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044045)

作品数:1 被引量:4H指数:1
相关作者:李圣利曹卫刚周剑国殷利民张涤生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水肿
  • 1篇淋巴
  • 1篇淋巴水肿
  • 1篇内皮
  • 1篇内皮生长因子
  • 1篇基因
  • 1篇基因治疗

机构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1篇吴娟娟
  • 1篇刘德莉
  • 1篇胡学庆
  • 1篇程开祥
  • 1篇刘宁飞
  • 1篇张涤生
  • 1篇殷利民
  • 1篇周剑国
  • 1篇曹卫刚
  • 1篇李圣利

传媒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年份

  • 1篇2007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基因治疗淋巴水肿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观察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基因治疗阻塞性淋巴水肿的疗效。方法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制成右后肢淋巴水肿模型;SD大鼠制成尾巴淋巴水肿模型。每种动物随机分2组,治疗组皮内注射人VEGF-C基因,对照组皮内注射生理盐水。测量治疗前后水肿部位体积变化;第3周取材,测VEGF-C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用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VE-1)抗体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淋巴管增生情况。结果基因治疗后兔右后肢体积明显减少,其减少值分别为:治疗组(24.40±1.08)ml,对照组(5.80±1.9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治疗组VEGF-CmRNA及蛋白明显表达,而对照组则不明显;治疗组淋巴管数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004),且管腔较粗。结论用VEGF-C基因治疗可诱导淋巴管生成,减轻或消除淋巴水肿。
周剑国胡学庆曹卫刚李圣利程开祥刘宁飞张涤生吴娟娟殷利民刘德莉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淋巴水肿基因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