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自然科学研究项目(KJ2013A251)

作品数:3 被引量:19H指数:3
相关作者:王海华崔凤娟闵志雪张根葆黄璐更多>>
相关机构:皖南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肌梗死大鼠
  • 1篇心肌细胞
  • 1篇炎性
  • 1篇炎性痛
  • 1篇眼镜蛇毒
  • 1篇镇痛机制
  • 1篇乳鼠
  • 1篇乳鼠心肌细胞
  • 1篇蛇毒
  • 1篇缺血
  • 1篇缺血心肌
  • 1篇微小RNA
  • 1篇细胞
  • 1篇肌细胞
  • 1篇梗死
  • 1篇分离纯化
  • 1篇蜂胶
  • 1篇H2O2

机构

  • 3篇皖南医学院

作者

  • 3篇崔凤娟
  • 3篇王海华
  • 2篇张根葆
  • 2篇闵志雪
  • 1篇王海珍
  • 1篇高欣
  • 1篇黄璐
  • 1篇曾瑾
  • 1篇姜玉新
  • 1篇林浩

传媒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皖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蜂胶对乳鼠心肌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蜂胶(propolis)对乳鼠心肌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乳鼠心肌细胞过氧化氢(H2O2)损伤模型,通过观察细胞形态及细胞存活率,检测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观察不同浓度蜂胶(50、100、200 mg/L)对乳鼠心肌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H2O2(50、100、200、400、800μmol/L)孵育乳鼠心肌细胞4 h后,心肌细胞存活率随H2O2浓度增加而降低,呈剂量依赖性;细胞形态出现明显损伤改变,心肌细胞伪足回缩、体积变小、自律搏动减弱。与模型组比较,经蜂胶预处理心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LDH释放量、MDA生成量降低,SOD活性提高;细胞存活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蜂胶对H2O2所致的乳鼠心肌细胞氧化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增强心肌细胞膜抗氧化能力所致,至于其确切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崔凤娟曾瑾王海珍张根葆王海华
关键词:蜂胶H2O2乳鼠心肌细胞
皖南地区眼镜蛇毒镇痛组分对大鼠炎性痛作用机制探讨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皖南地区眼镜蛇毒镇痛组分(CVAF)对大鼠炎性痛作用效应及其可能机制。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在测定基础痛阈后随机分为4组(n=10):正常对照组(NC组)、炎性痛模型组(CFA组)、炎性痛模型+CVAF组(CFA+CVAF组)和炎性痛模型+吗啡组(CFA+Morphine组)。随后将3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6组(n=6):正常对照组(NC组)、炎性痛模型组(CFA组)、炎性痛模型+CVAF组(CFA+CVAF组)、炎性痛模型+阿托品+CVAF组(CFA+Atr+CVAF)、炎性痛模型+纳洛酮+CVAF组(CFA+Nal+CVAF)和炎性痛模型+L-NAME+CVAF组(CFA+L-NAME+CVAF)。测定各组大鼠的热痛阈潜伏期(TWL)和机械痛阈值(MWT),制备脊髓匀浆,用于检测其中IL-1和TNF-α的表达。结果:与NC组相比,CFA组大鼠第1天开始TWL和MWT明显降低,出现热痛觉过敏和机械痛觉过敏,持续14d仍存在;CFA组大鼠脊髓匀浆IL-1和TNF-α表达均明显增高(P<0.01)。与CFA组相比,CFA组大鼠腹腔注射CVAF后其TWL和MWT均升高,表明炎性痛大鼠热痛觉过敏和机械痛觉过敏得到改善;脊髓匀浆中IL-1、TNF-α表达显著减少(P<0.01),显示CVAF通过抑制炎性因子的产生而发挥镇痛作用。与CFA+CVAF组大鼠相比,L-NAME+CVAF组大鼠明显增强了CVAF对炎性痛大鼠的镇痛作用,表现为TWL和MWT的明显升高(P<0.01);而CFA+Atr+CVAF组和CFA+Nal+CVAF组大鼠TWL和MWT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1)。结论:初步阐明CVAF通过减少炎性因子的释放对炎性痛大鼠具有镇痛效应。阿片肽受体系统和胆碱能受体系统均部分参与了其对炎性痛大鼠的镇痛作用。
王海华张根葆闵志雪黄璐崔凤娟
关键词:眼镜蛇毒分离纯化镇痛机制
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缺血心肌中差异microRNA的表达谱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筛选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缺血心肌中差异表达的microRNAs(miRNAs),预测其靶基因并分析其可能的生物学功能。方法: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雄性Wistar大鼠AMI模型,同时检测其心电图和颈总动脉血压变化,并用TTC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假手术(sham)组除不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外,其它实验程序与AMI组相同。心肌缺血4 h后取梗死区心肌组织,提取总RNA进行microRNA芯片杂交检测,并用real-time PCR进行验证;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差异miRNAs的靶点并分析其生物学功能。结果:心电图、血压检测及病理切片证实AMI模型制备成功。Microarray检测结果表明,与sham组相比,获得11个与急性心肌梗死相关的miRNAs,其中6个miRNAs上调表达,5个miRNAs下调表达;已知3个miRNAs(rno-miR-181c、rno-miR-146b和rno-miR-208)参与了心血管功能的调节,8个miRNAs(rno-miR-672*、rno-miR-743b、rno-miR-128、rno-miR-138-1*、rno-miR-336、rno-miR-138-2*、rno-miR-325-3p和rno-miR-3572)是否与心血管功能有关尚不清楚,可能是心肌梗死相关的新的生物标志物。预测的miRNA靶基因中的一部分亦与心血管功能相关。结论:本研究获得的与AMI相关的差异miRNAs,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新的生物标志物和潜在的治疗靶点。
王海华姜玉新高欣闵志雪林浩崔凤娟
关键词:微小RNA表达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