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30042)

作品数:25 被引量:78H指数:4
相关作者:冯世庆王志杰张衍军徐云强周先虎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首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委重点资助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3篇脊髓
  • 10篇细胞
  • 10篇脊髓损伤
  • 7篇雪旺细胞
  • 5篇坐骨
  • 5篇坐骨神经
  • 4篇蛋白
  • 4篇激活态雪旺细...
  • 3篇干细胞
  • 3篇白细胞介素
  • 3篇创伤
  • 2篇氧化应激
  • 2篇神经节
  • 2篇神经元
  • 2篇生物学
  • 2篇周围神经
  • 2篇轴突
  • 2篇外周
  • 2篇微小RNA
  • 2篇脊髓后索

机构

  • 25篇天津医科大学...
  • 6篇承德医学院附...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解放军第二六...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天津市南开医...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唐山市人民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武警后勤学院
  • 1篇武警后勤学院...

作者

  • 24篇冯世庆
  • 6篇张衍军
  • 6篇周先虎
  • 6篇徐云强
  • 6篇王志杰
  • 5篇王天仪
  • 5篇刘勇
  • 5篇任一鸣
  • 4篇刘燊
  • 4篇孙超
  • 4篇陈学明
  • 4篇魏志坚
  • 4篇郭巍
  • 3篇林伟
  • 3篇张超
  • 3篇张亚奎
  • 3篇张亮
  • 3篇李岩
  • 3篇段会全
  • 2篇刘涛

传媒

  • 15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华骨科杂志
  • 2篇中国医药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天津医药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年份

  • 1篇2019
  • 5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9篇2015
  • 2篇2014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雪旺氏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6年
脊髓损伤(SCI)是一种高致残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患者常遗留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给家庭和_丰十会带来巨大的负担。雪旺氏细胞(SCS)是构成外周神经系统的主要胶质细胞,在外周神经损伤后的修复过程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对受损的外周神经形态和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郭巍李岩刘燊徐云强冯世庆
关键词:脊髓损伤雪旺氏细胞细胞移植神经营养因子
探究激活态雪旺细胞与生物可降解聚己内酯支架的生物相容性
2017年
目的:探究激活态雪旺细胞(ASC)、非激活态雪旺细胞(SC)与生物可降解聚己内酯(PCL)支架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实验组由结扎7 d Wistar大鼠坐骨神经提取激活态雪旺细胞,对照组由未结扎大鼠坐骨神经提取非激活态雪旺细胞。将细胞分别种植在PCL支架上,通过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通过结晶紫观察细胞分布,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和功能表达。结果:ASC与SC相比S-100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CL支架上ASC增殖率明显高于SC;ASC能够贴附PCL纤维生长,可沿纤维长轴分布,进入支架内部,并且表达髓鞘碱性蛋白(MBP)。结论:激活态雪旺细胞比非激活态雪旺细胞能够更好地在PCL支架上生长,PCL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樊保佑林伟史桂东任一鸣魏志坚郝岩周先虎冯世庆
关键词:激活态雪旺细胞生物相容性
激活态雪旺细胞联合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观察激活态雪旺细胞(ASCs)与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HUCBMSCs)局部联合移植后脊髓损伤局部神经标志物的变化,探讨ASCs与HUCBMSCs联合移植在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和功能恢复方面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前期实验方法获得ASCs及HUCBMSCs,并制作成年雌性Wistar大鼠胸10脊髓损伤模型。将80只大鼠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注射杜尔伯科改良伊格尔培养基(DMEM)];ASCs移植组;HUCBMSCs移植组;ASCs与HUCBMSCs联合移植组。分别将DMEM、ASCs、HUCBMSCs以及ASCs+HUCBMSCs移植入对应组的脊髓损伤部位。术后采用Basso,Beattie和Bresnahan (BBB)评分对大鼠的后肢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于脊髓损伤后1、2、3、4周取脊髓损伤中心组织进行Western blot半定量检测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12周后,从每组随机选取8只大鼠进行10%生物素葡聚糖胺(BDA)顺行示踪标记。标记2周后处死大鼠,将损伤段脊髓取出作5 μm快速冰冻切片后,进行BDA显影、苏木素-伊红(HE)染色,神经丝蛋白-200(NF-200)、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髓鞘碱性蛋白(MB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综合以上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Western blot及FQ-PCR结果显示NF-200及MBP表达量在各组均有升高,但以联合移植组最高(损伤后4周NF-200:4.581±0.588,MBP:3.922±0.259);损伤后8周,共移植组大鼠的BBB评分[(16.800 0±0.223 0)分]显著高于其余3组(P=0.000)。BDA顺行示踪标记显示共移植组较ASCs移植组和HUCBMSCs移植组有较多的再生神经纤维通过损伤区,而空白对照组几乎未见再生神经纤维穿越。HE染色显示细胞共移植组损伤空洞明显小于其余3组(P=0.000)。结论ASCs联合HUCBMSCs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可促进更多的HUCBMSCs向神经元方向分化,促进轴突再生,改善脊髓损伤后功能的恢复。
周先虎冯世庆刘燊郝岩魏志坚林伟樊保佑任一鸣史桂东陈家童
关键词: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激活态雪旺细胞脊髓损伤神经修复分化
间质干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被引量:6
2016年
脊髓损伤是一类通常由创伤所致感觉和运动功能受损的临床常见疾病,其病理生理改变主要发生初损伤过程及二次损伤过程,可直接导致器官功能障碍、组织坏死、感觉和运动功能的不可逆病变,甚至死亡的严重后果。为抑制二次损伤和修复受损的中枢神经系统,国内、外开展了广泛的探索与尝试,修复手段包括药物治疗、手术减压、生物材料移植、自体外周神经移植等方法,但临床疗效并不满意。干细胞具有可促进神经细胞再生及直接分化成神经样细胞的可能,同时具有抗炎、抗凋亡、抗氧化应激、促分泌营养因子及促血管再生等多重疗效,因此干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近年来为脊髓损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在众多类型的干细胞中,间质干细胞由于其具有机体内分布广、分化潜能强、分离难度低、体外保存扩增易操作及可避免伦理道德等特点,并已在体外、动物和临床等不同层面进行了一系列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近年来,间质干细胞移植在脊髓损伤的修复研究过程中取得了重要进展,随着多项临床试验的结束,已有临床报道提示间质干细胞在修复脊髓损伤的临床转化方面具有良好的前景,同时也对其临床转化提出了更深层、更具体的思考和要求。本文将基于近三年内最新报道的文献和笔者研究团队的近期研究成果,对间质干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以及其发展前景做一系统综述。
张超Chekhonin VPBlyukhovetskiy AS李波冯世庆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移植脊髓损伤患者临床常见疾病病理生理改变器官功能障碍
关节镜下自体腓骨长肌腱和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对比被引量:20
2014年
目的 比较自体腓骨长肌腱和腘绳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1)实验研究:将16例截肢标本的腓骨长肌腱双股、腘绳肌腱四股与前交叉韧带放入拉力试验机,测试极限拉伸强度、最大变形、刚度.(2)临床应用:单骨道单束重建60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28例应用腓骨长肌腱,32例应用自体腘绳肌腱.应用Tegner评分表、Lysholm评分表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 KDC)进行膝关节术前术后功能评估.结果 腓骨长肌腱双股、腘绳肌腱四股与前交叉韧带的极限拉伸强度分别为(4 268±285)、(4090±265)、(2020 ±264) N;最大变形分别为(9.87 ±2.56)、(12.27 ±2.78)、(15.90±3.52) mm;刚度分别为986、776、697 N/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Tegner评分A组术前为(2.68±1.02)分,术后为(6.32±0.92)分;B组术前为(2.73±0.91)分,术后为(6.13±1.04)分;Lysholm评分A组术前为(62.80±6.71)分,术后为(94.90 ±4.20)分;B组术前为(62.53±6.13)分,术后为(93.97±8.62)分;IKDC评分A组正常19例,接近正常8例,异常1例;B组正常20例,接近正常9例,异常2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体腓骨长肌腱单束和腘绳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均能取得优良的初期临床效果.
史福东冯世庆左金增刘仕杰张勇刘田虹
关键词:关节镜前交叉韧带
炎性因子对脊髓损伤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6年
脊髓损伤可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炎性反应介导的继发性损伤会加重机体的损害。炎性因子在炎性反应中起关键性作用,因而有必要探明脊髓损伤后炎性因子的变化及其对脊髓损伤的作用,并寻求潜在的治疗途径。
孙超李波郭巍姚雪冯世庆
关键词:脊髓损伤继发性损伤炎性反应炎性因子
腺病毒介导白细胞介素-6基因对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6 (IL-6)基因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增殖、迁移、黏附的影响.方法 将携带IL-6及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腺病毒载体(Ad-IL-6-GFP)及空载体(Ad-GFP)感染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IL-6 mRNA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蛋白的表达,噻唑蓝(MTT)法检测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测定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周期;细胞迁移实验和黏附实验检测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体外迁移和黏附能力.结果 IL-6腺病毒载体感染脊髓星形胶质细胞96 h后,Ad-IL-6-GFP组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高于Ad-GF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TT结果显示,Ad-IL-6-GFP组吸光度(A)值明显降低,与Ad-GF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周期结果显示,IL-6基因减少了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在G1期[(5.40±0.90)%]的比例,而S期[(7.26±0.40)%]和G2期[(83.52 ±0.50)%]细胞比例显著增加,与Ad-GF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迁移实验和黏附实验结果显示,IL-6载体能够促进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体外迁移和黏附能力.结论 IL-6腺病毒载体能够促进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周期进程、增殖、迁移及黏附能力.
刘涛曹富江徐云强冯世庆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6脊髓星形胶质细胞INTERLEUKIN-6
肘管综合征中弓状韧带小分子RNA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弓状韧带肥厚增生引起尺神经卡压磨损,是肘管综合征(CuTS)最常见的病因[1],但具体机制不明.本研究旨在探讨CuTS中弓状韧带小分子RNA(miRNA,rnjR)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任一鸣周先虎魏志坚樊保佑林伟刘燊郝岩冯世庆
关键词:小分子RNA肘管综合征生物信息学分尺神经卡压CUTS
激活态雪旺细胞与非激活态雪旺细胞增殖相关基因DNA甲基化差异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外周神经损伤后雪旺细胞由非激活态雪旺细胞(SCs)转变为激活态雪旺细胞(ASCs)。细胞增殖发生变化,但基因层面机制仍不清楚。
樊保佑林伟任一鸣魏志坚史桂东周先虎刘燊郝岩冯世庆
关键词:细胞增殖相关基因激活态雪旺细胞DNA甲基化外周神经损伤
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供体来源及其表观遗传学研究现状被引量:1
2017年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是干细胞领域的研究热点,在组织工程学研究、自体细胞移植、药物研制和开发等诸多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前景。其具有类似胚胎干细胞(ES)的自我更新和多分化潜能,在体内外可以分化成多种成熟细胞,并且避免了胚胎干细胞在伦理道德制约、免疫排斥等方面的诸多问题。近年来再生医学的发展,尤其是干细胞技术的进步,iPS作为良好的"种子细胞"已成为国内外干细胞研究领域的前沿热点。随着iPS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临床实践的探索,其有望成为再生医学领域的一把利器。本文就iPS的人类供体细胞对比及表观遗传学方面进行综述。
史桂东周先虎冯世庆
关键词:诱导性多能干细胞供体细胞表观遗传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