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8AA10Z307)

作品数:5 被引量:35H指数:3
相关作者:延卫朱金薇冯江涛杨国锐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交通大学西安航天动力测控技术研究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农业科学一般工业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化学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篇电纺
  • 2篇电纺丝
  • 2篇贮藏
  • 2篇无机
  • 2篇纳米
  • 2篇静电纺
  • 2篇静电纺丝
  • 2篇静电纺丝法
  • 2篇纺丝
  • 2篇1-MCP
  • 2篇1-甲基环丙...
  • 1篇乙烯
  • 1篇中空纤维
  • 1篇水蜜桃
  • 1篇片状
  • 1篇苹果
  • 1篇贮藏保鲜
  • 1篇贮藏品质
  • 1篇吡咯
  • 1篇纤维

机构

  • 6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国航天科技...
  • 1篇西安航天动力...

作者

  • 6篇延卫
  • 4篇冯江涛
  • 3篇朱金薇
  • 1篇杨国锐
  • 1篇杨晟
  • 1篇杨国瑞

传媒

  • 2篇全国第八届有...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北方园艺
  • 1篇材料导报
  • 1篇化工进展
  • 1篇Fronti...

年份

  • 2篇2014
  • 5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1-甲基环丙烯对水蜜桃的贮藏品质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以水蜜桃为试材,研究了低温贮藏和1μL/L、5μL/L、10μL/L三种不同浓度1-MCP处理对水蜜桃采后贮藏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MCP处理和低温贮藏相结合能够很好的延缓水蜜桃的后熟和衰老过程,1μL/L的1-MCP处理能够很好的保持水蜜桃果实中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淀粉的含量,而5μL/L、10μL/L的1-MCP浓度仅对保持水蜜桃的硬度效果明显,对果实中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淀粉的含量无明显影响。
朱金薇冯江涛延卫
关键词:水蜜桃贮藏
1-甲基-3-(2-甲基环丙基)-1-环丙烯/Cu-β-环糊精(1-MMCPCP/Cu-β-CD)包合物的合成方法被引量:1
2014年
利用β-环糊精成功地制备合成得到粉末状1-甲基-3-(2-甲基环丙基)-1-环丙烯/Cu-β-环糊精(1-MMCPCP/Cu-β-CD)包合物。经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X射线衍射分析(XRD)、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GC-MS)、核磁谱(NMR)表征分析证明,得到的1-MMCPCP/Cu-β-CD包合物是1-甲基-3-(2-甲基环丙基)-1-环丙烯(1-MMCPCP)和Cu-β-CD络合物两者分子之间通过一定的相互作用力结合形成的新物相。以失重法测得本实验所得的1-MMCPCP/Cu-β-CD包合物中1-MMCPCP有效含量为2.4%±0.1%。
朱金薇王燕冯江涛延卫
关键词:Β-环糊精包合物
1-甲基环丙烯在苹果贮藏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10年
详细介绍了新型果蔬保鲜剂-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的特点和作用机理。阐述了1-MCP对不同品种苹果采后生理的影响,同时对1-MCP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
朱金薇冯江涛延卫
关键词:1-MCP苹果采后生理乙烯
静电纺丝法机理及其在无机中空微/纳米纤维制备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10年
静电纺丝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生产微/纳米纤维的技术。中空微/纳米纤维的制备是近年静电纺丝法研究的三大突破之一。回顾了静电纺丝法历史沿革,简述了静电纺丝基本机理及纺丝过程中射流存在的几种不稳定性形式。重点介绍了该技术在制备无机中空微/纳米纤维上的最新研究成果,最后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杨国锐延卫
关键词:静电纺丝中空纤维
具有特殊形状凹槽的片状聚吡咯的合成研究
<正>近年来,具有特殊微形貌的导电高分子材料由于其优异的性能而备受关注,特别是聚吡咯因为其较高的导电性能和良好的环境稳定性而被认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陆云等人以单-6-马来二氰二硫代酸钠-β-环糊精为主体分子在水溶液中与...
冯江涛延卫
直接静电纺丝法制备ZnO-Mn2O3无机微/纳米管及其成管机理研究
<正>静电纺丝法是近年来兴起的制备纳米材料的一种简单新颖、直接高效的方法。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无机纳米管的方法按机理可分为三类:利用特殊的同轴双层(core-shell)电纺装置、溶胶-凝胶涂覆法以及直接法。本文中采用直接...
杨国瑞杨晟延卫
Electrochemical oxidation of humic acid at the antimony- and nickel-doped tin oxide electrode被引量:2
2014年
This work investigated the degradation of humic acid (HA) in aqueous solution by electrochemical oxidation with Antimony- and Nickel-doped Tin oxide electrode (Ni-Sb-SnO2/Ti electrode) as the anode. Initial concentrations of HA ranged from 3 to 9 mg-L 1. Under such a concentration scope, the degradation of HA was a mass transfer controlled process. Degradation rate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HA initial concentration. Test on the effect of tert-butanol revealed that · OH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oxidation of HA. The absence of cation Ca2+ was beneficial to HA degradation, which suggested that both indirect and direct electrolyze happened during the whole electrochemical oxidation process. Alkaly (pH = 12) and neutral (pH = 7) conditions were benefical to HA degradation.
Chengli TANG Wei YAN Chunli ZHENG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