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09ZX07106-004)
- 作品数:2 被引量:30H指数:2
- 相关作者:陈朋李红祁峰谢春刚马燕武更多>>
- 相关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所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响应面法优化MAP沉淀去除回收尿液中磷的研究被引量:12
- 2012年
- 基于模拟尿液的组成特点,利用Box-Behnken Design实验及响应面法对磷酸铵镁(MAP)沉淀去除回收尿液磷过程中反应pH值、Mg2+与PO34-物质的量比(Mg/P比)及Ca2+与PO43-物质的量比(Ca/P比)3个重要影响因素(分别表示为X1、X2、X3)及各因素之间的交互式影响进行考察,并利用SEM、FTIR、ICP和XRD表征手段分析结晶沉淀组成和晶形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回归方程中X1、X2、X3、X1X3、X2X3、X12、X22、X32对磷去除率影响显著;当反应pH值和Mg/P比范围分别在8.5~9.5和1.0~1.2之间时,磷去除率响应值能达到99%.产物表征结果表明,模拟尿液中K+和Na+对结晶干扰较小;当Ca2+的浓度相对较低(Ca/P比小于0.25)时,沉淀中MAP的纯度高于85%,晶体形状大部分为斜方形;当Ca2+的浓度相对较高(Ca/P比大于0.25)时,沉淀中的MAP下降明显,晶体形状开始不规则,杂质增多;当模拟尿液中Ca/P比为0.5时,MAP纯度仅有约70%.
- 李秋成张涛丁丽丽任洪强许柯牛川郑巧庚
- 关键词:磷回收尿液响应面法
- 博斯腾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被引量:18
- 2014年
- 2011年对博斯腾湖大湖区17个采样站位的浮游植物及水体主要理化因子进行了4次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在17个站位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27种(属),其中优势种(属)9种。浮游植物群落全年均以硅藻为主导,冬、春季节,浮游植物组成呈硅藻-甲藻型,优势类群主要为贫-中营养型浮游藻类,到夏、秋季节逐渐形成硅藻-绿藻型,以富营养型的浮游藻类为优势类群。浮游植物总平均生物量为(2.51±2.95)mg/L,生物量季节变动显著,峰值出现在夏季,冬季最低。基于Canoco的多变量分析表明:环境变量共解释了浮游植物群落总变异的54.5%,水温是影响浮游植物分布最重要的环境因子,其次为枝角类丰度。水中氮含量是影响浮游植物丰度的主要因子,同时浮游植物对水体有机物含量也有较大的影响。
- 李红马燕武祁峰谢春刚陈朋
- 关键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