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899374)

作品数:45 被引量:3,880H指数:26
相关作者:史培军何春阳陈云浩陈晋李晓兵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经济管理
  • 12篇天文地球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生物学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农业科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6篇土地利用
  • 11篇城市
  • 8篇遥感
  • 7篇植被
  • 5篇土地利用变化
  • 4篇城市化
  • 3篇动态监测
  • 3篇灾害
  • 3篇水灾
  • 3篇驱动力
  • 3篇群落
  • 3篇可持续发展
  • 3篇降雨
  • 3篇暴雨
  • 3篇城市降雨
  • 2篇遥感研究
  • 2篇植被覆盖
  • 2篇植物
  • 2篇植物群
  • 2篇植物群落

机构

  • 44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教育部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国家自然科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国务院研究室
  • 1篇日本九州大学

作者

  • 23篇史培军
  • 11篇何春阳
  • 10篇陈云浩
  • 9篇陈晋
  • 7篇李晓兵
  • 7篇王静爱
  • 5篇江源
  • 4篇徐伟
  • 3篇刘肖骢
  • 3篇袁艺
  • 2篇赖彦斌
  • 2篇黄晓霞
  • 2篇潘耀忠
  • 2篇宋长青
  • 2篇王理
  • 2篇徐霞
  • 2篇梁进社
  • 2篇康慕谊
  • 2篇谢锋
  • 2篇徐小黎

传媒

  • 11篇地球科学进展
  • 7篇自然灾害学报
  • 4篇地理学报
  • 4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生态学报
  • 3篇遥感学报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2篇地理科学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资源科学
  • 1篇中国图象图形...
  • 1篇地理研究
  • 1篇测绘学报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现代城市研究
  • 1篇海南师范学院...

年份

  • 3篇2004
  • 2篇2003
  • 16篇2002
  • 19篇2001
  • 5篇2000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典型植被类型NDVI动态变化与气温、降水变化的敏感性分析被引量:230
2000年
利用 198 3~ 1992年覆盖全国范围的、多时相的、NOAA/AVHRR的 NDVI数字影像 ,结合我国 16 0个基本标准气象站逐月的气温、降水资料 ,对 10年来中国主要植被类型的遥感特征参数 NDVI的动态变化与同期气温、降水变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就全国而言 ,从北到南 ,NDVI的变化与气候条件变化的相关系数逐渐降低 ;从东南到西北 ,NDVI的变化与气候条件变化的相关系数逐渐增加。
李晓兵史培军
关键词:植被类型NDVI气温降水敏感性全球变化
灾害避难行为的模拟模型研究(Ⅲ)——双人单房情况的避难模拟被引量:3
2004年
研究突发性灾害下的避难行为,有利于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灾害抵御能力,在当前城市防灾减灾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利用计算机模拟仿真试验可以多次重复、简单易行的优点,在对现有的计算机仿真模型进行改进的基础上,开展了不可视环境下双人单房任意方向下的灾害避难行为仿真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双人单房的情况下,两人分头避难模式优于两人共同避难模式;同时,进一步的扩展模拟还表明,两人在分头避难又相遇后,进行正确交流也是十分有益的,这往往可以缩短发现避难出口的时间。
梁威何春阳陈晋范一大
关键词:突发性灾害防灾减灾意识仿真模拟
NECT上农牧交错区耕地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被引量:92
2000年
从中国东北样带 (NECT)内的农牧交错区选择典型样点作为研究单元 ,经分析得出该区域属样带上近年来耕地变化最明显的区域 ;在此基础上 ,对可能影响耕地变化的自然气候因素和人口、社会经济因素等分别进行相关分析 ,进而得出该区域近年来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初步结论为 :人口是农牧交错区对耕地变化影响最大的驱动力 ,次之为经济发展 ,再次为技术水平 .
石瑞香康慕谊
关键词: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驱动力
基于土地覆盖分类的植被覆盖率估算亚像元模型与应用被引量:334
2001年
如何利用遥感资料估算植被覆盖率已成为建立全球及区域气候、生态模型的基础工作之一。重点探讨了利用TM资料从植被指数 (NDVI)中提取植被覆盖率的方法。根据TM像元为非均一混合像元的特点 ,提出了基于土地覆盖分类的综合运用“等密度模型”和“非密度模型”计算植被覆盖率的方法。通过对北京市海淀市区的植被覆盖率计算表明 ,该方法的估算精度可达 75 4% ,比单纯使用等密度亚像元模型在估算精度上可提高 5 8%。可以认为 ,该方法为大面积植被覆盖率估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
陈晋陈云浩何春阳史培军
关键词:植被覆盖率遥感资料
北京地区城市化过程与机制研究被引量:225
2002年
在长时间序列高分辨率Landsat TM/MSS数据的支持下,对北京地区1975~1997年城市化基本过程和驱动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基本结论如下:(1)北京地区城市化过程主要表现为中心大区和边缘次级中心区的面状城市化、中心大区和边缘次级中心区之间沿交通干线的线状城市化以及中心大区与边缘次级中心区之间的点状城市化3种基本模式,其中,中心大区在城市边缘区的面状城市化过程在区域内居于优势地位.(2)北京地区城市化过程和城市格局的形成是地形、交通等内在适应性因素和经济因素、政府行为、文化传统、突发事件等外在驱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城市规划、产业发展政策等政府行为和3000年城市发展形成的旧有城市格局和古都风貌从根本上决定了现代北京城市发展的基本过程.
何春阳史培军陈晋徐小黎
关键词:城市化地形
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土地覆盖格局研究——以深圳市为例被引量:118
2003年
研究一个以城市化过程为主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选择景观生态学中的景观格局的研究方法,对快速城市化地区——深圳市的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利用/覆盖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具体选择景观格局指数中的破碎度指数、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和聚集度指数,来表征斑块水平、景观水平、区域水平3个不同层次的土地覆盖格局。首先在区域水平上,分析了深圳全市,以及经济特区和特区外的宝安区、龙岗区的土地覆盖格局变化。在此基础上,以研究区的镇级行政单元为景观单元,计算了镇级行政区域以及镇级行政区海拔0~30m的区域的景观格局指数,在景观水平上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以及地形因素对土地覆盖格局变化的影响。随后分析了研究区各土地覆盖类型以及不同时期的斑块水平上的土地覆盖格局。最后以城镇用地比例表征城市化水平,讨论了城市化水平与土地覆盖格局变化的关系。在城市化初期,景观类型多样性和斑块破碎化程度出现上升趋势,空间聚集性下降,生态安全问题开始突现。在城市化水平20%~40%之间,其景观类型多样性和斑块破碎化程度达到较高水平,而空间聚集度水平较低,生态安全水平明显下降;随着城市化过程的不断深入,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袁艺史培军刘颖慧谢锋
关键词:生态安全
区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信息处理分析被引量:68
2002年
基于“3S”技术的区域土地利用 覆盖变化信息处理 ,已成为定量和深入研究区域土地利用 覆盖变化的重要基础。文中从信息处理流程和方法的角度 ,建立了一个基于“3S”技术的区域土地利用 覆盖变化信息处理基本模式 ,并重点分析讨论了相关的处理技术的和方法 ,以期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何春阳周海丽于章涛张清涛
关键词:区域土地利用
城市用地与人口的异速增长和相关经验研究被引量:69
2002年
由于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涉及的因素多,使获取动态研究所需的资料十分困难,所以,用少数几个主要因素定量地表达其变化就显得十分重要。从前人的成果,即以人口表示的城市位序-规模法则和以建成区面积表示的位序-规模法则出发,演绎出城市的用地规模和人口数量呈异速增长。这意味着,如果把整个城市看成是一个生命有机体,那么作为反映城市特征的城市用地规模和城市人口这两个重要变量,就是城市这个有机体的两个器官,他们的增长率是成比例的。还通过这个关系建立了城市建成区面积与市域人口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数学模式。对我国部分城市的经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分别证明了这两个经验关系。
梁进社王旻
关键词:人口人均GDP异速增长
小城镇建设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被引量:25
2001年
中国的城镇化道路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城镇化虽然是我国农村发展的一次历史性跨越 ,但它有许多弊端 ,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冲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最终确立 ,也利用我国现在经济结构大调整的契机 ,应该回复到城市化正常进程的轨道中来。
刘学敏史培军李晓西
关键词:城镇化城市化可持续发展
基于变化向量分析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动态监测(Ⅰ)——变化阈值的确定方法被引量:128
2001年
本文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 ,把变化向量分析方法引进到了当前国内的土地利用 /覆盖变化监测中 ,针对变化向量分析方法中变化阈值确定的难题 ,提出了一种双窗口变步长阈值搜寻的新方法。从海淀区的实例研究结果看 ,变化的检测精度可以达到 87%以上。表明变化向量分析法在解决阈值问题后 ,确实可以有效地提取土地利用
陈晋何春阳史培军陈云浩马楠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