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0744)
-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1
- 相关作者:蒋沁姚进陈曦王波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Wld^s基因轴突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 2012年
- Wlds(Wallerian degeneration-slow)基因是位于小鼠4号染色体远端85 kb单元的串联三重嵌合基因。Wlds基因编码的融合蛋白由N端70个氨基酸的泛素因子E4-Ube4b(同源酵母Ufd)的片段和C段NAD+合成酶尼克酰胺转移酶1(Nmnat1)以及中间18个氨基酸的联结组成。研究显示Wlds基因能延缓神经轴突的损伤,对视神经炎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具有保护作用,然而其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对Wlds基因轴突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烟酰胺单核苷酸腺苷酰转移酶1(Nmnat1)相关的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的生物合成、泛素化依赖的蛋白酶体系统、受损轴突中炎症细胞的浸润、相应调节蛋白酶的表达及活性、Wlds保护作用的时间点等几个方面进行概括和总结。
- 王波蒋沁
- 关键词:S基因华勒变性神经退行性变
-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现状和进展被引量:3
- 2013年
-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是一种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不明的疾病,一些研究表明其可能与某些基因有关。PCV眼底镜下表现常与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相似,通过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等影像学检查可予以鉴别。目前主要通过眼底镜下特征性的橘红色息肉状损害和ICGA下见血管网边缘息肉状血管损害对PCV进行诊断。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抗血管生成药物及联合疗法等。我们从历史、流行病学、病理学、发病机制、基因、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对其进行综述,并提出了对PCV的研究方向的讨论和展望。
- 陈曦蒋沁姚进
- 关键词: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基因吲哚青绿血管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光动力疗法