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60130)

作品数:11 被引量:113H指数:6
相关作者:曹广超曹生奎陈克龙林阳阳王记明更多>>
相关机构:青海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青海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高寒湿地
  • 4篇生态系统
  • 3篇有机碳
  • 3篇水汽
  • 3篇土壤
  • 3篇土壤有机
  • 3篇土壤有机碳
  • 3篇青海湖流域
  • 3篇涡度
  • 3篇涡度相关
  • 2篇有机碳密度
  • 2篇生长季
  • 2篇水汽通量
  • 2篇碳密度
  • 2篇通量
  • 2篇土壤有机碳密...
  • 2篇嵩草
  • 2篇CO
  • 1篇多样性
  • 1篇氧稳定同位素

机构

  • 11篇青海师范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青海大学

作者

  • 9篇曹生奎
  • 9篇曹广超
  • 7篇陈克龙
  • 4篇林阳阳
  • 3篇朱锦福
  • 3篇王记明
  • 2篇芦宝良
  • 1篇张涛
  • 1篇汪诗平
  • 1篇刁治民
  • 1篇苏旭
  • 1篇王恒生
  • 1篇张静
  • 1篇冯起
  • 1篇程雷星
  • 1篇李忠勤
  • 1篇杨仕兵
  • 1篇魏波
  • 1篇卢宝梁
  • 1篇陈亮

传媒

  • 2篇中国沙漠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土壤
  • 1篇高原气象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湿地科学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年份

  • 4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4
  • 2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海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生长季CH_4通量被引量:3
2018年
利用涡度相关法研究青海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2015—2016年生长季CH_4通量。结果显示:生长季CH_4通量表现为白天排放、夜间微弱吸收或排放的日变化特征,其中2015年CH_4通量日平均值为56.67 mg·m^(-2),2016年CH_4通量日平均值为35.92 mg·m^(-2)。7月和8月排放量最大,生长季前期和后期排放较弱,2015年最大排放量出现在7月,为3.76 g·m^(-2),2016最大排放量出现在8月,为1.67 g·m^(-2)。温度、电导率、土壤体积含水量与CH_4通量显著相关,气温和CH_4通量线性正相关。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和呼吸及水热通量与CH_4通量也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和呼吸是影响甲烷动态变化的主要因子。
吴方涛曹生奎曹广超汉光昭林阳阳成淑艳
关键词:高寒湿地甲烷通量涡度相关
草地退化对青海湖流域小蒿草草甸土壤碳密度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以青海湖流域小嵩草草甸土壤为研究对象,对不同退化程度下小蒿草草甸土壤容重和有机碳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土壤有机碳密度。结果表明:随着小嵩草草甸退化程度的加剧,其土壤容重在剖面上表现为逐渐增大趋势,土壤有机碳含量从表面逐渐减小,特别是0—10cm表层有机碳含量减少尤为明显,未退化的表层有机碳平均含量是严重退化的6.5倍。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化与有机碳含量在4种不同退化植被土壤中表现一致;4种不同退化程度小嵩草草甸0—100cm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别为(10.74±3.03),(12.41±4.15),(8.04±6.24)kgC/m2和(4.56±0.70)kg/m2,即轻度退化>未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说明随退化程度的加剧,土壤有机碳密度呈现显著下降趋势,但轻度退化有助于碳积累。
曹生奎陈克龙曹广超朱锦福芦宝良王记明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密度草地退化青海湖流域
青海湖2种高寒嵩草湿草甸湿地生态系统水热通量比较被引量:5
2017年
基于涡度相关技术,研究了2015年青海湖2种高寒嵩草湿草甸湿地生态系统水热通量的特征。结果表明:(1)2015年青海湖高寒藏嵩草和小嵩草湿草甸湿地生态系统日平均水汽通量分别为1.74,0.99mm,年水汽通量分别为633.3,362.1mm。(2)青海湖2种高寒嵩草湿草甸湿地生态系统感热、潜热和净辐射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感热和潜热月平均日变化最大值出现的时间均晚于净辐射。藏嵩草湿草甸湿地生态系统感热月均日变化最大值最大为179.06W/m^2,最小为46.02W/m^2;潜热最大为312.55W/m^2,最小为30.58 W/m^2;小嵩草湿草甸湿地生态系统感热月均日变化最大值最大为161.86 W/m^2,最小为31.60 W/m^2;潜热最大为215.44 W/m^2;最小为14.08 W/m^2。(3)通过波文比分析发现,2种高寒嵩草湿草甸湿地生态系统生长季能量分配以潜热为主,非生长季小嵩草湿草甸湿地生态系统能量分配以感热为主,藏嵩草湿草甸湿地生态系统则较为复杂。藏嵩草湿草甸湿地生态系统全年能量平衡率为0.82,小嵩草湿草甸湿地生态系统为0.89,增加土壤热通量项能改善能量平衡状况。
吴方涛曹生奎曹广超汉光昭林阳阳成淑艳
关键词:感热通量潜热通量水汽通量能量平衡
青海湖高寒藏嵩草湿草甸湿地生态系统CO_2通量变化特征被引量:12
2018年
基于涡度相关系统对青海湖藏嵩草湿草甸湿地生态系统CO_2通量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青海湖藏嵩草湿草甸湿地生态系统CO_2通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月变化特征。生长季表现为CO_2的净吸收,其吸收峰值出现在12:30—15:00之间,最大值为0.42 mg·m^(-2)·s^(-1),排放峰值出现在20:00—22:30之间,最大值为0.24 mg·m^(-2)·s^(-1)。非生长季日变化较小,总体表现为CO_2的净排放,除了11月,其他月份白天CO_2排放通量都明显大于夜间。2015年青海湖高寒藏嵩草湿草甸湿地生态系统全年净生态系统CO_2交换量为54.55 g·m^(-2),表现为碳源。路径分析表明,土壤温度、光合有效辐射和饱和水汽压差是影响CO_2通量日交换大小的主要控制因子。
吴方涛曹生奎曹生奎汉光昭曹广超成淑艳
关键词:涡度相关CO2通量
高寒湿地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研究被引量:8
2018年
高寒湿地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有助于明晰高寒地区碳水耦合程度和优化水资源管理。基于涡度相关系统,研究分析了2015年和2016年生长季青海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特征和主要环境因子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系统各月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都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且生长季中期大于前期和后期的水分利用效率。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季节变化呈生长季中期高,初期和后期低。2015年和2016年总体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5.42 g·kg-1和4.65 g·kg-1。与环境因子的分析表明,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与温度、叶面积指数、月降水量和土壤体积含水量相关性显著,而与光合有效辐射和饱和水汽压差的相关性较差。
吴方涛曹生奎曹广超汉光昭林阳阳成淑艳
关键词:高寒湿地水分利用效率蒸散涡度相关
冰核微生物的研究动态及开发应用前景被引量:4
2014年
冰核微生物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冰核微生物的研究动态、应用现状,指出了其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雾霾的形成与冰核微生物相联系的观点,并对冰核微生物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冰核微生物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王恒生刁治民陈克龙魏波
关键词:雾霾
青海湖流域矮嵩草草甸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特征被引量:18
2014年
通过对青海湖流域不同退化程度矮嵩草草甸土壤容重和有机碳含量的测定,确定了其土壤有机碳密度。结果表明:不同退化程度下矮嵩草草甸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变化特征各有不同。从未退化-重度退化,0—100 cm土壤剖面平均有机碳含量分别为(25.17±4.73)g/kg,(17.51±3.06)g/kg,(20.79±1.30)g/kg和(14.53±1.20)g/kg,即未退化>中度退化>轻度退化>重度退化;0—20 cm土壤平均有机碳含量从(64.47±11.70)g/kg减少为(14.52±1.52)g/kg,减少了77.48%。土壤剖面有机碳密度变化趋势与其有机碳含量变化趋势一致。0—100 cm土壤剖面有机碳密度分别为(18.16±4.12)kg/m3,(14.24±3.52)kg/m3,(18.64±2.82)kg/m3和(13.27±2.28)kg/m3,即中度退化>未退化>轻度退化>重度退化;土壤有机碳集中分布在0—40 cm深度,从未退化到严重退化,该深度有机碳密度分别为(32.06±6.41)kg/m3,(25.10±4.20)kg/m3,(22.68±3.17)kg/m3和(17.10±2.77)kg/m3,比整个剖面有机碳密度高出76.53%,76.25%,21.68%和28.88%。不考虑其他因素,以空间尺度代替时间尺度,这一结果说明矮嵩草草甸的退化导致土壤逐渐释放有机碳,其作为储存碳的功能在减弱,必须加强对矮嵩草草甸生态系统的保护,以防止其碳库变为碳源。
曹生奎陈克龙曹广超朱锦福芦宝良张涛王记明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密度矮嵩草草甸青海湖流域
青海湖高寒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18
2013年
选取环青海湖高寒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深度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特征和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分布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环青海湖区土壤有机碳0~10 cm表层含量最高,均值为28.2 g/kg,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其含量逐渐降低。10~20、20~30和30~40 cm土层的有机碳平均含量依次为20.1、16.3和12.1 g/kg;整个研究区0~40 cm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仅为19.2 g/kg。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垂直分布总体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由高到低的递减变化;二是低高低型。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依据均值间差异可以分为两组:华扁穗、紫花针茅和芨芨草3个植被类型为一组;垂穗披肩草、矮嵩草草甸和冰草为一组;前者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平均较后者要低,其平均含量分别为16.6、16.8、19.5、21.6、27.3和27.1 g/kg。
曹生奎曹广超陈克龙朱锦福陈亮卢宝梁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全球变化
青海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CO_2通量和水汽通量间的耦合关系被引量:9
2016年
利用涡度相关技术对青海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不同时间尺度CO2通量和水汽通量间的耦合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天气条件下青海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30min净CO2交换量(NEE)与水汽通量间均显示了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001);30 min总生态系统生产力(GEP)与水汽通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P<0.0001);阴天水汽通量参与生态系统净CO2交换和生态系统总碳吸收的比例最高。月均30min NEE与水汽通量呈极显著线性负相关(R2=0.71,P<0.0001)。从植物返青期、生长期至枯草期,月均30min的GEP与水汽通量不仅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P<0.0001),且在生长期和枯黄期阶段表现出极显著一元二次多项式关系(P<0.0001)。在日尺度上,NEE日总量与日蒸散量呈极显著一元二次多项式负相关关系(R2=0.58,P<0.0001);GEP日总量与日蒸散量呈极显著指数正相关(R2=0.42,P<0.0001)。在月尺度上,NEE月总量与月蒸散量呈极显著线性负相关(R2=0.60,P<0.0001),两者还表现为极显著一元二次多项式负相关关系(R2=0.63,P<0.0001)。GEP月总量与月蒸散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R2=0.51,P<0.0001),且表现出极显著指数正相关关系(R2=0.64,P<0.0001)。
曹生奎曹广超陈克龙冯起李忠勤张静汉光昭林阳阳
关键词:水汽通量高寒湿地
全文增补中
青海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生长季大气水汽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被引量:2
2018年
基于对植物生长季大气水汽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δ^(18)O、δD)的原位连续观测数据,研究了青海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大气水汽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以及大气水汽δ^(18)O与主要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大气水汽中δ^(18)O和δD在0.5 m和1.5 m以及0.9 m和1.9 m之间差异性都很小,且季节变化趋势都表现为生长季中期低,前期和后期高。降水量、温度、相对湿度、蒸散和净辐射都是影响大气水汽δ^(18)O变化的重要环境因子,且各环境因子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协同作用的关系。受研究区环境因子、大气水汽来源以及青海湖蒸发水汽的影响,表征当地大气水汽δ^(18)O和δD相关关系的大气水汽线方程MVL偏离全球大气降水线方程GMWL。
吴方涛曹生奎曹生奎陈克龙曹广超
关键词:氢氧稳定同位素大气水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