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5BKS004)

作品数:6 被引量:14H指数:3
相关作者:陈爱玉舒展俞志徐清秀唐筱霞更多>>
相关机构: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农村
  • 2篇农民
  • 2篇农民专业
  • 2篇农民专业合作
  • 2篇农民专业合作...
  • 2篇农民专业合作...
  • 2篇农业
  • 2篇农业产业
  • 2篇农业产业带
  • 2篇专业合作经济
  • 2篇专业合作经济...
  • 2篇西岸
  • 2篇经济组织
  • 2篇科学发展观
  • 2篇海峡
  • 2篇海峡西岸
  • 2篇合作经济
  • 2篇合作经济组织
  • 2篇发展观
  • 2篇产业带

机构

  • 4篇福州大学
  • 2篇福建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俞志
  • 2篇舒展
  • 2篇陈爱玉
  • 1篇张花妹
  • 1篇刘艳红
  • 1篇王志强

传媒

  • 1篇台湾农业探索
  • 1篇发展研究
  • 1篇党史研究与教...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闽北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浅析
2006年
随着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久违的农村合作社,又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尤其是新世纪以来面临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环境,如何解决千家万户的个体农户的分散经营,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被摆到了首位。实践证明,发展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是一条有效的途径。近几年来,闽北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同其他地区一样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那么,闽北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怎么发展的,其状况如何,有哪些特点和问题?认真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不仅有助于闽北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而且有助于推动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为建设新农村出一份力量。
陈爱玉王志强张花妹刘艳红
关键词:合作经济组织闽北农村
和谐与发展:略论基于区域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模式——以海峡西岸新农村建设为例被引量:1
2007年
和谐与发展是贯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过程的基本要求和保证。如何利用资源分配的区域性特征,确定合理的农业布局,建立各具特色的农业发展模式和与此相关的新农村模式,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这里科学的发展观就是因地制宜。总之,农业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只有把区域特色、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促进农业发展结合起来,才能构筑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模式。例举海峡西岸新农村建设的新模式:以闽台农业合作为助力的农业产业带建设,来说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具有区域特色的发展模式才是新农村的根本出路。
舒展俞志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产业带
列宁的合作制理论在当代中国农村的继承与发展被引量:3
2006年
在当代中国,一种新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不同类型在广大农村迅速地发展起来,并不断扩大其作用和影响力,促使中共中央和全国人大积极推进其立法工作的步伐,以规范、支持它的建立和发展。了解和研究这些新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难发现:列宁在80多年前所提出的商业合作社及其理论,正在当代中国农村成功地加以运用并发展着。本文试图对列宁的合作制理论与当代中国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现状进行比较研究,从多方面探讨当代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列宁合作制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以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
陈爱玉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坚持区域特点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以海峡西岸农业发展模式为例被引量:1
2008年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上明确指出:我国今后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利用资源分配的区域性特征,确定合理的农业布局,建立各具特色的农业发展模式。该文例举海峡西岸的农业发展模式—以闽台农业合作为助力的农业产业带建设,来说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具有区域特色的发展模式才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
俞志舒展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科学发展观农业产业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