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676002)
- 作品数:4 被引量:59H指数:3
- 相关作者:曾胤新郑天凌邹扬陈波田蕴更多>>
-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国家海洋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厦门海域产蛋白酶浮游细菌的多样性研究
- 2008年
- 从厦门海域分离筛选到33株产蛋白酶浮游细菌,并通过对其16S 核糖体 RNA(16s rRNA)基因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初步研究了该海域产蛋白酶浮游细菌的多样性。研究发现,这33株菌可分为12种操作分类单元(OTU),其中 OTU-Ⅰ和 OTU-Ⅱ分别包含8株和12株菌株,分别占总菌数的24.2%和36.4%,为优势分离类群。分别从12种 OTU 中随机选取1株细菌作为代表进行16S rRNA 基因测序。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属于 OTU-Ⅶ的细菌为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 sp.),而包括 OTU-Ⅰ和 OTU-Ⅱ在内的9种 OTU 都属于弧菌属(Vibrio sp.),表明弧菌在厦门海域产蛋白酶浮游细菌中占优势。初步的生理检测显示,这些细菌的适宜生长温度为16%左右,适宜生长盐度范围为3%~5%NaCl。
- 刘光明曾润颖林则勇曾胤新
- 关键词:蛋白酶浮游细菌多样性厦门海域
- 极地微生物--新天然药物的潜在来源被引量:49
- 2008年
- 微生物是极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极地独特的地理、气候及环境特点,极地微生物所具有的新颖性与多样性,在科学研究、应用开发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并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有关极地微生物的资源勘探与代谢活性产物研究,已成为国际微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对近年来极地微生物资源的勘探与收集情况进行了介绍,并着重对以医药与生物农药等为目标的极地微生物产活性化合物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同时还对目前一些影响研究工作开展的限制因素进行了讨论。可以预见,针对极地微生物资源的研究开发工作,将会给新型天然药物的筛选与发现带来新的机遇与突破。
- 曾胤新陈波邹扬郑天凌
- 关键词:微生物天然药物
- 白令海北部表层沉积物中细菌多样性的研究被引量:8
- 2009年
- 提取白令海表层沉积物样品总DNA,构建沉积物中的细菌16SrDNA文库,通过RFLP酶切分型与序列测定,进行沉积物中的细菌多样性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该沉积物中细菌多样性丰富,获得的125条序列归属于10个细菌类群,包括占据优势地位的变形细菌(Pro-teobacteria,49.6%)、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20.8%),以及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6.4%)、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5.6%)、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5.6%)、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4%)、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2.4%)、绿弯菌门(Chloroflexi,1.6%)、纤维杆菌门(Fibrobacteres,0.8%)、螺旋体(Spirochaetes,0.8%)。此外,还有一部分分类地位尚不明确的细菌(2.4%)。而在变形细菌中,δ、γ亚群为其中的优势类群。
- 邹扬曾胤新田蕴郑天凌
- 关键词:白令海沉积物细菌多样性
- 极地环境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及其生物修复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08年
-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及其对未知世界探索能力的提高,环境污染目前已演变成为全球性问题,即使是远离人类居住地的南北极地区也不能幸免。任何污染在极地这样一个生态系统组成单调、环境承载能力脆弱的地方都可能带来严重后果,因此极地环境的污染治理尤为迫切。生物修复技术作为环境治理的重要方法与手段,受到了普遍关注。本文简要介绍了极地环境的污染现状以及近年来应用微生物开展极地环境污染物降解与生物修复的主要进展,并就研究中的一些潜在问题展开讨论。极地环境的污染治理与生物修复,将是21世纪环境微生物学研究人员的一项重要使命。
- 曾胤新郑天凌
- 关键词:污染微生物降解生物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