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013GXNSFBA019213)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2
相关作者:宿程远李伟光陈孟林邱锐王恺尧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污泥
  • 4篇颗粒污泥
  • 3篇废水
  • 3篇胞外聚合物
  • 2篇厌氧
  • 2篇中药废水
  • 1篇厌氧反应
  • 1篇厌氧反应器
  • 1篇厌氧颗粒
  • 1篇厌氧颗粒污泥
  • 1篇制糖
  • 1篇制糖废水
  • 1篇水力
  • 1篇水力特性
  • 1篇水力停留时间
  • 1篇内循环
  • 1篇内循环厌氧
  • 1篇内循环厌氧反...
  • 1篇启动过程
  • 1篇温度

机构

  • 5篇广西师范大学
  • 4篇哈尔滨工业大...

作者

  • 5篇宿程远
  • 3篇陈孟林
  • 3篇李伟光
  • 2篇黄智
  • 2篇邱锐
  • 2篇高澍
  • 2篇王恺尧
  • 1篇王立媛
  • 1篇蒋瑜
  • 1篇刘兴哲
  • 1篇梁秋平

传媒

  • 1篇工业安全与环...
  • 1篇环境工程
  • 1篇水处理技术
  • 1篇中国给水排水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年份

  • 3篇2015
  • 2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EGSB处理中药废水的启动过程及其厌氧颗粒污泥特性被引量:3
2015年
对EGSB处理中药废水的启动过程进行研究,并从颗粒污泥的粒径分布、完整系数、二价金属含量及溶解性微生物产物等角度分析启动过程中颗粒污泥的特性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进水中药废水体积比增加到100%的初期,COD去除率(质量分数)下降到86%,同时VFA浓度升高到4.20 mmol/L;启动完成后,COD去除率达到95%左右,VFA浓度下降到1.50 mmol/L左右;同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中药废水中的氨基酸与苯系物等有机物可被EGSB有效地去除。在启动初期,颗粒污泥的粒径分布由0.5~1.0 mm减少到0~0.5 mm;完整性系数由17.3上升到40.9;钙、镁离子质量浓度分别由40.23和23.97 mg/L降低到19.45和10.19 mg/L;三维荧光光谱则表明在颗粒污泥的溶解性微生物产物中出现了辅酶F420的吸收峰。启动完成后,颗粒污泥的完整性系数降低到29.9,钙和镁离子质量浓度增加到43.98 mg/L和16.26 mg/L,溶解性微生物产物中的蛋白吸收峰强度显著降低,此时EGSB运行稳定,颗粒污泥性能良好。
宿程远刘兴哲王恺尧李伟光
关键词:EGSB中药废水厌氧颗粒污泥
ABR处理制糖废水酸溺过程的特性及恢复调控被引量:2
2014年
采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处理制糖废水,分析了发生酸溺后出水pH值、对COD的去除率以及颗粒污泥特性的变化,并研究了其恢复调控措施。当酸溺后,ABR出水pH值降低到4.0~5.0,对COD的去除率仅为5.6%~6.0%;产甲烷菌受到严重抑制,第四格室与第五格室中颗粒污泥的辅酶‰含量分别由原来的1.89和1.77μmol/gVSS降低到0.42和0.22μmol/gVSS;由于产酸菌的大量繁殖,造成颗粒污泥的EPS增多,第二、第三和第四格室中颗粒污泥的EPS分别达到了219.64、170.34和201.70mg/gVSS;同时SEM表明反应器内的微生物环境破坏明显,各格室都有大量的梭状芽孢杆菌,而产甲烷茵明显减少。酸溺后,采用增加进水碱度和降低负荷的联合调控方法,可使ABR在15d后恢复正常,出水pH值达到6.6~6.7,对COD的去除率为86.2%。
宿程远王立媛邱锐陈孟林黄智高澍
关键词:ABR制糖废水颗粒污泥胞外聚合物
常温下双循环厌氧反应器处理中药废水的性能及污泥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分析了双循环(DC)厌氧反应器在常温下处理中药废水的可行性,并对常温下DC反应器内颗粒污泥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温度由30℃降为20℃时,DC厌氧反应器出水COD可维持在300mg/L以下,去除率为95%左右;出水挥发性脂肪酸(VFA)的质量浓度虽由原来的66.2mg/L增大到256.2mg/L,但并未出现VFA的显著累积,产气量为仍为12~14L/d10颗粒污泥胞外聚合物(EPS)的组分均以蛋白和多糖为主,同时辅酶F420的吸收峰非常显著,表明常温下反应器内颗粒污泥的产甲烷活性良好。但温度的降低造成了颗粒污泥中铁与镁离子含量的降低,同时影响了颗粒污泥中的微生物群落,使索氏甲烷丝菌成为优势菌属。
宿程远王恺尧司马岩李伟光
关键词:中药废水温度颗粒污泥胞外聚合物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处理餐厨垃圾的启动试验研究
2014年
研究了IC厌氧反应器处理餐厨垃圾浆液的启动过程,考察了启动过程中COD去除率、VFA浓度、碱度、p H、甲烷产量的变化情况,并对颗粒污泥的EPS含量及其表观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启动初期,由于污泥中甲烷菌数量较少且活性较低,IC厌氧反应器出水VFA浓度达到了48.5 mmol/L,甲烷产量仅为4.70 L/d,COD去除率为35%左右;启动30 d后,COD去除率上升到90%左右,甲烷产量增大为20.62 L/d,甲烷比率为59.25%,且出水碱度与VFA比之为8∶1,反应器内保持了良好的缓冲环境,实现了反应器的快速启动;与此同时,颗粒污泥的EPS含量达到28.14mg/g,污泥内有大量的产甲烷球菌,污泥结构紧实,活性良好。
宿程远梁秋平黄智陈孟林高澍
关键词:内循环厌氧反应器餐厨垃圾颗粒污泥胞外聚合物
新型双循环厌氧反应器的设计与水力特性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结合IC与EGSB的特点,同时根据厌氧处理理论,设计了新型双循环厌氧反应器,用于处理高浓度含有毒物质工业废水,并以Li Cl作为示踪剂,对该反应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下的水力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无循环时,各HRT下双循环厌氧反应器的C-θ曲线为不对称的单峰曲线。HRT为6,9,12 h时,反应器的死区比例分别为0.165,0.155,0.146。反应器呈推流流态,且随着HRT的增加,推流作用逐渐加强而完全混合作用逐渐减弱。当存在双循环时,在HRT为6,9,12 h的条件下,反应器第一反应区的σ2分别为0.249,0.179,0.113,第二反应区的σ2分别为0.135,0.112,0.106。双循环增大了反应器的返混程度,且与第一反应区相比,第二反应区更趋于推流式。
宿程远李伟光邱锐陈孟林蒋瑜
关键词:水力特性水力停留时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