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01226)

作品数:13 被引量:49H指数:3
相关作者:吕永梅杨春俊张学军李晴陈丽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性别
  • 3篇突变
  • 3篇年龄
  • 3篇门诊
  • 3篇门诊患者
  • 2篇硬化症
  • 2篇突变分析
  • 2篇皮炎
  • 2篇节性
  • 2篇结节
  • 2篇结节性
  • 2篇结节性硬化
  • 2篇结节性硬化症
  • 2篇基因
  • 2篇发病
  • 1篇带状疱疹
  • 1篇蛋白
  • 1篇等离子体
  • 1篇低温等离子体
  • 1篇多媒体

机构

  • 13篇安徽医科大学...
  • 6篇安徽医科大学
  • 4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川北医学院附...
  • 1篇安徽中医学院...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13篇吕永梅
  • 5篇杨春俊
  • 3篇张学军
  • 3篇李晴
  • 2篇潘海峰
  • 2篇牟韵竹
  • 2篇张正中
  • 2篇陈丽
  • 1篇梁燕华
  • 1篇刘林莉
  • 1篇杜卫东
  • 1篇陈星
  • 1篇刘一平
  • 1篇盛宇俊
  • 1篇杨萍
  • 1篇孙良丹
  • 1篇王培光
  • 1篇刘盛秀
  • 1篇杨浩
  • 1篇杜文辉

传媒

  • 3篇中国皮肤性病...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皮肤病与性病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实用皮肤病学...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异维A酸胶囊不同给药方法治疗中重度痤疮临床观察被引量:25
2018年
目的观察异维A酸胶囊不同给药方法治疗中重度痤疮的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45例中重度痤疮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研究组采用间歇疗法给予异维A酸胶囊;对照组采用传统每日疗法给予异维A酸胶囊。4周为1疗程。分别在4周、8周、12周、16周观察临床疗效及副作用。结果两组不同给药方法中,研究组中患者在4周时有效率低于对照组(P <0. 05);随着用药时间延长,8周、12周、16周两组间疗效差异逐渐减少,无统计学意义(P均>0. 05)。研究组药物不良反应指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 05)。结论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和累积服药剂量的增加,间歇疗法和每日疗法的疗效相当,但间歇疗法的副作用在整个疗程中较少。在临床上推荐使用间歇疗法口服异维A酸胶囊治疗中重度痤疮。
吕永梅张晨晨张学军杨春俊陈丽
关键词:痤疮异维A酸胶囊副作用
有汗性外胚叶发育不良基因突变检测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对1例散发型有汗性外胚叶发育不良(Hidrotic ectodermal dysplasia,HED)患者进行基因突变检测,为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CR扩增缝隙连接蛋白beta-6基因(gap junction protein beta 6 gene,GJB6)基因外显子区,通过DNA直接测序的方法,对患者、患者家庭中正常人和100例健康对照进行GJB6基因突变检测。结果患者在GJB6基因上第31位发现一错义突变,鸟嘌呤(G)被腺嘌呤(A)转换,由此,第11位氨基酸密码子由GGG突变成AGG,导致甘氨酸(G)被精氨酸(R)替代,即G11R;而患者家庭中的正常人和100例健康对照均没有发现同样的碱基改变。结论患者GJB6基因存在错义突变(31G>A)是导致HED的主要原因。
吕永梅王建峰孙良丹王静
关键词:突变分析
合肥市某三甲医院2009-2014年隐翅虫皮炎门诊患者的流行特征分析
2015年
目的了解合肥市某三甲医院隐翅虫皮炎门诊患者的发病时间、发病年龄及性别的分布特征,为预防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年9月-2014年8月在合肥市某三甲医院门诊确诊为隐翅虫皮炎的1 004例患者的就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分析该病的发病时间、发病年龄及性别的分布特征。结果每年隐翅虫皮炎患者均自4月份开始逐渐增多,到6月份达到发病高峰,一直持续到9月份发病均较多,10月份开始呈现明显下降趋势,11月以后至次年的3月该病的发病人数均较低;患者的发病年龄在2个月-8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5.41±1.15)岁,其中男性578例,平均年龄为(24.78±11.50)岁,女性426例,平均年龄为(26.27±11.38)岁,男女之比为1.36∶1,男性和女性的平均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P=0.043)。该病好发于16-31岁的青少年中。结论隐翅虫皮炎好发于4-10月份,尤其在6-9月份期间为该病的发病高峰;16-31岁的人群好发,且男性患者相对较多。在隐翅虫皮炎高发季节,应加强对青少年群体的防制。
吕永梅李晴朱才宏邸东升胡永迪潘海峰
关键词:隐翅虫皮炎年龄因素性别因素
先天性厚甲症-I型患者及正常人指甲的红外光谱对比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zrm)技术和曲线拟合方法,比较先天性厚甲症-I型(PC-1)患者指甲与正常人指甲在红外光谱参数和蛋白质二级结构方面的差异。方法收集来自3个家系的PC-1患者手指甲7例和正常人手指甲10例,FTIR分析采用溴化钾压片方法进行;红外光谱酰胺I带采用PeakFitv4。12软件处理,求取蛋白质各二级结构百分含量。结果在红外光谱波数为3000~1000cm。的范围内,PC-1患者指甲与正常人指甲的光谱参数,如峰位置、峰强度和峰形状等均存在明显差异;另外,与正常人指甲相比,患者指甲蛋白质二级结构最为显著的变化是α-螺旋的增加和β-折叠的减少,这显示PC-1患者指甲具有更高的稳定性。结论PC-1患者和正常人指甲在光谱参数和蛋白质二级结构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不仅为阐明PC-1的生化机制及其治疗提供了微观结构方面的参考,同时也表明红外光谱技术在研究人类皮肤疾病方面有着好的应用前景。
吕永梅梁燕华杜卫东
关键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先天性厚甲症指甲光谱参数
合肥市某三甲医院2009—2014年带状疱疹门诊患者的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了解合肥地区带状疱疹的发病时间、发病年龄及性别的分布特征,为制定该病的防制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9年3月-2014年6月在合肥市某三甲医院门诊确诊的带状疱疹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分析该病的发病时间、发病年龄及性别的分布特征.结果 2009-2014年门诊确诊带状疱疹患者共有4514例,占门诊总量的1.9%,该病全年均有发生,冬季(11、12、1、2月份)较其他季节较少些.12岁前(小学阶段以下的幼儿)发病均少见,13岁以上随年龄增长呈现逐渐增多趋势,19~42岁以及49~66岁为该病的两个发病高峰期.6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大,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在第一个发病高峰年龄段(19~42岁)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26:1;在第二个发病高峰年龄段(49 ~66岁)中,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男女之比为0.89:1.结论 带状疱疹全年均可见,该病好发于成人,且呈现两个年龄段的发病高峰;男女的发病人数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差异.在19~42岁高发年龄段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在49~ 66岁高发年龄段中,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在高危人群中应做好宣传教育并提前做好防控措施.
吕永梅刘盛秀潘海峰李晴杜鑫
关键词:带状疱疹年龄发病率性别
结节性硬化症的基因突变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研究1例中国汉族人结节性硬化症TSC1和TSC2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该例结节性硬化症患者、家族中的正常人以及100名健康对照者的TSC1和TSC2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并进行DNA测序分析。结果该例患者TSC1基因第15外显子存在C.1884-1887del AAAG(P.Leu628Leu fs X23)移码突变,引起读码框移位,并在其后第23位氨基酸处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TGA。家族中的正常成员及100名无关正常对照未检测出该位点突变。结论 TSC1基因的新缺失突变C.1884-1887del AAAG可能是导致患者临床发病的主要原因,该突变为新突变。
吕永梅张正中陈丽牟韵竹
关键词:突变
持久性豆状角化过度病1家系被引量:1
2016年
患者男,82岁,四肢皮疹30年,有家族遗传史。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颗粒层变薄。真皮乳头增生,真皮浅层单一核细胞浸润,病变两侧表皮棘细胞层显著增生和肥厚。诊断:持久性豆状角化过度病。
吕永梅盛宇俊王玄王培光李晴杜文辉杨春俊张学军
一例结节性硬化症患者的临床表型和TSC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检测1例结节性硬化症患者TSCl、TSC2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收集1例结节性硬化症患者的临床表型资料,提取患者及其4名家系成员(父母、舅舅、丈夫)的外周血DNA,应用PCR反应扩增TSCl和TSC2基因所有的外显子编码区及其侧翼序列,通过对PCR反应产物直接测序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患者面部血管纤维瘤、前额纤维斑20年,后腰鲨革样斑10年,伴智力障碍,无癫痫发作史。测序结果显示患者在TSC2基因第34外显子第4258位与4261位碱基之间缺失了TCAG4个碱基,为c.4258—4261delTCAG(P.Serl420GlyfsX55)移码突变。在4名表型正常家系成员及100名正常对照中均未检测到该位点突变。结论TSC2基因第34外显子c.4258-4261delTCAG(p.Serl420GlyfsX55)移码突变可能是该结节性硬化症患者发病的原因。
张正中吕永梅牟韵竹杨浩杨萍刘一平刘林莉陈星眭维耻
关键词:结节性硬化症突变
环状肉芽肿的病因及相关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7年
环状肉芽肿是发生于真皮或皮下组织的慢性皮肤病,以环状丘疹或结节性损害为主要特征,其病因可能与遗传、虫咬、外伤、病毒感染(包括HIV,EB和带状疱疹病毒)、自身免疫、肿瘤、药物等多种因素有关,但具体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文中对该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吕永梅杨春俊张学军
关键词:肉芽肿病因学发病机制
关于提高皮肤性病学理论知识教学效果的体会被引量:1
2017年
皮肤性病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是皮肤科医生从业的基础。皮肤病涉及的病种繁多,皮损的形态变化多端,难以通过枯燥的文字描述其皮疹的变化。针对目前普遍对皮肤科理论知识不重视的现象,笔者所在医院通过启发学生兴趣、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法,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吕永梅
关键词:皮肤性病学教学方式多媒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