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031410)
- 作品数:9 被引量:45H指数:4
- 相关作者:韩小雷季静郑宜杨坤王建区更多>>
- 相关机构:华南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 罕遇地震作用下联肢剪力墙极限承载力分析
- 2007年
- 基于能力设计原理,建立了联肢剪力墙结构极限承载力的超强计算公式,为按现行规范以承载力设计的剪力墙结构评估其在罕遇地震下的抗震性能提供理论依据,并结合实际工程中剪力墙的计算和非线性分析结果,证明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
- 季静李首方王建区韩小雷郑宜
- 关键词:剪力墙塑性极限分析抗震性能
-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在剪力墙结构中的应用被引量:12
- 2006年
- 本文对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直接基于位移的设计方法在剪力墙结构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采用结构非线性分析程序探讨了墙厚、混凝土强度等级、纵筋配筋率、钢筋级别、轴压比、墙长等因素对单肢剪力墙屈服位移的影响,从而对现有的屈服曲率计算公式进行了改进。另外将按顶点荷载作用下的屈服位移计算公式求出的屈服位移与实际倒三角形荷载作用下的剪力墙屈服位移进行了比较,,从而推导出倒三角形荷载作用下的屈服位移计算公式。
- 季静雷磊杨志强韩小雷郑宜
- 关键词:剪力墙屈服位移
- 复杂高层建筑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被引量:12
- 2007年
- 某49层商住楼采用带转换层的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住宅平面主轴与裙房平面主轴相差45,°导致结构采用主次梁转换,其多项指标超限.为了检验该复杂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采用1∶20的比例制作了缩尺模型,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三向六自由度大型模拟地震振动台上进行了试验,研究了模型结构的自振特性、阻尼比、地震反应特征、破坏形态和破坏机理,并分析了原型结构的地震反应.试验结果表明,该结构在7度、8度大震作用下均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文中还指出了该结构的薄弱部位,并对结构设计提出了改进意见.
- 季静赵书宁韩小雷郑宜
- 关键词:高层建筑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
- 带环板的穿心暗牛腿钢管混凝土柱节点试验研究被引量:4
- 2005年
- 提出一种带环板穿心暗牛腿钢管混凝土柱节点,其最大优点是梁柱节点处不需要设加强环,满足了建筑美观的要求,同时使钢管与混凝土楼板之间不产生影响正常使用的裂缝。通过试验研究,证明这种节点具有可靠的受力性能,并提出该节点的设计方法。这种节点形式在某43层超高层建筑中得到应用。
- 韩小雷贺锐波季静
- 关键词:钢管混凝土柱环板设计方法
- 带梁式转换层的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被引量:9
- 2004年
- 介绍了广州某带主次梁式转换层的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详细介绍了其结构转换层的方案选择、结构布置、结构分析与构造处理 。
- 韩小雷杨坤郑宜季静
- 关键词: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
- 某复杂高层建筑振动台试验及有限元分析对比
- 2012年
- 某49层高层建筑结构形式为带转换层的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采用主次梁转换,其多项指标超限使该结构属于特别复杂高层建筑结构。为检验其抗震性能,采用1;20的比例制作了缩尺模型,并进行了振动台试验,模型总重量达到59.9 t,加速度相似比降至1.69。本文研究了模型结构的动力特性、地震反应特征、破坏形态和破坏机理。并且应用有限元程序软件对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试验与计算结果符合较好。
- 赵书宁季静韩小雷
- 关键词:高层建筑有限元分析振动台试验
- 基于能力设计原理的罕遇地震作用下转换层结构设计研究被引量:2
- 2006年
- 本文将基于能力的设计原理引入转换层结构设计,提出了“强转换弱上部”思想,给出了转换构件的能力设计公式。考虑了转换结构刚度和质量变化以及抗震设防烈度和转换层设置高度的不同对转换结构所受罕遇地震作用的影响,从工程应用的角度给出适用各类转换形式的能力设计简化公式,给出转换层结构能力设计的具体步骤。通过工程算例,对运用能力设计方法、我国现行规范方法以及在工程界应用的水平地震作用增大系数法(G+βE)进行对比,并对转换层结构的能力设计方法应用提出了建议。
- 韩小雷郑宜杨坤赵书宁王建区季静
- 关键词:转换层结构设计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构超强
- 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的研究被引量:4
- 2007年
- 系统介绍了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通过比较直接基于位移的设计方法与我国现行规范采用的基于力的设计方法的差别,指出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能在预计的结构形态和计算的结构反应之间建立关系,是一种有广泛发展前景的抗震设计方法。
- 雷磊韩小雷郑宜
- 关键词:抗震设计
- 基于能力设计原理的双肢剪力墙极限承载力研究被引量:5
- 2006年
- 通过对双肢剪力墙的静力推覆分析(Push-over分析)揭示其极限状态的多种形式并提出连梁强度折减系数K,对在理想极限状态下的连梁剪力超强进行折减,得出对应于不同极限状态下连梁对墙肢轴力的改变量,可用于双肢剪力墙结构超强的整体计算,为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转换结构的能力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 季静韩小雷郑宜王建区陈勇杨坤
- 关键词:双肢剪力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