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11JJD720014)

作品数:6 被引量:7H指数:1
相关作者:沈顺福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篇德性
  • 2篇意志
  • 2篇哲学
  • 2篇哲学基本问题
  • 1篇学术界
  • 1篇易传
  • 1篇哲学史
  • 1篇中国哲学
  • 1篇中国哲学史
  • 1篇人性
  • 1篇儒家
  • 1篇金岳霖
  • 1篇经学
  • 1篇合法
  • 1篇合法性
  • 1篇合法性问题
  • 1篇黑格尔
  • 1篇法性
  • 1篇《易传》
  • 1篇超验

机构

  • 6篇山东大学

作者

  • 6篇沈顺福

传媒

  • 1篇理论学刊
  • 1篇哲学研究
  • 1篇周易研究
  • 1篇学术月刊
  • 1篇社会科学辑刊
  • 1篇现代哲学

年份

  • 1篇2013
  • 5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存在的意义:我们如何对待他人
2012年
从人类的意志角度来看,目的是必然的。人类的生存无非是对某种目的的追求。其次,将他人当做目的,表现为对他人的尊重:对形而上的元素(比如人性和意志)和形而下成分(比如利益等)的尊重。人类的存在具有三维性,即生存、心灵和现实。生存对于现实的积极意义是自明的:没有生存便不会有现实。现实存在是生存的现实形态和必要条件,因而对于生存来说也是积极的。积极的生存和存在不可能是恶的。人们只能判断其为善,从而将它们当做目的。二者的结合便构成人。人因此是目的。
沈顺福
论幸福的双重标准
2012年
幸福具有双重内涵:从经验的角度来看,幸福是自我意志的实现。它以经验与理性(rational)为判断尺度。同时,幸福是超验的。它是主体德性(人性与德性)在现实中的逐步发展与完善。这两种内涵可以相互补充。
沈顺福
关键词:意志超验德性
“性”与中国哲学基本问题被引量:5
2013年
近年来,关于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的讨论再次浮现于学术界。诚如该问题的始作俑者金岳霖所说:“所谓中国哲学史是中国哲学的史呢?还是在中国的哲学史呢?”(金岳霖《审查报告》二,见冯友兰,2009年)问题的核心在于是否存在“中国哲学”。这一问题常常被误解,以为这是否定“中国哲学”。其实,对于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的讨论,原本只需要论证是否存在一个自成一体的“中国哲学”。正如康德所指出的:“如果要想将某种认识当作科学,首要任务是寻找到该认识的特殊之处……其特殊处包括研究对象的特殊性、认识来源的特殊性,或者认识种类的特殊性,以及如果不能够全部相异,至少部分相异。这些都是可能成为科学的基础,同时也是其研究领域。”,
沈顺福
关键词:中国哲学史哲学基本问题合法性问题金岳霖学术界
孟子与“疑经”时代被引量:1
2012年
孟子是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们通常以为,孟子与其他儒家学者一样,相信《诗经》、《尚书》等经典,并通过传播经典,弘扬儒家思想。然而,从文献和思想史的双重角度来看,与其说孟子"传经",不如说孟子"疑经"。面对《诗经》,孟子提出"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针对《尚书》,孟子主张"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对待《礼》,他认为也不必恪守于字字句句。这反映了孟子对待经典的反思、质疑与怀疑的态度和意识。这种态度与意识是孟子哲学尤其是其语言哲学的必然结果。同时,《庄子》、荀子等对经典的批判也表明:此一时期的经学已经进入到一个需要反思、怀疑和批判的时代——"疑经"时代。孟子所倡导的"疑经"时代,为后来经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沈顺福
关键词:经学
天、象、辞与《易传》哲学基本问题被引量:1
2012年
《周易》包含《经》与《传》两个部分。《经》重占卜,《传》在诠释。《易传》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天意、卦象与言辞之间关系如何?《周易》认为,天是本原;象是符号,天的象征;辞是陈述,再现符号、指称命运。天意经过卦象,由言辞得以彰显。三者实现了统一。这三者的关系,从根本上来说,依然体现了性的问题。它是儒家人性论的一种特殊形态。《周易》将圣人神化,为言辞提供了权威基础。
沈顺福
关键词:《易传》人性
普遍价值如何可能?
2012年
任何一种价值观都是相对的,包括儒家的仁义礼智等。这种价值观得到了宣扬并被某些主体接受时,新主体因此而产生。主体的产生,从西方理性主义(康德、黑格尔等)的哲学角度来说,便是善良意志的发生;从中国儒家哲学的角度来说,便是诚意或德性的发生。意志、德性是存在的绝对者。绝对仅仅是存在自身(identity)的规定性。绝对,从时间的角度来说便是永恒,从空间的角度来说便是普遍,从逻辑的角度来说便是无限。主体接受外在、客观、相对的事实时,主体的意志、德性随之而产生。意志与德性的产生标志着永恒、普遍、无限的绝对者的形成。相对者走向了绝对者。普遍价值因此而可能。
沈顺福
关键词:德性意志儒家黑格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