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IRT1234)

作品数:59 被引量:278H指数:10
相关作者:魏世忠徐流杰任凤章苏娟华宋克兴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科技大学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洛阳理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冶金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7篇金属学及工艺
  • 35篇一般工业技术
  • 4篇冶金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22篇合金
  • 8篇水热
  • 7篇水热合成
  • 7篇热合成
  • 7篇显微组织
  • 6篇工业纯
  • 6篇工业纯钛
  • 6篇复合材料
  • 6篇纯钛
  • 6篇复合材
  • 4篇时效
  • 4篇内氧化
  • 4篇内氧化法
  • 4篇钛合金
  • 4篇高温
  • 4篇高温拉伸
  • 3篇导电
  • 3篇导电率
  • 3篇动态再结晶
  • 3篇再结晶

机构

  • 57篇河南科技大学
  • 5篇洛阳理工学院
  • 5篇中国船舶重工...
  • 4篇河南省有色金...
  • 3篇北京科技大学
  • 3篇西安理工大学
  • 3篇中国船舶重工...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武夷学院
  • 1篇内蒙古科技大...

作者

  • 40篇魏世忠
  • 20篇徐流杰
  • 19篇任凤章
  • 15篇苏娟华
  • 8篇宋克兴
  • 7篇周玉成
  • 6篇潘昆明
  • 6篇贾淑果
  • 5篇张旦闻
  • 5篇丁宗业
  • 5篇田保红
  • 5篇李继文
  • 5篇陈志强
  • 4篇周铁柱
  • 3篇李玉娟
  • 3篇张彦敏
  • 3篇刘平
  • 3篇李炎
  • 3篇国秀花
  • 3篇宁向梅

传媒

  • 18篇材料热处理学...
  • 7篇稀有金属与硬...
  • 6篇热加工工艺
  • 5篇金属热处理
  • 5篇铸造技术
  • 3篇中国有色金属...
  • 3篇河南科技大学...
  • 2篇机械工程材料
  • 2篇功能材料
  • 2篇稀有金属
  • 1篇特种铸造及有...
  • 1篇材料导报
  • 1篇电子显微学报
  • 1篇材料开发与应...
  • 1篇哈尔滨工程大...
  • 1篇粉末冶金材料...
  • 1篇第十一次全国...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6篇2018
  • 7篇2017
  • 7篇2016
  • 12篇2015
  • 17篇2014
  • 1篇2013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保温时间对钎焊Al_2O_3/碳钢界面结构及结合强度的影响
2015年
用Cu-Ti活性钎料对Al2O3陶瓷/碳钢实施钎焊,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界面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钎焊温度1050℃、不同保温时间(10~40 min)对接头界面微观结构和剪切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温30 min得到的钎焊接头具有较好的界面组织形态和较高的剪切强度。在此工艺条件下界面结合区有3层组成,即近陶瓷侧以Ti4Fe2O为主的反应层,近钢侧以Ti Fe2为主要析出相的扩散层,在反应层和扩散层之间为Cu固溶体+Ti4Fe2O相,各层组织比较致密,微孔缺陷较少,接头剪切强度达到99 MPa。
李炎魏世忠王新阳徐流杰
关键词:钎焊AL2O3陶瓷碳钢
不同Al含量Cu-Al合金内氧化后的组织对比被引量:4
2014年
不同Al含量(0.16%、0.3%和0.5%)的Cu-Al合金薄板使用Cu2O粉末包埋法内氧化,制备Cu-Al2O3弥散强化铜合金,并对其微观组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合金的内氧化层表层晶粒均比内部晶粒明显细小,表面晶粒为5~30μm,内部晶粒为30~100μm;随内氧化时间增加,内氧化层深增加,但随Al含量增加而减小;内氧化层的微观组织为大量细小γ-Al2O3相弥散分布在铜基体上;内氧化层表层γ-Al2O3粒子大小为20~50 nm,间距为50~150 nm,γ-Al2O3粒子与基体Cu的界面匹配关系是(022)Cu//(220)γ,为共格界面。
李玉娟任凤章王晓伟李炎魏世忠
关键词:弥散强化CU-AL2O3复合材料内氧化法显微组织
X射线法测量多晶材料残余应力被引量:12
2014年
简要介绍了机械工件(或构件)的残余应力的来源及其对机械工件使用寿命的影响。概述了晶体残余应力测量中的有损检测和无损测量各自所包括的具体测量方法以及各测量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情况。重点阐述了X射线法测量残余应力的基本原理、特点和测量时应注意的问题。
罗玉梅任凤章张伟张旦闻田保红魏世忠苏娟华
关键词:X射线法残余应力
双金属复合高钒耐磨合金的研制与应用
2014年
介绍了高钒合金钢/碳钢液固双金属铸造复合锤头和半连续铸造高钒合金钢电磁复合轧辊工艺。该工艺是双金属复合制备高钒耐磨合金的两项新技术,在水泥和轧钢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韩明儒魏世忠韩华徐流杰
关键词:双金属复合耐磨材料
Cu-Al合金薄板内氧化法制备块体Cu-Al_2O_3复合材料被引量:3
2015年
采用Cu-Al合金薄板内氧化和热挤压成型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块体Cu-Al2O3复合材料。89.7 mm×0.5 mm的Cu-0.16 mass%Al合金圆薄片900℃×8 h内氧化后,经表面清理、叠层装入包套、密封和800℃热挤压,制备出了20 mm的Cu-Al2O3复合材料棒材(块体材料),并经冷拔制备出了生产所需的3 mm的线材产品。热挤压棒材和冷拔线材截面呈现出"年轮"结构。热挤压棒材的导电率为96.3%IACS,冷拔线材的导电率、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为94.1%IACS、417 MPa和445 MPa。
任凤章李玉娟张旦闻吴锐田保红王宇飞魏世忠
关键词:CU-AL2O3复合材料块体材料内氧化
高钨高速钢中碳化物结构及界面特征被引量:1
2016年
采用铸造法制备了含钨10%的高钨高速钢,利用XRD、SEM、HRTEM、EDAX研究了高钨高速钢中碳化物的类型、成分、结构及其界面晶体学特征。结果表明:高钨高速钢中的碳化物有两种,一种是凝固过程中析出的鱼骨状共晶碳化物,别一种为回火过程中析出的颗粒状二次碳化物,二者均为面立方晶体结构的M_6C。共晶M_6C的分子式可表达为(Fe_(0.55)W_(0.30)Cr_(0.08)Mo_(0.07))_6C,二次M_6C中的合金元素含量与之基本相同。共晶M_6C型碳化物与基体间存在晶体学关系,在铸态组织中,M_6C的(111)晶面平行于铁素体(110)晶面,即M_6C(111)//α-Fe(110),而高速钢回火后,基体组织转变成马氏体(M)与残留奥氏体,界面的晶体学位向关系变为:M_6C(111)//M(020)。二次M_6C型碳化物与马氏体界面为良好的冶金结合,M_6C的(133)晶面与马氏体的(101)晶面夹角约为140°。部分二次M_6C可以依附于共晶M_6C析出,二者的(202)晶面共格。
徐流杰周鹤魏世忠
关键词:高速钢
锻态工业纯钛热轧变形抗力热模拟试验被引量:1
2015年
利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对锻态工业纯钛TA1进行高温拉伸试验,其变形温度为800~1050℃,变形速率为0.01~1 s-1,并对工业纯钛TA1进行变形抗力研究,分析了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和变形程度对变形抗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形抗力曲线主要以动态回复、再结晶软化为主要特征。温度对变形抗力的影响是以工业纯钛TA1相变点为界限。800和1000℃时,随应变速率增大,变形抗力先增大后减小;变形温度为850、900和1050℃时,变形抗力随应变速率增大而增大。变形抗力随变形程度增加,其变化呈两种趋势。
苏娟华周铁柱任凤章魏世忠陈志强
关键词:纯钛变形抗力数学模型
pd因子对金属材料磨损行为的影响
2019年
金属材料的磨粒磨损性能常采用载荷(p)或磨粒尺寸(d)单因素参数进行评估,为了考察载荷和磨粒尺寸对金属材料磨损性能的综合影响,本文提出用pd因子(载荷与磨粒尺寸的乘积)来表征金属材料的磨损行为,研究了pd因子与不同金属材料磨损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根据统计分析结果,金属材料的磨损量与pd因子呈现线性关系,随着pd因子值的增加,金属材料的磨损量也随之增加。利用弹性理论,建立了金属材料磨粒磨损的新模型,该模型能较好的反映pd因子对金属材料磨粒磨损性能影响的特征和机制。
孙铁龙徐流杰魏世忠范晓嫚
关键词:金属材料磨粒磨损载荷
烧结态W-80Cu合金高温压缩变形行为及本构关系被引量:4
2019年
采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烧结态W-80Cu合金的热变形行为,分析了热变形参数对合金流变应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稳态流变应力与应变率呈正相关,与变形温度呈负相关。经热压缩试验后,材料孔隙度减少,两相界面结合紧密,相对致密度得以提高。利用Zene-Hollomon参数的双曲正弦模型,建立了烧结态W-80Cu合金热变形本构方程ε=2.353×10^6[sinh(0.022 96σ)]^4.009 0×exp[-89.596×10^3/(RT)]。该方程预测值与试验观测值重合度好,能较好地描述烧结态W-80Cu合金高温热压缩下的致密化行为。
房芳李继文魏世忠王喜然易旭阳
关键词:高温压缩流变应力本构方程
在铜镁合金表面制备MgO/Cu复合材料内氧化层的组织和性能被引量:3
2015年
采用内氧化法在铜镁合金表面制备了MgO/Cu复合材料内氧化层,研究了内氧化时间对内氧化层厚度、硬度、导电率的影响以及内氧化层的组织,并分析了铜镁合金的内氧化热力学。结果表明:随着内氧化时间延长,内氧化层的厚度和导电率均逐渐增加,硬度则先升后降;当内氧化时间为10h时,内氧化层的性能最佳,导电率为75.9%IACS,硬度为123.3HV;铜镁合金经内氧化后,固溶在铜基体内的镁以MgO的形式析出形成内氧化层,MgO颗粒弥散分布是内氧化层综合性能大幅提高的根本原因;铜镁合金内氧化热力学的临界氧分压,介于10-31 419/T+5.66和10-17 611/T+12.91之间。
王庆福张彦敏国秀花宋克兴
关键词:内氧化法导电率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