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676054)

作品数:6 被引量:54H指数:5
相关作者:吴加学陈小玲叶银灿李冬王霞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2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3篇长江口
  • 2篇水沙
  • 2篇水沙关系
  • 2篇水文
  • 2篇水文时间序列
  • 2篇小波
  • 2篇小波变换
  • 2篇连续小波变换
  • 2篇基于小波变换
  • 2篇波变换
  • 1篇动力响应
  • 1篇输运
  • 1篇水动力
  • 1篇水动力特性
  • 1篇稳定性分析
  • 1篇下段
  • 1篇基于GIS
  • 1篇故障原因
  • 1篇光缆
  • 1篇光缆故障

机构

  • 3篇同济大学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3篇吴加学
  • 2篇王永红
  • 2篇沈焕庭
  • 2篇李冬
  • 2篇叶银灿
  • 2篇陈小玲
  • 2篇王霞
  • 1篇李九发
  • 1篇茅志昌
  • 1篇刘杜娟
  • 1篇唐玉杰

传媒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海洋地质动态
  • 1篇海岸工程
  • 1篇海洋工程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海洋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长江口涨落潮槽水动力特性的同步观测及其输运机制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涨落潮槽是河口区的重要地貌单元。只有枯季涨潮槽才能表现出涨潮优势。使用ADCP和ENDECO在枯季对长江口典型涨落潮槽进行一个潮周期的同步水文观测。利用本次观测资料和收集以前洪季水动力结果,比较分析了长江口涨落潮槽一个完整洪枯季大小潮水动力特征和输运机制。结果表明:(1)长江河口涨潮槽的水动力极为复杂。不仅存在洪枯季节的水文特征变化,而且存在着洪季大小潮和枯季大小潮的变化;(2)只有枯季大潮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涨潮优势。涨潮槽的单宽涨落潮量接近,而落潮槽的单宽涨潮量都小于单宽落潮量;(3)洪季大小潮涨潮槽的平均涨潮流速都大于落潮槽,平均落潮流速都小于落潮槽。枯季小潮的平均涨潮流速来说,涨潮槽大于落潮槽;而对于落潮流速来说,涨潮槽上部小于落潮槽,下部大于落潮槽;(4)涨潮槽的欧拉余流要小于落潮槽,涨潮动力减弱对涨潮槽的影响较为明显。
唐玉杰王永红吴加学沈焕庭
关键词:长江口
基于小波变换的西、北江水沙关系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09年
对珠江高要、石角站近50年(1957—2000年)流量、含沙量和输沙量月均时间序列利用复Morlet小波变换,分析水沙序列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并在流量的特征时间尺度上分段建立相应的水沙关系,结果显示:(1)两站水沙时间序列具有多时间尺度特征,年内洪枯季周期最为显著,水沙丰枯变化不同期。流量的长周期振荡特征较含沙量与输沙量明显,中时间尺度振荡在20世纪70年代有明显的突变点,石角站突变点略滞后于高要站。高要站输沙量明显多于石角站,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石角站输沙量明显减少;(2)特征时间尺度上水沙关系存在丰枯变化。水沙关系公式Cs=aQb中,系数a值变化反映出少水期泥沙的供给量较小,指数b值显示少水期水流的挟沙能力强。两个多水时段(1992—2000年和1957—1974年)水沙关系近似平行下移,说明水流的挟沙能力相近,但泥沙供给量存在一定差别,前一个多水时段泥沙供应量小于后一多水时段,明显的人类活动是主要原因。整体时段的水沙关系曲线只能代表多水期的水流挟沙特征,而不能代表少水期的水沙关系。
王霞吴加学
关键词:水文时间序列连续小波变换水沙关系
长江河口涨、落潮槽内的沙波地貌和输移特征被引量:5
2011年
涨、落潮槽是河口区的重要地貌单元,槽内由于不同的优势流作用而表现出不同的泥沙运移特征。沙波是底沙输移的表现,因此研究槽内的沙波特征对于涨、落潮槽的水动力和沉积地貌研究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依据现场声纳观测、测深仪测深、表层取样和现场水动力观测等方法获得河槽床面沙波和水动力资料,对沙波的几何形态、波高和全潮周期的迁移距离进行了分析和计算。结果显示,涨潮槽沙波的波长和波高都小于落潮槽内的沙波,波型指数大于落潮槽。涨潮槽内有部分沙波倾向上游,落潮槽沙波一般倾向下游。除了涨潮槽新桥水道在大潮时沙波净向上游输移,涨潮槽南小泓和落潮槽的底沙无论大、小潮都净向下游输移,大、小潮全潮周期内涨潮槽净输移距离约为1—10m,落潮槽内的沙波净输移距离约为涨潮槽的3倍。涨、落潮槽内的沙波特征和迁移距离的差异主要反映了河槽内不同水动力与河床地形的相互作用关系,这种差异导致了两种河槽中的底形不稳定。
王永红沈焕庭李九发茅志昌
关键词:长江口动力响应
东海国际海底光缆故障原因分析研究被引量:16
2009年
海底光缆的安全性一直是投资、建设、维护各方重点关注的问题。东海区的国际海底光缆阻断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影响我国对外通信。统计东海区国际海底光缆系统1994.04~2006.03期间所发生的故障,分析故障处光缆结构、埋深、水深、底质及各种人为活动,研究影响东海国际海底光缆安全的因素,为未来东海区海底光缆的设计、施工、维护提供科学依据。
陈小玲叶银灿李冬
关键词:海底光缆光缆故障故障原因
基于小波变换的水沙关系特征分析:以长江大通站为例被引量:10
2009年
根据长江大通站近50年(1957~1999年)的水沙数据,利用复Morlet小波变换,分析水沙时间序列多尺度小波特征,建立了不同时间尺度上的水沙关系式。分析结果显示:(1)呔通站水沙序列年内洪、枯季周期波动最为显著,流量的长周期特征明显,含沙量与输沙量的短周期特征显著。(2)大通站水沙序列多尺度特征明显,流量的振荡周期主要为3~6a和8~16a;含沙量多尺度振荡周期较为平稳,4~6a的周期振荡中心尺度呈明显下降的趋势;输沙量以4~6a和10~14a的周期显著振荡,输沙量变化平稳,较含沙量变化有一定的滞后期。(3)根据流量小波特征分析,近50年的水沙变化过程大致可分为3个时期,分时段拟合水沙关系曲线,发现总体水沙曲线的指数与正常期和丰水期的接近,而与少水期的存在较大的差距。少水期系数较小、指数较大,表明在少水期泥沙的供给量较少,但水流的搬运能力增强。
王霞吴加学
关键词:水文时间序列连续小波变换水沙关系长江
基于GIS的长江口南支下段河势演变及稳定性分析被引量:10
2010年
借助GIS技术,对1980年—2005年间的6幅海图进行数字化,建立DEM,并以0,-2,-5,-10 m等深线进行叠加,同时选取4个典型断面,从平面上和断面上对长江口南支下段河势变化及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南支下段1980年—2005年间沙洲迁移、汊道消亡、汊道再生、冲淤交替,具体表现为:分流沙洲冲刷下移,通道淤废;分流口上游沙体新的通道产生,分流口上提。2)典型断面显示出下段河槽为复式河槽,尤其是位于中部的河槽断面变化最为剧烈,其上游和下游断面河槽多年来形态相对较为稳定。3)较大幅度的冲刷和淤积大都发生在滩槽交替变化且河床坡度较陡区段。4)径流输沙、特大洪水、潮流作用与科氏力一起,是影响南支下段河势变迁的主要因素。
刘杜娟叶银灿李冬陈小玲
关键词:长江口GIS河势演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