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00514)
- 作品数:11 被引量:136H指数:6
- 相关作者:尹宗智孙美果李韵何文竹杨媛媛更多>>
- 相关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医科大学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安徽省重点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剖宫产手术中并发产后出血保守治疗被引量:13
- 2019年
- 剖宫产手术过程中常发生出血增多,若不及时处理可导致严重产后出血。术中根据出血状况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避免严重出血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极其重要。文章从药物治疗、宫腔填塞、子宫压迫缝合、血管阻断等方面对剖宫产手术中各类止血方案的优缺点和使用时机展开论述,强调止血宜及时,尽早达到止血效果,减少大量出血后并发症的发生。
- 尹宗智
- 关键词:产后出血剖宫产宫腔填塞血管阻断
- 脐静脉血流动力学模拟及装置设计
- 2014年
- 目的脐静脉内的血流动力学环境对胎儿的生长发育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体外研究脐静脉的生物功能需要可以同时模拟脐静脉内流体切应力和静脉压力的实验装置。方法利用双层平行平板模型进行结构优化,模拟脐静脉流体切应力;利用密闭储液罐模拟静脉压力。结果通过力学模拟效果计算发现,该装置可以有效模拟脐静脉内的流体切应力及静脉压力。结论该实验装置达到了初步模拟脐静脉内血流动力性环境的目的,可用于体外研究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生物力学特性变化。
- 尹宗智陈素华艾继辉吴健康
- 关键词:脐静脉血流动力学流体切应力静脉压力
- 剖宫产术中娩出胎儿前膀胱下推法在凶险性前置胎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9
- 2019年
- 目的评价剖宫产手术时娩出胎儿前膀胱下推法在凶险性前置胎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收治凶险性前置胎盘孕产妇89例,根据剖宫产时下推膀胱的时机不同,分为A组(47例)与B组(42例),A组为娩出胎儿前膀胱下推组,B组为娩出胎儿后下推膀胱组。比较两组孕产妇一般情况(年龄、孕次、产次、孕周、胎盘植入率)、平均手术出血量、平均输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产褥病率、子宫切除、膀胱损伤和新生儿窒息方面的差异。结果A、B组孕产妇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927.76±356.31)mL、(2859.55±477.80)mL,输血量分别为(861.72±91.58)mL、(1285.73±162.69)mL,手术时间分别为(1.83±0.87)h、(2.71±0.94)h,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5.37±1.72)d、(6.83±1.56)d,产褥病率分别为10.64%、28.57%,子宫切除率分别为14.89%、35.71%,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别为4.26%、19.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凶险性前置胎盘娩出胎儿前膀胱下推法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孙美果王艳玲尹宗智陈娅杨媛媛
- 关键词:子宫切除
- 椎管内分娩镇痛后发热患者的妊娠结局研究被引量:21
- 2020年
- 目的:探讨椎管内分娩镇痛后出现的发热对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1日至2018年10月31日于安徽省妇幼保健院行椎管内分娩镇痛后发热的100例患者(观察组)与行椎管内分娩镇痛后未发热的100例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后体温变化、初次发热时间、发热时子宫颈口扩张情况,发热时胎心变化、分娩和胎儿结局,产前、产时、产后白细胞计数(WBC)、嗜中性粒细胞(N)百分比、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宫腔分泌物培养等炎症指标,胎盘病理分析等指标。结果:椎管内分娩镇痛患者体温升高多发生在麻醉给药后4~6小时,在24小时内恢复。观察组剖宫产率(60.0%)较对照组(24.0%)高,阴道分娩率(32.0%)较对照组(73.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道助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初次体温升高时宫口扩张<6 cm的患者剖宫产率(88.4%)高于阴道分娩率(11.6%);宫口扩张≥6 cm后发生体温升高的患者剖宫产率(38.6%)低于阴道分娩率(6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热时WBC、N、CRP、降钙素原升高的比例及产后48小时CRP值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40.0%的患者胎盘存在急性绒毛膜羊膜炎表现,镜下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观察组产时胎心>160/min的阴道分娩率(21.3%)低于产时胎心≤160/min的41.5%;产时胎心>160/min的阴道助产率(12.8%)高于产时胎心≤160/min的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羊水污染发生率(29.0%)高于对照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新生儿出生后5分钟Apgar评分、入住新生儿重症病房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管内分娩镇痛引起的产时发热导致剖宫产率显著增加,但并不增加产褥感染发生率,不增加胎儿不良结局的发生。
- 高夏苏晶晶李韵陶瑞雪张东升尹宗智
- 关键词:椎管内分娩镇痛
- BKCa、SK3、TREK-1钾离子通道在晚孕大鼠子宫中的表达及功能研究
- 2017年
- 目的:探讨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BKCa)、小电导钙激活钾通道(SK3)以及双孔钾离子通道(TREK-1)在非孕和晚孕大鼠子宫中的表达,以及对子宫舒缩功能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分为非孕组(NP)和晚孕组(孕19天,LP),采用Western blot法和q PCR法检测非孕和晚孕大鼠子宫组织中3种收缩相关钾离子通道(BKCa、SK3、TREK-1)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利用等长收缩实验,观察比较两组子宫肌条在缩宫素诱导下的收缩能力变化以及TREK-1通道抑制剂对晚孕组子宫肌条收缩能力的影响。结果:与非孕组比较,晚孕组子宫组织中3种收缩相关钾离子通道(BKCa、SK3、TREK-1)蛋白表达水平和基因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5),晚孕组肌条在缩宫素诱导下的收缩力显著降低(P<0.05)。TREK-1通道抑制剂L-甲硫氨酸可显著提高晚孕组子宫肌条收缩能力(P<0.05)。结论:晚孕子宫静息状态的维持与BKCa、SK3以及TREK-1通道表达密切相关,TREK-1通道可能通过调节子宫收缩能力参与分娩发动。
- 李韵何文竹陈磊苏晶晶尹宗智曹云霞
- 关键词:钾离子通道子宫收缩TREK-1
- 生育政策调整对产妇年龄构成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的影响被引量:42
- 2018年
- 目的:了解生育政策调整对产妇年龄构成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5月21日至2017年5月20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住院分娩数据,比较不同年龄人群在不同时间段的构成变化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变化。结果:两年间,住院分娩人数上升了38.4%,其中≥28岁分娩人群的占比逐渐增加。两年间平均产后出血率5.9%,其中28~34岁和35~40岁组的产后出血率在2016年后显著上升;年龄>35岁以上的高龄产妇产后大量出血比例在生育政策放开初期显著增加,但随后出现下降趋势。结论:二孩政策全面放开使住院分娩人数剧增,尤其是高龄产妇比例显著增加;高龄产妇的构成增加伴随产后出血率显著升高,但是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及医疗技术的提高,严重产后出血的发生可得到有效控制。
- 尹宗智杨媛媛张英刘晓军
- 关键词:产妇年龄产后出血
- 子宫平滑肌中双孔钾离子通道TREK-1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5年
- TREK-1(TWIK-related K^+ channel)是双孔钾离子通道(K2p)家族的重要成员,可以被机械刺激、脂质分子、细胞膜内外pH值变化等有效激活。近年研究表明,TREK-1表达于子宫平滑肌细胞,调节妊娠期子宫平滑肌舒缩功能。本文就此研究进展及TREK-1的功能结构做一综述。
- 何文竹尹宗智魏兆莲
- 关键词:TREK-1
- HCMV感染影响HUVEC中ADAMTS13表达水平的研究
- 2015年
-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中ADAMTS13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通过培养原代HUVEC,建立HCMV感染HUVEC细胞模型。Western blot法检测HUVEC细胞中ADAMTS13蛋白表达水平的情况。结果:100PFU或更高毒力的HCMV可感染HUVEC细胞,导致明显的细胞病变:病毒感染后24h,细胞部分开始出现变圆,细胞内颗粒增多;48h后,部分细胞开始出现细胞膜破裂、细胞坏死;随着病毒感染时间的延长,细胞坏死比例逐渐增加。原代培养的HUVEC细胞裂解液及细胞上清中均有大量的ADAMTS13表达;与未感染HCMV细胞比较,感染HCMV48h后,HUVEC细胞裂解液及细胞上清中的ADAMTS13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HCMV可感染HUVEC并通过抑制细胞中ADAMTS13的表达促进血栓形成。
- 何文竹尹宗智魏兆莲李韵
- 关键词: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ADAMTS13
- 子宫捆绑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效果评价被引量:41
- 2017年
- 目的系统评价子宫捆绑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在Pub Med、Google scholar、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中检索子宫捆绑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文献,观察组治疗措施采用子宫捆绑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如宫腔纱条填塞法等,结局指标包括有效率、子宫切除率、术后24 h出血量、产褥病发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采用Stata11.0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子宫捆绑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文献20篇,NOS量表评分均在7分以上,其中观察组641例、对照组658例。观察组较对照组止血有效率提高(OR=1.20,95%CI:1.023~1.411,P<0.001),子宫切除率降低(OR=0.182,95%CI:0.070~0.468,P<0.001),术后24 h出血量减少(WMD=-172.8,95%CI:-178.3^-167.4,P<0.001),产褥病发生率降低(OR=0.249,95%CI:0.111~0.562,P<0.001),手术时间(WMD=-14.2,95%CI:-15.8^-12.6,P<0.001)和住院时间(WMD=-0.34,95%CI:-0.45^-0.22,P<0.001)缩短。纳入文献发表偏倚较小,可信度较高。结论与传统方法相比,子宫捆绑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有效率更高,可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子宫,减少术后24 h出血量,降低产褥病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
- 丁昌红孙美果尹宗智
- 关键词:子宫捆绑术剖宫产术产后出血宫缩乏力
- 氨甲环酸预防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的Meta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使用氨甲环酸预防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万方、中国知网(CNKI)和Pub Med数据库,共检索出224篇文献,按统一标准筛选,最终纳入14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使用Stata 1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此次研究共纳入氨甲环酸处理组1 383人,对照组1 392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使用氨甲环酸可显著降低剖宫产手术总出血量(WMD=-156.3,95%CI=-204.2^-108.4,P<0.001)、术中出血量(WMD=-127.1,95%CI=-180.6^-73.6,P<0.001)及术后2 h出血量(WMD=-47.1,95%CI=-64.3^-30.0,P<0.001)。按氨甲环酸剂量(1 g或10 mg/kg)和种族进行亚组分析后,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甲环酸处理可明显降低剖宫产手术术中及术后出血量。
- 孙美果尹宗智
- 关键词:氨甲环酸剖宫产出血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