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100185110019)

作品数:2 被引量:4H指数:1
相关作者:李剑文李晶泽周爱军刘兴泉戴新义更多>>
相关机构:电子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理学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2篇电池
  • 2篇锂离子
  • 2篇离子
  • 1篇电化学
  • 1篇性能研究
  • 1篇湿化学
  • 1篇锂电池
  • 1篇锂离子电池
  • 1篇离子电池
  • 1篇纳米
  • 1篇纳米硅
  • 1篇纳米硅线
  • 1篇溅射
  • 1篇负极
  • 1篇高能
  • 1篇SEI膜
  • 1篇
  • 1篇表面形貌
  • 1篇储能
  • 1篇磁控

机构

  • 3篇电子科技大学

作者

  • 3篇周爱军
  • 3篇李晶泽
  • 2篇李剑文
  • 1篇黄宗令
  • 1篇戴新义
  • 1篇刘凯
  • 1篇刘兴泉

传媒

  • 1篇无机材料学报
  • 1篇中国科技论文
  • 1篇第16届全国...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锡-镍复合薄膜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引言】金属锡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时具有994mAh/g的理论比容量,但是锡与锂合金化过程中体积变化较大,反复地合金化和去合金化使得活性物质逐渐粉化、脱落,造成电极容量的迅速衰减。有些学者提出了'buffer Matri...
刘凯周爱军李晶泽
化学蚀刻法制备纳米硅线作为高能锂离子电池的负极被引量:4
2013年
采用金属催化剂诱导化学蚀刻法首先在单晶硅片上制备出具有高长径比的纳米硅线阵列,然后通过超声振荡法将硅线阵列破碎为纳米硅线粉体,最后将其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系统研究了金属银催化剂制备过程和各向异性化学蚀刻过程对硅片表面形貌特征的影响,发现银催化剂在蚀刻过程出现溶解/再沉积现象。通过优化AgNO3、HF、H2O2等试剂的浓度,在大面积范围内得到了高长径比的纳米硅线阵列。借助超声波的作用将硅线从硅片上切割下来,制备成纳米硅线负极进行了充放电循环测试,观察到标准的硅锂合金/去合金化反应平台,前五次循环的比容量均超过1800 mAh/g。
李剑文周爱军刘兴泉李晶泽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纳米硅线
Sn薄膜沉积时间对首周锂离子容量损失的影响
2013年
通过控制直流磁控溅射时间在15~3 600 s之间制备出系列不同厚度的Sn薄膜负极,研究了沉积时间变化对首周不可逆容量损失的影响。当Sn薄膜沉积时间为15 s时,首周放电容量远远大于理论容量,其中首周充放电不可逆容量损失占首周放电容量的56%以上,1.5 V至锡锂合金化反应电位0.67 V之间出现的SEI膜是造成该不可逆容量的主要原因。随着薄膜沉积时间增加,首周容量损失呈现非单调变化趋势。当沉积时间低于600 s时,首周容量损失与SEI膜容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当沉积时间长于600 s时,首周容量损失单调递增,而SEI膜容量单调下降,说明SEI膜的形成不再是首周容量损失的主要原因。应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不同沉积时间Sn薄膜进行结晶形态和表面形貌分析,探讨了薄膜表面形貌、结晶形态与SEI膜容量及首周不可逆容量损失之间的关系。
李剑文戴新义黄宗令周爱军李晶泽
关键词:锂电池磁控溅射SEI膜表面形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