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8BAK50B07-08)

作品数:2 被引量:57H指数:2
相关作者:温增平谢俊举吕红山李亚琦李小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地震
  • 2篇汶川地震
  • 1篇地震动
  • 1篇地震烈度
  • 1篇断层
  • 1篇断层地震
  • 1篇灾害
  • 1篇灾害风险
  • 1篇中等强度地震
  • 1篇人员伤亡
  • 1篇伤亡
  • 1篇速度脉冲
  • 1篇小波
  • 1篇烈度
  • 1篇脉冲
  • 1篇脉冲特性
  • 1篇近断层
  • 1篇近断层地震
  • 1篇近断层地震动

机构

  • 3篇中国地震局地...

作者

  • 2篇吕红山
  • 2篇温增平
  • 1篇李小军
  • 1篇李亚琦
  • 1篇徐超
  • 1篇刘爱文
  • 1篇谢俊举

传媒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地震工程与工...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基于小波方法分析汶川地震近断层地震动的速度脉冲特性被引量:45
2012年
选取断层距小于200km的64组强震记录数据,基于小波方法分析汶川地震近断层速度脉冲的地震动特性,并将此次地震中获取到的速度脉冲周期和幅值参数与Chi-Chi地震和Northridge地震进行了比较,统计分析地震震级、距离对速度脉冲的周期和幅值参数的影响.研究表明:(1)汶川地震近断层速度脉冲具有周期长、幅值小的特点.速度脉冲周期主要分布在6~14s之间,其中51MZQ台沿平行断层的分量脉冲周期最大为14.2s,速度脉冲幅值与Chi-Chi地震和Northridge地震相比明显偏小.(2)速度脉冲记录出现在沿着地震断层破裂传播的方向上,且与地表断裂的距离都在30km以内,这些长周期速度脉冲的形成可能主要由破裂传播的向前方向性效应引起.(3)速度脉冲的周期随矩震级呈对数线性增大,且随断层距增大有减小趋势.在矩震级小于Mw7.5时,观测到的地震动脉冲幅值为50~150cm/s之间,与100cm/s的典型断层滑动速率非常接近;而震级大于Mw7.5时,断层距10km范围内脉冲的幅值已经超过100cm/s,个别记录的脉冲幅值甚至达到200cm/s,远超过前人给出的饱和值,这可能与大的永久形变或该处土层介质条件有关.
谢俊举温增平李小军李亚琦吕红山黄隽彦
关键词:地震动速度脉冲汶川地震小波近断层
长三角地区中等强度地震的灾害风险
<正>近年来在环太平洋地区连续发生大地震,地震活动频繁,特别是2011年3月24日在缅甸东北部发生了7.2级地震,预示着中国大陆也进入了一个地震活跃的时段,发生大震的危险性增加。同时根据地震活动的一般规律,也应注意到6级...
吕红山
文献传递
汶川地震都江堰市人员伤亡研究被引量:12
2012年
都江堰市在汶川地震中人员伤亡严重,文中主要研究了该市所辖地区人员伤亡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人员伤亡数的各种因素,希望对城市防震减灾具有参考意义。根据都江堰地区各乡镇的烈度及人员伤亡数据,分析了地震烈度及人口密度对人员死亡率的影响,并给出了死亡率与烈度及人口密度的经验关系式,结果表明死亡率与烈度具有较明显的正相关性。研究了死亡率随断层距的变化规律,分析表明死亡率与断层距的相关性比与烈度的相关性更明显。采用断层距估计人口死亡率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烈度评定中人为等因素带来的不确定性,因而更具客观性。定量分析了报道死亡人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定性讨论了救援效率与报道死亡人数的关系,报道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与救援效率成正比。总结了造成人员伤亡的几种因素,认为房屋破坏和倒塌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而且不同结构类型房屋破坏造成的人员伤亡率相差甚大,这是在人员伤亡评估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徐超刘爱文温增平
关键词:人员伤亡地震烈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