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08235)

作品数:28 被引量:124H指数:8
相关作者:陆洲导余江滔张远淼廖杰洪刘媛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工业园区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9篇混凝土
  • 7篇有限元
  • 5篇注胶
  • 5篇抗震
  • 5篇抗震性
  • 5篇抗震性能
  • 5篇混凝土框架
  • 5篇火灾
  • 5篇高温后
  • 4篇有限元分析
  • 4篇火灾后
  • 4篇钢筋
  • 4篇钢筋混凝
  • 4篇钢筋混凝土
  • 3篇玄武岩纤维
  • 3篇振动
  • 3篇振动台
  • 3篇振动台试验
  • 3篇滞回
  • 3篇台试

机构

  • 29篇同济大学
  • 3篇温州职业技术...
  • 1篇苏州科技学院
  • 1篇上海建筑设计...
  • 1篇四川省建筑设...
  • 1篇苏州工业园区...

作者

  • 27篇余江滔
  • 27篇陆洲导
  • 8篇张远淼
  • 7篇廖杰洪
  • 4篇陶磊
  • 4篇刘媛
  • 3篇丁斌
  • 3篇欧阳利军
  • 2篇刘书雷
  • 1篇尤能
  • 1篇苏磊
  • 1篇夏敏
  • 1篇俞可权
  • 1篇杨旭
  • 1篇商兴艳
  • 1篇林成乐
  • 1篇刘长青
  • 1篇马泽峰
  • 1篇唐忠亮
  • 1篇张辉

传媒

  • 8篇结构工程师
  • 7篇同济大学学报...
  • 2篇工程力学
  • 2篇建筑材料学报
  • 2篇防灾减灾工程...
  • 1篇建筑结构学报
  • 1篇土木工程学报
  • 1篇住宅科技
  • 1篇混凝土
  • 1篇玻璃钢/复合...
  • 1篇地震工程与工...
  • 1篇土木建筑与环...

年份

  • 2篇2015
  • 4篇2014
  • 10篇2013
  • 11篇2012
  • 2篇2011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受火后混凝土损伤深度的超声波检测算法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CECS 21:2000规程的超声波平测算法在受火后混凝土损伤深度评估应用中误差较大,为此进行了改进.采用双曲线模型模拟混凝土损伤沿混凝土深度方向的变化,采用抛物线模型模拟不同混凝土深度处超声波的传播路径,导出了改进算法公式并使用Matlab软件进行了编程和计算.将改进算法的计算结果与超声波实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改进算法的计算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改进算法可更合理、更精确地评估受火后混凝土的损伤深度.
余江滔刘媛陆洲导
关键词:混凝土超声波
注胶修复混凝土框架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被引量:3
2012年
以相似比为1∶4的双跨8层混凝土框架模型为试验对象,按照8度多遇(0.084g)、8度基本(0.24g)、8度罕遇(0.48g)以及8度半罕遇(0.612g)的顺序,分四个阶段对模型结构进行模拟地震试验,框架模型损坏后,对框架损伤区域的裂缝进行环氧树脂注胶修复,然后对框架模型输入与初次振动台试验相同的工况进行再次振动台试验,并比较混凝土框架模型在初次振动台试验、再次振动台试验中动力特性指标的变化特点,注胶修复前、后的不同水准地震作用下混凝土构件开裂、压碎等破坏形态以及模型结构层间刚度;将试验结果推算至原型,比较原型层间位移角等指标,以此评价注胶修复技术修复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的环氧树脂注胶修复技术可以有效地修复震损后的混凝土框架结构。
余江滔张远淼陆洲导陶磊
关键词:振动台试验抗震性能
混凝土框架震损与修复过程动力特性的试验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该文以地震下、修复中以及修复后遭遇地震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的动力特性为研究目的,进行了框架模型的初次振动台试验、震损后修复和再次振动台试验。试验对象为相似比1/4的双跨8层混凝土框架。在初次振动台试验中,框架模型经过31个工况地震波和5次白噪声的输入,结构破坏明显。其后,对框架损伤区域的裂缝进行压力注胶修补,并通过地脉动法和撞击荷载法监测修复过程中结构动力特性的变化。修复后,再次进行工况相同的振动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框架模型的频率随输入地震动幅值的加大而明显降低,阻尼比则随之明显增大;修复过程中,结构的频率和阻尼比逐步恢复,第一自振频率达到甚至超过模型的原有水平;修复后的再次振动台试验中,模型的频率降幅及阻尼比的增幅均低于初次振动台试验。结合两次试验中结构的变形幅度可知,结构动力特性与其抗震性能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动力特性指标的变化,能有效反映框架结构在震损及修复中的抗震性能。
余江滔张远淼陆洲导陶磊肖芳
关键词:混凝土框架结构动力特性阻尼比
混凝土-环氧树脂黏结界面的断裂性能分析被引量:9
2014年
采用夹心楔入劈拉试件并结合双K断裂模型研究混凝土-环氧树脂黏结界面断裂性能.相比于原混凝土试件,环氧树脂注胶后形成的夹心试件的起裂荷载、极限荷载、双K断裂参数以及断裂能均有增长,而黏聚断裂韧度值没有提高;粗糙界面试件的黏聚断裂韧度试验值与采用软化曲线计算得到的黏聚断裂韧度计算值相等,光滑界面试件由于壁效应的存在,黏聚断裂韧度较低.可以认为环氧树脂注胶技术推迟了裂缝的再开展,使得起裂断裂韧度提高,采用起裂断裂韧度代入裂缝偏折判断条件进行界面裂缝偏折判断时,结果与试验相符.
张远淼余江滔陆洲导
混凝土与环氧树脂粘结界面断裂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采用楔入劈拉试件研究环氧树脂与混凝土粘结界面的断裂性能,并引入双K断裂模型计算得到界面起裂断裂韧度与失稳断裂韧度。分析了光滑粘结面与自然断开面两种粘结界面情况下,界面破坏模式变化及界面断裂韧度的差异。界面起裂断裂韧度的提高能有效推迟裂缝的再次开裂,建议将界面起裂断裂韧度值作为注胶修复效果的参数。通过双材料界面断裂力学从理论上计算得到界面起裂韧度,并与试验值进行比较,与试验结果比较吻合。
张辉余江滔张远淼陆洲导
关键词:环氧树脂
注胶修复混凝土框架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
以相似比为1:4的双跨8层混凝土框架模型为试验对象,按照8度多遇(0.084g)、8度基本(0.24g)、8度罕遇(0.48g)以及8度半罕遇(0.612g)的顺序,分四个阶段对模型结构进行模拟地震试验,框架模型损坏后,...
余江滔张远淼陆洲导陶磊
关键词:振动台试验抗震性能
文献传递
基于扩展有限元进行钢筋混凝土柱捏拢效应的机理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预测地震荷载下钢筋混凝土柱的力学性能,对评估震后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震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混凝土材料在受力过程中的复杂性,目前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力学性能的模拟主要依靠数值方法。已有的数值模拟方法大都基于有限元法,将混凝土视为连续体,通过人为定义参数来指定混凝土的滞回本构,因此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与局限性。该文结合扩展有限元法与断裂准则,直接模拟混凝土裂缝的开展与闭合,并考虑钢筋和混凝土的粘结滑移作用,通过数值计算,直接再现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在低周反复荷载下的力学行为。模拟方法得到了试验的验证,与结果吻合较好。该文进一步分析了钢筋混凝土柱的滞回行为中混凝土、钢筋的各自作用和相互抵消行为,从细观的角度,在机理上揭示了捏拢效应出现的三个主要原因。
余江滔许万里林建辉瓮文芳
关键词:滞回模型粘结滑移
火灾后混凝土结构损伤检测方法研究与探讨被引量:4
2012年
研究了火场最高温度、持续时间对混凝土材性的影响,采用逐层深入-劈拉法研究了沿深度方向的不同损伤情况。研究表明,混凝土力学性能,包括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弹性模量等,随温度升高而显著降低;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均随持续时间的增长而下降。逐层深入-劈拉法试验表明,在最高受火温度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残余强度随受火时间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别;受火时间短的试件强度曲线呈明显的非线性,而受火时间长的试件强度曲线则趋于线性。对于火灾后混凝土构件的检测,在钻芯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多次横向劈拉法;基于混凝土受损趋势为双曲线模型的假定,提出了首波传播路径为抛物线的改进超声波检测法。
陆洲导廖杰洪余江滔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火灾
基于纤维模型的火后钢筋混凝土框架构件性能模拟被引量:2
2014年
对钢筋混凝土框架整体结构中梁、柱、板构件截面进行离散,并对高温损伤后构件(梁、板)截面中的纤维赋予相应温度的材性,对板采用分层壳单元模型,并赋予每层单元相应温度的材性,使受损构件和非受损构件结合组成整体框架结构。利用SAP2000方便快速的建模功能,然后导入ABAQUS中,利用其强大的非线性分析功能进行高温后框架整体力学性能的分析。通过对比发现:荷载—位移曲线、应变等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表明该方法可靠。借助这种方法,进一步进行了悬臂梁、框架梁火后的应变比较和荷载位移曲线比较并探究其规律,结果表明:翼缘对悬臂梁的承载力和刚度的提高幅度较大,翼缘对框架梁的影响较小。
杨旭陆洲导余江滔刘书雷
关键词:纤维模型钢筋混凝土框架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火灾后钢筋混凝土连续梁力学性能的计算分析被引量:11
2015年
为研究火灾后钢筋混凝土连续梁力学性能,对已有试验结果进行理论分析,并提出计算火灾后构件力学性能简化算法.试验设置1根受火梁及1根对比梁,依据ISO834标准升温曲线对受火梁开展升温试验,静置后,进行受火梁及对比梁常温静载试验.根据实际升温曲线,利用有限元软件对受火梁温度场进行计算,结合常温及火灾损伤后材料力学性能,分析出截面弯矩曲率关系,得出截面抗弯刚度,继而计算出受火连续梁及对比连续梁的弯矩及位移.结果表明:当截面受压区直接受火时,刚度及承载力都有较大降低,其中刚度下降更加显著,当截面受拉区直接受火时,刚度及承载力变化较小;受火梁与对比梁相比,梁弯矩明显更多地向加载点分配,最终导致梁出铰顺序不同,随着荷载增加,常温梁中支座先屈服,继而加载点截面屈服,而受火梁加载点截面先于中支座截面屈服.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同时对比分析了传统的计算连续梁的方法,表明其不适用于预测火灾后损伤的连续梁力学性能.
陆洲导柴继锋余江滔
关键词:火灾钢筋混凝土连续梁弯矩重分布有限元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