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20083A257)

作品数:2 被引量:14H指数:2
相关作者:吴煜马跃新谭玉华曾德长刘跃军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华南理工大学湘潭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篇马氏体
  • 1篇低碳马氏体
  • 1篇相变
  • 1篇马氏体相
  • 1篇马氏体相变
  • 1篇板条
  • 1篇板条马氏体
  • 1篇薄板

机构

  • 2篇湘潭大学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 2篇中山火炬职业...
  • 1篇湖南工业大学

作者

  • 2篇曾德长
  • 2篇谭玉华
  • 2篇马跃新
  • 2篇吴煜
  • 1篇刘跃军

传媒

  • 1篇金属热处理
  • 1篇材料热处理学...

年份

  • 2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低碳马氏体形成机理的探讨被引量:3
2013年
详尽地探讨了铁合金中奥氏体发生"相内分解"的可能性,以及碳原子的集析在低碳马氏体相变中的重要作用。提出"小角界面束状机制",以阐明低碳马氏体的形成。对低碳淬火钢中,为什么薄板晶的厚度相近,各薄板晶之间为何生成厚度基本相同的残留奥氏体薄膜,在块区内的板状晶为什么是K-S关系和N-W关系交替出现,各板状晶相互间的取向差为何是小角差,而相邻块区之间成孪晶关系,以及低碳马氏体的显微组织特征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解释。论证了在低碳马氏体相变过程中的确需要依靠"相内分解",在高碳奥氏体旁边形成低碳区,通过改变薄板晶的晶体取向来降低系统应变能。
马跃新吴煜曾德长刘跃军谭玉华
关键词:马氏体低碳马氏体板条马氏体
马氏体类型及其形成原因的探讨被引量:11
2013年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测了9种钢的马氏体形貌。详细地论述了铁合金中,双色束状马氏体(低碳马氏体)、单色束状马氏体(中和高碳马氏体)、蝶状马氏体、透镜状马氏体、粗大薄片马氏体、枝干状马氏体等马氏体类型的形成原因。提出形核和生长激活能是决定马氏体各种形态出现的根源,其中界面能在形核激活能中所占的比例对低碳马氏体和枝干状马氏体的生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认为共格相变产物的最小单元只可能是两种形态:板状和片状。各类马氏体的形核长大的方式也只有两种:1)小角差形核长大;2)孪晶关系形核长大。马氏体形核和长大的基本原则是增大同惯习面平行的界面,尽量减少其它界面。讨论了决定形核激活能和生长激活能的主要因素,对马氏体片状外形和内孪晶的形成提出了新见解;片状马氏体中具有内孪晶并不意味着滑移的临界分切应力超过了孪生临界分切应力;在马氏体中没有进行不均匀切变,产生孪生塑性形变。最后,认为:"马氏体切变理论"不符合马氏体相变的实际;将马氏体的片状外形和内孪晶视为马氏体高脆性的根源纯粹是"马氏体切变说"造成的人为偏见。
马跃新吴煜曾德长谭玉华
关键词:马氏体马氏体相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