状,其贡献率为20.358%。层次聚类分析将36个浙江红花油茶优株分为6个类群,类群Ⅰ属于高油酸、高出仁率型株系;类群Ⅱ属于高含油率型株系;类群Ⅲ属于高油酸型且综合性状优良的株系;类群Ⅳ属于果皮薄、高出籽率型株系;类群Ⅴ属于高出仁率、高产型株系;类群Ⅵ属于高亚油酸、高产型株系。【结论】制订出了浙江红花油茶高油酸型优树选择的一般标准,并决选出12株表现最优的优株:GHY01、GHY02、GHY03、GHY04、GHY19、GHY20、GHY21、GHY22、GHY32、GHY34、GHY35、GHY36,并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标准,嫁接保存了这些优良单株用于后续无性系测定。
- 董乐李田黄文印王波徐林初徐立安温强
- 关键词:浙江红花油茶主成分分析层次聚类分析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