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BK2008008)

作品数:6 被引量:59H指数:5
相关作者:王根林杨惠林陈康武唐天驷姜为民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江苏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成形术
  • 2篇压缩性
  • 2篇疏松性
  • 2篇椎体
  • 2篇椎体后凸
  • 2篇椎体后凸成形
  • 2篇椎体后凸成形...
  • 2篇后凸
  • 2篇后凸成形
  • 2篇后凸成形术
  • 2篇骨折
  • 2篇骨质
  • 2篇骨质疏松
  • 2篇骨质疏松性
  • 2篇骨质疏松性椎...
  • 1篇单开门
  • 1篇悬吊
  • 1篇悬吊固定
  • 1篇压缩性骨折
  • 1篇脂肪间充质干...

机构

  • 6篇苏州大学

作者

  • 5篇杨惠林
  • 5篇王根林
  • 3篇唐天驷
  • 3篇陈康武
  • 2篇干旻峰
  • 2篇周峰
  • 2篇卢神州
  • 2篇姜为民
  • 2篇蔡鑫
  • 1篇包肇华
  • 1篇李明忠
  • 1篇孟斌
  • 1篇盂斌
  • 1篇陈广东
  • 1篇陈亮
  • 1篇陈晓庆
  • 1篇施咏毅
  • 1篇梅昕
  • 1篇朱雪松

传媒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11
  • 4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后骨坏死被引量:17
2010年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后骨坏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31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后骨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3例,女性18例;年龄57~84岁,平均71岁;背部疼痛病史1个月~10年。术前行X线片、CT、MRI等影像学检查。患者均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术中取椎体内组织进行术后常规病理学检查。测量并比较术前、术后1d及末次随访时站立位X线片伤椎前缘相对高度。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48个月,平均27个月。术前与术后1d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分别为(34.7±3.1)%和(71.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为(70.2±2.5)%,与术后1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VAS及ODI评分分别为8.7±0.4和89.1±2.7,术后1d分别为2.3±0.7和31.7±3.1,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9±0.2和29.1±2.7,与术后1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指标数据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例发生骨水泥渗漏,未出现临床症状。1例术后发生其他椎体骨折。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后骨坏死的有效方法。
王根林杨惠林姜为民陈亮盂斌梅昕陈康武唐天驷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折压缩性骨坏死椎体后凸成形术
颈椎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与缝线悬吊固定治疗颈椎病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探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expansive open-door laminoplasty,ELAP)中微型钛板固定技术与传统缝线悬吊固定技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08年6月~2010年6月本院微型钛板固定ELAP术治疗的2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为A组,选择同期采用传统缝线悬吊"门轴"ELAP术治疗的23例患者为B组。比较两组间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率、颈椎曲度变化值、轴性症状及椎板掀开角度。[结果]两组随访时间[A组为(13.5±3.5)个月、B组为(14.1±3.2)个月]、手术时间[A组(121±35)min、B组(112±30)min]、术中出血量[A组(330±115)ml、B组(328±123)ml]和JOA评分改善率[A组(58.3±9.7)、B组(56.7±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颈椎曲度术前(17.2°±4.2°)与术后(17.9°±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颈椎曲度术前(18.2°±4.7°)与术后(16.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曲度变化率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A组0.7°±4.9°,B组-1.9°±3.7°,P<0.05)。A组术后轴性症状(10.1±1.8)与B组(9.2±2.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板开门角度A组(37.3°±5.4°)与B组(35.7°±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微型钛板固定技术与传统缝线悬吊固定技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均能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微型钛板固定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可减轻术后轴性症状和防止颈椎曲度的丢失。
周峰杨惠林王根林干旻峰陈广东陈康武唐天驷
关键词:椎板成形术单开门微型钛板
多孔型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复合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兔股骨骨缺损被引量:14
2010年
背景:从蚕丝中提取的丝素蛋白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且可生物降解,用于修饰生物材料能提高细胞在材料表面的黏附和生长能力。目的:探讨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材料复合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包含性骨缺损的作用。方法:取2月龄新西兰大白兔附睾处脂肪组织,经胰酶消化传代培养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取第3代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以1×1010L-1浓度接种于丝素蛋白/羟基磷灰支架材料上,培养3h后加入含有1μmol/L地塞米松、50μmol/L维生素C、10mmol/Lβ-甘油磷酸钠的DMEM培养液进行成骨诱导。新西兰大白兔36只,在兔股骨远端制备直径4.5mm、深10mm的松质骨缺损。细胞复合材料组植入复合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单纯材料组植入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植入。结果与结论:12周时大体观察细胞复合材料组骨缺损区完全被骨组织修复,单纯材料组骨缺损区缩小、部分修复,空白对照组骨缺损无修复。12周时X射线、组织学检查显示细胞复合材料组完全修复了骨缺损区,材料组部分修复了骨缺损区,细胞复合材料组的新生骨小梁多于单纯材料组(P<0.05),空白对照组未见骨修复。结果说明复合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修复兔股骨包含性骨缺损能力优于单纯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材料。
施咏毅王根林杨惠林卢神州张亚蔡鑫
关键词: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生物材料
浅谈如何提高外科学临床教学质量被引量:5
2011年
临床教学是临床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临床实习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医学生的医疗水平及综合素质。传统的外科医学教学模式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学生存在综合分析、实际动手、临床思维能力较差等缺陷。针对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者从实行多级教学体系;提高服务意识,坚持以人为本;讲清概念,掌握病证本质;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采取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检测六个方面阐述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方法和体会。
周峰
关键词:临床教学外科临床实践能力
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组织工程化骨修复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探讨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SF/HA)组织工程化骨的成骨作用,以期为临床治疗骨缺损提供新的人工骨材料.方法 将SF/HA与成骨诱导的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复合,构建组织工程化骨.取54只兔于左侧桡骨中上段制备15 mm节段性骨缺损.实验分3组(A、B组各24只,C组6只):A组:植入SF/HA组织工程化骨,B组:单纯植入SF/HA;C组:骨缺损区不植入任何材料.于术后4、8、12及16周摄X线片,并于16周行螺旋CT扫描重建,观察骨缺损修复及骨塑形情况,参照Lane-Sandhu X线评分标准对各组骨缺损的骨修复程度评分.骨痂标本行 HE染色组织学观察,按照Lane-Sandhu组织学评分法比较12周和16周时各组的骨修复情况. 结果 术后16周,X线片示A组髓腔通畅,新骨塑形好,骨皮质连续;B组缺损区有缩小,两断端不连接;C组缺损区无明显骨痂生长.16周时螺旋CT扫描重建显示:A组骨塑形明显,骨缺损完全修复;B组有部分皮质骨形成,缺损区不能完全修复;C组骨缺损基本无修复.每组术后4、8、12、16周不同时间点的放射学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16周时3组间Lane-Sandhu组织学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SF/HA组织工程化骨具有良好的节段性骨缺损修复能力,但SF/HA本身缺乏骨诱导作用,单独修复节段性骨缺损作用有限.
王根林杨惠林蔡鑫朱雪松李明忠卢神州干旻峰陈晓庆唐天驷
关键词: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类骨缺损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对45例椎体压缩程度>75%的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实施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根据椎体压缩骨折形态,选择单侧或双侧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测量术前、术后1d及末次随访时站立位X线片椎体前缘高度的变化,并采用视觉模拟数字法(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综合评估手术疗效。结果随访18~48个月,平均21.7个月,伤椎前缘高度由术前的(18.7±3.1)%恢复至术后的(51.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时为(50.2±2.7)%,与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及ODI评分术前分别为8.1±1.4、91.1±2.3,术后分别为2.6±0.9、30.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时分别为2.1±0.5、26.1±5.1,与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例发生骨水泥渗漏,未出现临床症状。1例术后发生其他椎体骨折。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安全、可行、有效。
包肇华王根林杨惠林孟斌陈康武姜为民
关键词:椎体后凸成形术椎体压缩性骨折骨质疏松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