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60127)

作品数:13 被引量:66H指数:6
相关作者:王文颖周华坤刘攀赵明德王慧春更多>>
相关机构:青海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青海省牧草良种繁殖场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教育部“春晖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土壤
  • 2篇氮素
  • 2篇有机氮
  • 2篇植物
  • 2篇示踪技术
  • 2篇水分
  • 2篇土壤氮
  • 2篇土壤可溶性有...
  • 2篇土壤碳
  • 2篇土壤碳氮
  • 2篇人工草地
  • 2篇可溶性有机氮
  • 2篇高寒草甸
  • 2篇高寒湿地
  • 2篇草地
  • 2篇草甸
  • 2篇N
  • 1篇氮素利用
  • 1篇氮吸收
  • 1篇调节剂

机构

  • 13篇青海师范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墨尔本大学
  • 1篇青海畜牧兽医...
  • 1篇青海民族大学
  • 1篇青海省牧草良...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1篇王文颖
  • 6篇刘攀
  • 6篇周华坤
  • 5篇王慧春
  • 5篇赵明德
  • 4篇康清
  • 4篇王榛
  • 3篇马晓林
  • 2篇张小静
  • 2篇李文全
  • 2篇杨冲
  • 1篇闫国苍
  • 1篇汪新川
  • 1篇李锦萍
  • 1篇殷恒霞
  • 1篇姚步青
  • 1篇杨莉
  • 1篇徐隆华
  • 1篇马真
  • 1篇张春辉

传媒

  • 2篇兰州大学学报...
  • 2篇生态科学
  • 1篇北方园艺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青海草业
  • 1篇湿地科学
  • 1篇畜牧与饲料科...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6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寒牧草在不同温度和盐胁迫作用下的生理生化响应被引量:11
2016年
测定高寒牧草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和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幼苗在4个不同浓度的Na Cl溶液(0、50、150、250 mmol·L–1)与6—15℃和15—25℃两种温度处理条件下的生理生化反馈机制。结果表明:1垂穗披碱草随着盐浓度的提高,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先低后高的趋势;在盐浓度为Na50时,可溶性糖含量最低,且不同温度处理对垂穗披碱草可溶性糖含量影响不大;但在高盐浓度(Na150、Na250)处理下,温度对幼苗可溶性糖含量影响极显著,6—15℃处理显著提高垂穗披碱草幼苗的可溶性糖含量。2随着盐浓度增加,两种牧草游离脯氨酸含量均迅速积累,且15—25℃处理下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6—15℃处理。3除垂穗披碱草在Na250下SOD酶活性达到最高外,垂穗披碱草CAT活性和老芒麦SOD、CAT活性均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表明在一定盐浓度下,牧草借助抗氧化酶来清除胁迫产生的活性氧,但高盐浓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牧草抗氧化酶活性,而6—15℃温度处理可诱导牧草抗氧化酶活性的提高,尤其是老芒麦。4盐胁迫导致两种牧草根尖过氧化氢含量和细胞死亡率的增加,而6—15℃温度处理可以降低根尖过氧化氢的积累。两种牧草随盐浓度增加根尖细胞死亡率均有增加的趋势,但6—15℃低温可以有效减轻盐胁迫对根细胞的损伤。
马晓林赵明德王慧春殷恒霞康清王榛刘攀王文颖
关键词:盐胁迫脯氨酸抗氧化酶
青海乱海子高寒湿地植物群落结构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响应被引量:7
2017年
以青海省乱海子高寒湿地为研究区,沿湿地土壤水分梯度,设置了7处采样地,采集了0~20 cm深度的土壤样品和植物样品,研究了2014年8月中旬的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尤其注重高寒湿地中特有的冻胀丘形成对植物群落结构和生物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沼泽化草甸0~20 cm深度土壤含水量为122.7%~280.7%,1号~6号采样地土壤含水量都显著高于距乱海子湖泊最远的7号采样地,冻胀丘0~20 cm深度的土壤含水量为160.4%~203.4%,2号~6号采样地冻胀丘0~20 cm深度土壤含水量无明显差异,冻胀丘上土壤含水量显著低于其周边的沼泽化草甸;(2)在乱海子湿地中,共记录了40种维管束植物,其中,有莎草科植物7种,禾本科植物7种,其它双子叶植物26种,以莎草科植物占绝对优势,尤其在沼泽化草甸中,除了7号采样地,莎草科植物的重要值都大于97%;(3)冻胀丘上的物种丰富度、Pielou均匀度和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都高于其周围的沼泽化草甸,尤其是物种丰富度,冻胀丘上的平均物种丰富度为11.8种,而其周围的沼泽化草甸的平均物种丰富度仅为6.57种,随着土壤水分含量减少,冻胀丘植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变化很小,沼泽化草甸的则波动变化;(4)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减少,冻胀丘和沼泽化草甸植物群落的地上部分生物量增大,冻胀丘植物群落根系生物量波动增加,而沼泽化草甸的则波动减小。
吕艳花赵明德周华坤毛旭峰陈哲刘攀杨冲豆艳王文颖
关键词:高寒湿地植物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
稳定同位素^(15)N技术在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应用展望
2016年
稳定同位素技术是了解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相互关系的强有力手段,在生态学的研究中应用广泛,稳定同位素^(15)N技术作为一种新方法和新技术,在生态系统氮素研究方面具有极为美好的应用前景,并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综述了国内外稳定同位素^(15)N技术研究进展,并对其在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以期进一步发挥其在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在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研究中取得重大进展。
闫国苍王文颖康清
关键词:稳定同位素高寒草甸生态系统
人工草地氮素分流:青藏高原野外^(15)N示踪实验研究(英文)被引量:3
2016年
本论文应用^(15)N示踪技术,野外原位研究三种高寒牧草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和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对^(15)NH+4—N和^(15)NO_3^-—N的吸收,检测^(15)N示踪剂在施肥和不施肥人工草地在地上部分茎叶、根系和土壤中的分布.旨在揭示高寒牧草氮草吸收特征,加深对高寒人工草地氮素循环的理解,为高寒人工草地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在不施肥人工草地,三种高寒牧草茎叶δ^(15)N天然丰度差异为3.10‰(0.32‰-3.42‰),在施肥人工草地三种高寒牧草茎叶δ^(15)N天然丰度差异为4.18‰(-3.55‰-0.63‰).人工草地四年的化肥施入显著降低了牧草茎叶、根系和土壤的δ^(15)N天然丰度值;(2)在^(15)N示踪实验中,不施肥样地垂穗披碱草对^(15)NO_3^-—N和^(15)NH_4^+—N的吸收分别占76.58%和23.42%,施肥样地垂穗披碱草对两种氮素的吸收分别占63.88%和36.12%.施肥措施显著降低了垂穗披碱草对硝态氮的吸收;不施肥样地中华羊茅对两种氮素的吸收分别占56.32%和43.67%,施肥样地对两种氮素的吸收分别占42.74%和57.26%;冷地早熟禾氮吸收与垂穗披碱草相似;(3)平均而言,在不施肥样地和施肥样地,^(15)NO-3—N在牧草茎叶的回收率分别为9.75%和6.61%,^(15)NH_4^+—N在牧草茎叶的回收率为3.25%和4.15%;^(15)N在牧草根系真的回收率为2.67%-3.54%;在不施肥样地和施肥样地,^(15)NO_3^-—N在土壤中的回收率分别为16.80%和24.88%,^(15)NH_4^+—N在土壤中的回收率为40.75%和34.19%.
王文颖赵明德杨冲周华坤
关键词:人工草地
高寒沼泽湿地土壤碳氮沿水分梯度的分布特征被引量:6
2015年
研究了青海省乱海子沼泽湿地土壤碳、氮沿水分梯度的分布特征及其土壤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青海省乱海子沼泽湿地土壤w(全氮)、w(有机碳)、w(铵态氮)、w(硝态氮)、w(微生物量碳)平均值分别为(14.74±2.72)×10^(-3)、(190.10±28.84)×10^(-3)、(35.95±6.10)×10^(-6)、(58.43±25.09)×10^(-6)、(1.81±0.63)×10^(-3).土壤含水量显著地影响着土壤有机碳、铵态氮和微生物量碳的水平分布,而对土壤全氮和硝态氮的水平分布影响不显著.冻胀丘与冻胀丘底相比较,冻胀丘w(全氮)和w(硝态氮)高于冻胀丘底的.通过相关分析表明,有机碳与仝氮、铵态氮、微生物量碳有着密切的联系,土壤容重是影响土壤有机碳、铵态氮和微生物量碳水平分布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康清张小静马晓林王文颖张萍王榛刘攀赵明德
关键词:高寒湿地土壤碳氮
高寒草甸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库动态变化格局被引量:6
2016年
以青海省3类典型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库和土壤氨基酸库种类、质量分数及其季节动态变化过程,确定牧草不同发育期土壤的供氮能力,为进一步研究高寒草甸植物吸收土壤氮素奠定基础.结果表明:高寒草甸土壤中最占优势个体游离氨基酸是苯丙氨酸和天冬氨酸,其次是亮氨酸、精氨酸、脯氨酸、组氨酸、谷氨酸、赖氨酸和甘氨酸,它们占总游离氨基酸的80%~90%;藏嵩草草甸生长季土壤总游离氨基酸态氮平均质量分数为6.90×10^(-6),最高值出现在6月低.矮嵩草草甸生长季土壤总游离氨基酸态氮平均质量分数为7.44×10^(-6),随生长季土壤总游离氨基酸逐渐上升,到5月底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下降.退化矮嵩草草甸土壤总氨基酸态氮季节变化不显著,平均质量分数为5.04×10^(-6);藏嵩草草甸土壤可溶性有机氮质量分数分别在4、9月初有2个高峰,分别为1.711×10^(-5)、2.594×10^(-5),6月底达到最低值,仅为7.63×10^(-6);矮嵩草草甸土壤可溶性有机氮质量分数高峰分别在4月底和10月初,分别为2.36×10^(-5)、2.036×10^(-5),6月底达到最低(1.1×10^(-5));退化矮嵩草草甸土壤可溶性有机氮质量分数季节动态与矮嵩草草甸相似,最高值出现在4月底,为1.582×10^(-5),最低值出现在6月(5.57×10^(-6));矮嵩草草甸土壤可溶性有机氮质量分数占土壤可溶性总氮的50.01%,土壤铵态氮占可溶性总氮的49.99%.土壤可溶性氨基酸态氮占土壤可溶性总氮的2 1.80%、占土壤可溶性有机氮的43.60%.与土壤无机氮比较,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库和可溶性氨基酸态氮库在高寒草甸土壤氮素中占有重要份额,这也是高寒植物可利用氮素的重要组成成分.
张小静王文颖李文全赵明德王慧春周华坤刘攀王榛
关键词:土壤可溶性有机氮
高山菊芋开发利用研究述评
2014年
菊芋是菊科向日葵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抗风沙、抗旱、抗寒、繁殖能力强、管理粗放等特点;且其块茎富含氨基酸、多糖、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生态经济型植物。本文以生物质开发利用为中心,对菊芋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种植技术、化学组成以及利用价值等方面的研究概况进行了详细述评;同时对菊芋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
康清马晓林刘攀王慧春
关键词:菊芋营养成分
三种类型高寒草地内甘肃马先蒿的光合碳分配被引量:4
2016年
基于三江源区果洛州军牧场不同退化程度草地,采用原位^(13)CO_2脉冲标记的方法示踪了^(13)C在甘肃马先蒿-土壤系统中的转移与分配,探讨了未退化天然草甸、重度退化高寒草甸(黑土滩)与建植5年的人工草地内代表性植物——甘肃马先蒿光合碳的分配情况。结果表明:标记当天,不同类型草地上^(13)C固定百分比在39%~71%,说明标记的效率较高且分配差异较大;3种类型草地土壤碳分配比例平均为8.6%,说明光合固定碳在甘肃马先蒿植株-土壤系统的分配与转移速度非常迅速;脉冲标记21 d后,甘肃马先蒿植株δ^(13)C值下降,5%~27%的^(13)C分配到地下。黑土滩恢复治理为人工草地5年后,甘肃马先蒿固定的光合碳转移到土体中的含量显著增加。甘肃马先蒿对于维持草地群落多样性和稳定性具有一定生态学意义,应根据草地的经济利用特性予以合理灭除。
徐隆华姚步青张春辉马真王文颖王慧春周华坤
关键词:光合碳黑土滩人工草地
高寒藏嵩草(Kobresia tibetica)草甸植物对土壤氮素利用的多元化特征被引量:12
2014年
论文以藏嵩草草甸为研究对象,利用^15N同位素标记技术,野外原位定量研究高寒藏嵩草草甸7个主要植物种对土壤有机氮(甘氨酸)和无机氮(铵态氮、硝态氮)的吸收,以证明不同植物对土壤氮素吸收的生态位分化特征。结果表明:①高寒藏嵩草草甸7种植物δ^15N天然丰度值为0.840%0~5.015%。,变异范围为4.175%。,地上组织氮浓度为14.38~23.31g·kg^-1;②从7种植物吸收土壤甘氨酸、铵态氮和硝态氮的比例看,草地早熟禾偏好吸收土壤有机态氮,其体内氮的36%来源于土壤甘氨酸。冷地早熟禾和雅毛茛吸收土壤无机氮的能力最强,其体内氮的41%~43%来源于铵态氮。浴草偏好吸收土壤硝态氮,其体内氮的35%来自于硝态氮。③优势植物藏嵩草、华扁穗草和黑褐苔草对^15N-Gly、^15N-NO3和^15N-NH4^+的吸收均较低,仅为0.085~0.475μmol^15N·g^-1DW,表明这3种莎草科植物不能有效吸收土壤中的甘氨酸和无机氮源。④高寒沼泽湿地生态系统中,不同植物种对土壤氮素的吸收存在差异和多元化的特点,其中莎草科植物对土壤氮的利用较低,而早熟禾、浴草禾本科牧草及双子叶植物雅毛茛以土壤无机氮和可溶性有机氮作为氮源。
王文颖周华坤杨莉李锦萍汪新川
关键词:土壤氮素
高原野生濒危药材独一味的组培快繁技术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究独一味组培快繁技术体系,保护并合理利用独一味资源。[方法]选取独一味无菌苗的子叶、嫩芽和幼根为外植体,采用不同类型的培养基和不同种类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组培快繁研究。[结果]独一味幼叶、嫩芽和幼根均可诱导出愈伤组织,其中幼根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达93.5%,出愈时间为7 d,最适诱导培养基为MS+1.0 mg/L 2,4-D+0.5 mg/L 6-BA+0.5 mg/L NAA;丛生芽诱导的适宜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5 mg/L NAA,诱导率达88.8%;生根的适宜培养基为1/2 MS+0.5 mg/L NAA,诱导率高达97.9%。[结论]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能够实现独一味的快速繁殖,为独一味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王慧春王劼王思文王文颖
关键词:愈伤组织植物生长调节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