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XZX018)
- 作品数:2 被引量:2H指数:1
- 相关作者:陈卓张美宏王海成更多>>
- 相关机构: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 先秦儒家道德哲学中“礼”与“情”的紧张及其解决——从《论语·宰我问章》说起被引量:1
- 2013年
- 孔子道德哲学中一直存在"礼"与"情"之间的紧张,这一紧张在《论语·宰我问章》中有直接的体现。"礼"代表具有普遍性要求的道德规范,而"情"则具有个体殊异性,如何化解二者之间的紧张成为先秦儒家道德哲学的重大课题。孟子试图通过道德形而上学的建构,将个人的情、性与道德规范的价值根源都追溯至上天的途径来解决;荀子则承认二者之间的冲突,并提出用"化性起伪"的方法来加以解决。
- 王海成陈卓
- 关键词:孔子荀子
- 死亡与生命意义——《论语》中的死亡认知问题被引量:1
- 2017年
- 《论语》中多处讲到死,涉及了死亡认知问题。在最严格的意义上,孔子及其弟子认为死是言说生的限度;跨越死,任何关于生的言说都会显得空泛而不可思议。在常识层面,死亡的降临尽管有一定偶然性,但是,就总的趋向而论,它是所有人不可摆脱的命数,"死生有命"与"自古皆有死"揭示的就是死亡作为偶然运气与必然趋向的统一。对死亡的认知在《论语》中不仅限于事实的澄清,还兼具价值意义的辨惑,尤其在对"成仁"理想的诉求中,死或不死的价值认定对孔子及其弟子而言显得特别重要。
- 张美宏
- 关键词:《论语》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