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440004)

作品数:23 被引量:1,271H指数:8
相关作者:姜照华刘则渊王贤文徐国泉朱显成更多>>
相关机构:大连理工大学大连轻工业学院西安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自然科学总论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经济管理
  • 4篇文化科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4篇知识
  • 3篇知识生产
  • 3篇能源
  • 3篇经济增长
  • 3篇老工业基地
  • 2篇东北老工业基...
  • 2篇循环经济
  • 2篇知识生产函数
  • 2篇生产函数
  • 2篇实证
  • 2篇能源效率
  • 2篇企业
  • 2篇资源效率
  • 2篇自主创新
  • 2篇科技投入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定制
  • 1篇东北老工业基...
  • 1篇动力因素

机构

  • 22篇大连理工大学
  • 3篇大连轻工业学...
  • 1篇苏州科技学院
  • 1篇西安理工大学

作者

  • 14篇姜照华
  • 9篇刘则渊
  • 5篇王贤文
  • 4篇徐国泉
  • 3篇杨名
  • 3篇朱显成
  • 2篇钱堃
  • 2篇姜春林
  • 1篇隆连堂
  • 1篇宫伟军
  • 1篇王国豫
  • 1篇阎忠吉
  • 1篇侯海燕
  • 1篇陈悦
  • 1篇张文雷
  • 1篇邹晶
  • 1篇程丽华

传媒

  • 7篇科技管理研究
  • 4篇科学学与科学...
  • 2篇中国科技论坛
  • 2篇科学管理研究
  • 1篇经济与管理研...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科技进步与对...
  • 1篇情报杂志
  • 1篇国土资源科技...
  • 1篇工业技术经济
  • 1篇煤炭经济研究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年份

  • 1篇2009
  • 3篇2008
  • 6篇2007
  • 10篇2006
  • 3篇2005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美区域科技投入差异比较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本文研究中国与美国的区域科技投入的差异情况。首先分析了中美科技投入的集中度,中国科技投入的集中度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但是近年来有下降的趋势;然后分析中美人均科技投入增长的Kernel密度函数变化情况,发现中国各省域单元的科技投入增长一直呈多峰状分布,而美国则是由单峰状向多峰状发展。利用中国各省市1990年至2005年的面板数据,建立中国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回归方程,并且计算出各地区经济增长对科技投入的边际影响程度。
王贤文姜照华
关键词:科技投入集中度面板数据
知识生产函数与知识生产关系研究——以中国若干省市为例被引量:8
2006年
以国内27个省市区的科技投入和产出数据为基础,从知识的投入和产出两个角度构建了知识生产函数模型,对影响知识生产量的诸生产关系进行了分析。
姜春林姜照华
关键词:知识生产函数知识投入知识产出
技术进步、结构变化与美国能源效率的关系被引量:39
2007年
定性分析了技术进步、经济结构和能源价格对能源消费和能源效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确立了能源效率的表达模型,提出了R&D知识存量测度方法,并测算出了美国1957-2004年的R&D知识存量。选取美国1980-2004年的能源生产率、R&D知识技术存量、第三产业比重以及石油价格等变量的时间序列作为样本数据,通过回归分析看出美国结构变化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最为显著,经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发现以上三因素均为能源效率的原因,而且技术进步与能源效率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
徐国泉姜照华
关键词:技术进步能源效率
大规模定制环境下的企业精益创新被引量:8
2007年
通过分析精益生产的核心——精益思想,提出了精益创新和精益创新体系的概念;从精益创新体系的角度,分析了企业实现全面精益创新,从而达到由大批量生产到大规模定制的生产方式的转换之路。同时,认为精益创新是从大规模生产转向大规模定制的必由之路。
宫伟军徐国泉
关键词:精益思想大规模定制文化创新
东北老工业基地实施循环经济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东北老工业基地存在着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它们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资源问题分析基础上,阐述了老工业基地要走发展循环经济的振兴之路,并提出了老工业基地实施循环经济的对策和措施。
朱显成刘则渊钱堃
关键词:东北老工业基地循环经济资源效率
中国创新模式的战略选择被引量:2
2006年
基于提升中国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国际科技竞争力的需要,文章研究和分析了高技术国家创新模式。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中国在国际科技研究中的分工,优化科研人员布局,优化创新链等适合中国当前科技发展的创新战略,目的是为最终形成符合中国科技发展需要的开放式创新模式提供参考。
杨名姜照华
关键词:创新链集成创新自主创新
基于可计算GIS的区域科技体系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GIS技术可以为区域科技分析提供了从空间角度出发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提供可视化、交互式的决策支持,可用于定义、分析、表现复杂的空间科技活动,以及计算、评价各种区域科技模型体系。结合传统的分析和决策方法,区域科技GIS可以从时间和空间双重角度来研究区域科技。
王贤文姜照华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
中国区域科技发展的空间差异及其演变过程分析被引量:9
2007年
本文比较了中国三大地带科技发展的绝对差异,通过计算和分解区域科技发展的泰尔指数,考察三大地带内部和地带之间的差异贡献率及其变化情况。然后分析各省域的科技投入与经济发展的匹配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王贤文刘则渊姜照华
关键词:THEIL指数科技投入强度
中国八大经济区的能源生态效益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总结能源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提出能源生态效益等相关指标概念,建立能源生态效益最优边际模型。对中国各区域"八五"到"十五"测算和分析后认为,单从能源生态的角度看,中国整体的生态包袱在加大,各区域能源生态也都在偏离可持续方向,特别是东部沿海和东北地区;但综合考虑生态效益来看,各区域特别是南部沿海和东部沿海走向可持续发展方向。
徐国泉程丽华
关键词:能源足迹生态效益
中国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1995-2004被引量:1107
2006年
能源消费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费的急剧增长以及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短期内很难改变,因此,碳排放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定幅度的增加。本文基于碳排放量的基本等式,采用对数平均权重Divisia分解法(Logarithmicmean weight Divisia method,LMD),建立中国人均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定量分析了1995-2004年间,能源结构、能源效率和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变化对中国人均碳排放的影响,结果显示经济发展对拉动中国人均碳排放的贡献率呈指数增长,而能源效率和能源结构对抑制中国人均碳排放的贡献率都呈倒“U”。这说明能源效率对抑制中国碳排放的作用在减弱,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未发生根本性变化,能源效率和能源结构的抑制作用难以抵销由经济发展拉动的中国碳排放量增长。
徐国泉刘则渊姜照华
关键词:碳排放能源效率能源结构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