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07A032100005)

作品数:9 被引量:23H指数:2
相关作者:高毅汪艳周焕城李治国康玉占更多>>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郧阳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梅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肝细胞
  • 6篇细胞
  • 4篇人工肝
  • 3篇微载体
  • 2篇旋转生物反应...
  • 2篇生物人工
  • 2篇生物人工肝
  • 2篇衰竭
  • 2篇共培养
  • 1篇动物
  • 1篇新型生物
  • 1篇星形
  • 1篇星形细胞
  • 1篇型胶原
  • 1篇荧光
  • 1篇原代肝细胞
  • 1篇人源
  • 1篇生命
  • 1篇生命体征
  • 1篇生物学

机构

  • 9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郧阳医学院附...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梅州市人民医...
  • 1篇湖北医药学院

作者

  • 9篇高毅
  • 5篇汪艳
  • 4篇李治国
  • 4篇周焕城
  • 3篇张志
  • 3篇康玉占
  • 3篇刘勇
  • 2篇吴青松
  • 2篇刘勇
  • 2篇夏武政
  • 2篇刘广波
  • 1篇潘明新
  • 1篇熊龙辉
  • 1篇徐小平
  • 1篇何国林
  • 1篇崔雪仪
  • 1篇杜江
  • 1篇徐玉振
  • 1篇潘康明

传媒

  • 2篇中华肝胆外科...
  • 2篇胃肠病学和肝...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0
  • 3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在线微载体肝细胞荧光示踪研究
2012年
目的拟探讨SYTO/EB在微载体细胞培养中活体细胞原位示踪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活细胞核酸染色剂(SYTO13)和溴化乙啶(EB)2种核酸染色剂对微载体生长的细胞进行双重染色,荧光显微镜下通过颜色不同判断细胞的活力状态并计算出活力百分比。以间接活力测定的四氮唑盐法同时对肝细胞进行活力的检测,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种方法测定的结果均可显示微载体生长的肝细胞。但SYTO/EB法更灵敏,可精确计数。结论 SYTO/EB测定微载体肝细胞的活力快速、灵敏且简便,并可原位观察细胞的活力,不失为一种可取的微载体活力检测方法。
刘勇刘勇汪艳夏武政周焕城
关键词:微载体染色活细胞
一种简易的人原代肝细胞分离培养方法被引量:3
2012年
背景:采用原位两步灌流法分离肝细胞数量多,活性高,但灌流装置价格昂贵,操作环节多,技术要求高,所需时间长,易污染,限制了在一般实验室及人原代肝细胞在医学中的应用。目的:建立人原代肝细胞体外分离培养方法。方法:采用多点穿刺灌注方法将预温38℃的前灌流液及Ⅱ型胶原酶溶液灌依次灌入人肝脏组织中,经消化及离心后获得人原代肝细胞;倒置显微镜和电镜观察细胞形态特征,并鉴定。结果与结论:经多点穿刺灌注法消化分离后可获得约5×105个肝细胞,分离获得的肝细胞活率达90%;细胞培养24h后呈铺路石样生长;电镜示肝细胞呈典型形态特征:细胞核大,胞质少;培养的肝细胞PAS糖原染色阳性,白蛋白表达阳性。说明多点穿刺灌注法分离人原代肝细胞简单易行,肝细胞产量高、活力好、纯度高,分离培养的肝细胞具有特异性生物学功能表达,适宜在一般条件实验室推广应用。
吴青松李治国刘广波高毅
关键词:原代肝细胞灌注法
旋转生物反应器内微载体共培养CL-1肝细胞与人肝星形细胞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评估cL-1肝细胞跟人肝星形细胞(HSC)的微载体微重力共培养来提高CL-1肝细胞的活力与功能的可行性。方法实验分为两组:CL-1肝细胞微载体微重力单培养组和CL-1肝细胞、HSC微载体微重力共培养组。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计数、MTT染色及扫描电子显微镜比较两组肝细胞的形态、细胞活力差异,并通过、培养上清中ALT、白蛋白浓度等功能指标测定,比较两组肝细胞活力和功能差异。结果共培养组较单培养组细胞生长迅速,细胞从24h贴壁后开始增长,到第5天进入高峰。共培养组1~7d的肝细胞密度明显高于单培养组的细胞密度(P〈0.05)。两组肝细胞ALT、白蛋白从第1天开始不断分泌增加,第5天达到峰值,第6、7天有所下降。ALT功能比较,共培养组明显低于单培养组(P〈0.05)。白蛋白功能比较,共培养组明显高于单培养组(P〈O.05)。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及MTT均提示共培养组肝细胞形态、活力优于单培养组。结论人肝细胞、HSC微载体微重力共培养研究有利于维持及增强旋转生物反应器的肝细胞活力及功能,对人工肝的培养模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潘康明周焕城张志高毅徐小平
关键词:旋转生物反应器共培养
西藏猪模型对新型生物人工肝治疗安全性的评估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评估新型生物人工肝大动物实验的安全性。方法将6只西藏猪采用混合与单纯两种生物治疗模式,观察记录实验过程中每小时生命体征、静脉压、跨膜压、入浆壶压的变化,并在实验开始时及实验4、8h抽取静脉端血做内毒素及血培养检测。结果生物人工肝机器的静脉压、跨膜压、入浆壶压值在实验5h较实验开始时明显增高(P<0.05),而其余各时间点与实验开始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2h心率与实验开始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开始时及实验4、8h抽血所测得的内毒素结果均小于0.5EU/mL,血培养结果显示培养15d未见细菌生长。结论新一代生物人工肝大动物实验安全,可以进一步评价猪的肝衰竭模型的有效性。
熊龙辉何国林张志汪艳潘明新高毅
关键词:生命体征内毒素检测
人源肝细胞系CL-1、HepFMMU、HepG2、C3A生物学特性与功能的比较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比较体外培养的四种人源肝细胞系CL-1、HepFMMU、HepG2、C3A生物学与功能特性的异同,初步评价其应用于生物人工肝的可行性,为其在组织工程学研究和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4种肝细胞在接种密度相同的条件下培养7d,观察4种细胞形态特征和功能状态,检测培养液中白蛋白、尿素及安定代谢量。结果:4种肝细胞系均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功能学比较C3A具有良好的白蛋白合成和安定代谢功能;CL-1具有良好的尿素合成功能。结论:4种肝细胞具有良好的增殖能力,C3A具有良好的白蛋白合成及安定代谢能力,但其尿素合成能力较差,需进一步改进;CL-1具有较好的尿素合成能力,但其安定代谢和白蛋白合成功能较差;HepFMMU功能较差,不适宜用于生物人工肝。
吴青松李治国刘广波高毅
关键词:肝细胞生物人工肝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功能衰竭的Meta分析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对肝功能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检索国内外1970年1月~2008年6月公开发表的人工肝治疗肝功能衰竭的相关论文,提取生存率或出院时临床好转率等可以反映远期预后的资料,以风险比(RR)为效应量进行异质性检验和统计量合计分析。结果共有12篇研究论文入选,共包含肝功能衰竭病例304例。治疗组给予机械型人工肝或生物型人工肝联合常规内科治疗。对照组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10篇文献讨论了人工肝对肝功能衰竭的疗效,另两篇探讨了生物肝的应用。总体而言,人工肝支持系统对肝功能衰竭的预后有一定程度的改善(RR值0.80,可信区间0.664~0.969,P值0.022),对急性肝功能衰竭的预后基本无改善(RR值0.899,可信区间0.72~1.12,P值0.361)对慢性肝功能衰竭急性加重患者的预后改善明显。(RR值0.57,可信区间为0.39~0.84,P值为0.004)。结论人工肝支持治疗对肝功能衰竭的生存率改善轻微,对慢性肝功能衰竭急性加重者明显降低死亡率。人工肝支持系统类型影响生存率。生物肝对急性肝衰竭或慢性肝功能衰竭急性加重患者都可以降低死亡率。开发生物肝支持系统应是该领域重点研发方向。
刘勇刘勇康玉占夏武政周焕城汪艳
关键词:人工肝支持系统肝功能衰竭META分析
生物人工肝细胞材料的功能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9年
生物人工肝是治疗肝衰竭病人体外有效的肝支持治疗手段。肝细胞材料作为生物人工肝的主要生物成分,其功能表现决定了肝支持的治疗效果,能够具备成熟肝细胞的所有功能是生物人工肝细胞材料的最终目标。该文就目前生物人工肝细胞材料的功能学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李治国汪艳高毅
关键词:生物人工肝功能学成熟肝细胞衰竭病人
旋转生物反应器内微载体大规模扩增肝细胞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评估旋转生物反应器(RCCS)内肝细胞微载体大规模培养的可行性。方法为获取足够数量活性良好的肝细胞种子细胞,本实验探索在RCCS内应用微载体技术快速扩增肝细胞的方法。将CL-1细胞和HepFMMU应用Cytodex-3微载体在RCCS内进行动态培养,观测肝细胞的生长情况和细胞代谢率。结果肝细胞在Cytodex-3微载体上生长迅速、生长倍增时间缩短,并保持很高的生物活性。培养至第5天,细胞数量可达最初接种的23倍。细胞的数量在第5天左右达到最高,然后开始下降。功能学检查、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及MTT均提示细胞功能良好。结论RCCS微载体肝细胞大规模培养是一种可行的细胞快速扩增方法,但对于人工肝庞大的细胞数量和功能需求,应进一步研究,通过优化营养和废物排除,模拟肝脏生理结构,提高细胞培养规模和功能。
刘勇刘勇徐玉振周焕城康玉占张志
关键词:旋转生物反应器微载体肝细胞
胰腺内皮细胞共培养对C3A细胞功能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探讨与胰腺内皮细胞共培养时C3A细胞功能变化.方法 选择C3A细胞与胰腺内皮细胞的密度比例为10:1分别进行直接和间接共培养7 d,同时设立空白对照组,观察各实验组细胞生长和形态特征,分别用杜邦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放射免疫分析法和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中AST、ALT漏出量,白蛋白含量和安定代谢量.结果 C3A细胞与胰腺内皮细胞直接共培养第5、7天能显著降低ALT、AST的漏出量,第7天提高白蛋白合成量最高达12.977μg/ml和提高安定代谢能力;C3A细胞与胰腺内皮细胞间接共培养在第5、7天也能显著提高白蛋白合成量到7.380μg/ml、10.773μg/ml.结论 与胰腺内皮细胞直接与间接共培养均能明显改善C3A细胞的功能.
李治国崔雪仪汪艳杜江康玉占高毅
关键词:肝细胞共培养生物学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